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宋煦 > 第两百一十三章 着急了

宋煦 第两百一十三章 着急了

作者:官笙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1:47:35

第两百一十三章 着急了

赵煦看着朱太妃迷惘的神色,心里忽然有些心疼她。

朱太妃没有所觉,感慨了一阵,忽然笑起来,拉着赵煦不放走,要亲自给赵煦做饭。

她为赵煦刚才给她面子而感到高兴,其实她说的时候,心里十分忐忑,担心赵煦不答应。

赵煦微笑着,他哪里不知道,那个时候他拒绝,朱太妃恐怕会伤透心。

没有多久,老太太等已经出了宫门,上了马车。

马车里,魏王妃还是不解,道:“母亲,就这样走了吗?”

老太太看了她一眼,没有了在宫里的回忆与茫然色,脸角清朗一笑,道:“没事了。”

魏王妃抿了抿嘴,心里有些腹诽,你秦家是没事了,可魏王府没有啊。

老太太自然是了解女儿的,又笑了声,道:“我刚才之所以急着走,是因为官家快忍不住了。他不动声色的忍了半个多时辰,这一点上,有仁宗之风。”

魏王妃还是不解,睁着眼看着老太太。

老太太摇了摇头,道:“官家一直想如厕,但因为我与太妃一直在说话,所以一直强忍着。他完全可以去的,但他忍了半个时辰,说明他很孝顺,不忍打断太妃。这样孝顺的人,不会太心狠,放心吧,你们魏王府没事了。”

魏王妃不管那些弯弯绕绕,听到魏王府没事就大松一口气。

在这点上,她一直很信服她母亲。

赵煦在庆寿殿陪着朱太妃吃饭,又说了好一会儿的话才离开,漫步走向福宁殿,忽然道:“陈皮,魏王府也被牵累了吗?”

魏王府孤儿寡母,按理说不应该牵扯进去。

而且,这是王府,即便有牵扯,不应该先给他打个招呼吗?

陈皮小心的跟在后面,道:“是。小人刚才查过了,有不少人弹劾魏王,翻出了一些旧事。”

赵煦神色不动,道:“朕听说,抓的人是越来越多,还在不断扩大?高,司马,吕公著,富弼等家族,都有波及?”

陈皮小心谨慎的在内心组织着措辞,道:“小人听说也是。”

赵煦慢慢走着,看向垂拱殿方向,若有思忖的了一会儿,道:“你抽出了奏本与案卷,章相公说什么了吗?”

陈皮越发小心,道:“章相公说,法度不可因人而废。”

赵煦眉头挑了挑,站在原地,静静的看着垂拱殿方向,仿佛能看到青瓦房一样。

陈皮不敢说话,现在的朝局十分微妙,政事堂六部的关系,政事堂内部的关系,政事堂几位相公与官家的关系,哪怕是他也看不清。

赵煦静静看了半晌,瞥了陈皮一眼,道:“那你怎么抽出来的?”

陈皮躬着身,不假思索的道:“原本也不多,那秦尚书应该也是变法派,所以没有什么案卷,魏王府弹劾的最多,小人让沈舍人去抽出来的。”

中书舍人,沈琦,统管奏本的出入以及保管、分配,归纳。

赵煦微微点头,心里一动,道:“陈皮,你对章相公怎么看?”

陈皮心头一跳,连忙躬身,道:“小人与章相公没见过几次,所以不清楚。”

赵煦抱手在腹前,目光依旧看着政事堂方向。

他对章惇一向是有所压制,就是担心章惇的势力太过庞大,一旦让章惇全面复起新法,那局面即便赵煦都驾驭不了,可能一发不可收拾。

章惇是携愤而归,对‘旧党’的打击就没有手软过,在帮着赵煦处理完朝廷的‘旧党’的同时,他还想更进一步,已经不止一次的用司马光,甚至高太后来试探赵煦的态度了。

这一次的‘法度不因人而废’,到底是依律而言,还是有所试探呢?

赵煦有些头疼,朝臣们一个个各有心思,私心、公心夹杂在朝政中,着实难以分不清楚。

赵煦摇了摇头迈步向前走,自语般道:“自古以来,皇帝都自称寡人,不无道理……”

陈皮越发心惊胆战,大气不敢喘。

朝廷里弹劾章惇、蔡卞的奏本从来没有停过,‘新党’看似独大朝廷,但弹劾,反对声遍布朝野,有时若惊涛拍岸!若不是官家一力护着,换做神宗朝,怕是早就被罢了。

赵煦回到福宁殿的时候,赵佶,赵似,赵幼娥三个小家伙玩的正开心,看到赵煦来了,也只是打了招呼就继续耍。

赵煦只当给他们放假,回到书房。

赵煦坐下后,就拿过一本厚厚的‘书籍’,书页上写着:方田均税法,五个大字。

这个‘方田均税法’,主要是清丈田亩,登记人口,核定税赋。

王安石当年阻力太大,神宗皇帝犹犹豫豫,哪怕推行下去,也是一种妥协的结果,但依旧有着极其好的效果。查出了大量藏匿的土地,人口,缓和了一些土地矛盾,增加朝廷赋税。

但不够彻底,并且元祐初,被司马光全数废除了,没有得到贯彻,反而使得‘旧党’恼羞成怒,报复性的做出了更多的事。所以,失败的‘方田均税法’不止没有完成目的,并且进一步加重了土地矛盾,成了‘恶法’!

这个是新编的,是赵煦命政事堂与六部共议后的结果,但里面依旧有很多东西令赵煦不满意,比如里面的惩戒简直没有,对各地的责任没有明确,没有足够强力的验核,后续也没有巩固的政策配套。

以赵煦的眼光,这‘方田均税法’虽然吸取了一部分熙宁年间的教训,还是远远不够的,至少‘彻底’、‘全面’四字没有体现出来。

赵煦足足看了一个时辰才算看完,倒了杯茶,拿着茶杯,眉头不自禁的皱起。

他发现了一件事,哪怕‘新党’笃定变法,在很多事情还是没有出圈,本质上都是宋朝的士大夫,既得利益阶层。

区别在于,‘新党’有一定的取舍,在国家与自身之间在寻找新的平衡。

‘旧党’则是顽固的坚守自身的利益,不肯退让半点。

“还不够。”

赵煦拨弄着茶水,轻声自语。

‘新党’的变法,虽然有一定的成效,但对于赵煦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新党’看到的是十年,二十年,但赵煦要看五十年,甚至更远!

这个时候的宋朝有着非常好的基础,不做的彻底一点,简直太过可惜!

赵煦喝了口茶,看着这道新‘方田均税法’,准备对它进行修改。

“官家,舍人房有三道奏本送过来。”门外响起敲门声,陈皮的声音随后跟进来。

赵煦嗯了一声,道:“进来吧。”

陈皮将三道奏本从盘子里拿出来,递给赵煦。

赵煦看了眼上面的封条,摆了摆手。

有封条,说明只有舍人房看过,政事堂还没去。

陈皮拿着盘子,悄步退出去。

赵煦撕开封条,看向第一道,这是原三司副使的弹劾奏本,其中详细罗列了进来被罢职的朝臣,言称:‘罪或有实,然多与惇怨’,‘士人重名、官则守节,名节皆失,人立何处’,‘今惇行若奸佞,状若逆贼,古之未有’。

这道奏本,大部分是抨击章惇肆无忌惮罢黜官员,打击异己,培植私人的。

与当年弹劾王安石别无二致。

赵煦放到一边,拿起第二本。

这是元丰年间宰执蔡确的奏本,这道奏本里没有攻击任何人,而是对时事进行了点评,全部都集中在章惇身上,最终语气平和的认为章惇‘行事过激,章法无度,操之急切,徒劳无功’。

这是一个貌似的理智派,在貌似客观的分析朝局。

赵煦对蔡确回归朝廷心思很是了然,面色如常的放到一边,拿起最后一道,这是当朝宰相苏颂的。

赵煦眼神微动,认真看去。

苏颂在政事堂被架空,除非有什么事情非要他出面不可,否则都在政事堂喝茶,写书以及研究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

现在,他突然上了一道奏本,赵煦本能的有所警惕。

苏颂这道奏本,倒是没有像前面两人一样,而是在‘展望未来’,拿出了很多例子,指出‘新旧反复,弊大于利’,并且‘一党盈朝,尾大不掉’。

赵煦看完,面色沉吟。

他将三道奏本放在一起,目光平静,心里是若有所思。

不多久,他轻轻一笑,自语的道:“着急了。”

三道奏本被放入抽屉,全数留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