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南明汹涌 > 第一百圆四章 跳楼

南明汹涌 第一百圆四章 跳楼

作者:杜春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1:38:17

第一百圆四章 跳楼

且说,湖广总督张长庚看到明军突破南面防御入城,知道南城已经守不住了,便赶快要到蛇山北面防守北城,继续负隅顽抗。

然而,当张长庚来到北城的时候,他赫然发现明军也跟随而来,不禁大怒,问道:“难道蛇山的防御全都是摆设吗?”

便有左右来报告:“总督大人,不好了,守卫蛇山的四个参将投敌了!”

“什么?”张长庚大惊失色,半晌缓不过来,口中喃喃道,“怎么可能……怎么可能……”

左右有人道:“肯定是看到李总督鸡鸣山大败,南城又被突破感觉大势已去,所以投敌了。”

张长庚怒道:“食君之禄,担君之忧。事到临头居然叛变投敌,是可忍孰不可忍!”

左右听了他的话都心道:都到了这个时候,你忍不忍又能如何?

张长庚大叫道:“传令标营过来,我要亲自率领进攻蛇山,把阵地夺回来。”

左右上前苦劝说,这是送死。

可张长庚不听,非要进攻蛇山。左右无奈只能抬起张长庚往武胜门逃去。

“放我下来,放我下来!”张长庚死命挣扎。左右见不好弄,便将其打晕带走。

湖广督标营总共有五个营,虽不满编,但是也有两千零八十人。如今看到形势不妙,两个营投降,一个营跑散。张长庚只带领两个人数较多的营大约一千人跑到了武胜门。到了武胜门,张长庚赶快集合了溃兵和武胜门守军,兵力竟然多达六千多人。

明末清初时的武胜门是一个小瓮城,不像后世只是个城门而已。如今这六千人困在瓮城里不知道如何是好。

然而,武胜门外早就聚集了许多明军。原来,淮西军和近卫军第一师在武昌东南面登陆的时候,李茂之派出了大约三千人马在武昌城北面的塘角登陆。然后做出进攻武胜门的样子。目的也非常好理解,就是牵制武胜门的守军使其不能全力救援其他地方。

现在,张长庚率领的六千人真的是后有追兵,前有堵截,乱哄哄地困在瓮城里不知道如何是好。

左右有人建议道:“总督大人,我们有六千人不如就冲出城去,看这城下虽然人也不少,但是说不定都是疑兵。冲出城后,士兵求生心切,定然全力攻击,明军拦不住!”

张长庚早就已经忧心忡忡,说道:“你有所不知,有道是围三缺一。武胜门乃是武昌北门相对来说易守难攻,明军如果真的想要攻打武胜门人数不可能这么少。很有可能这是故意买了一个破绽给我们。”

左右听了十分疑惑,问道:“既然是围三缺一,武胜门外一个人没有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还要派来这许多人?”

张长庚听罢说道:“如果一个人都没有那岂不是更让人怀疑?便不会有人从这里出城了。你这么一说还真是提醒了我。这里有人,人却不多,就是打算引着我们从武胜门出城,如果我料想不错,武胜门外十五里便会有明军的大批埋伏。”

左右听了全都是吓得一哆嗦。

张长庚继续说道:“我们现在守在城里,士兵的士气还可以维持,一旦出了城,便是一心想要逃命,士气全无。一旦中了敌人的埋伏便死无葬身之地。”

左右却说:“即便是守在城里,内有强敌,外无援兵,又能守到何时?”

此时,武胜门的清军已经躁动不安,很多下级军官都在担心着自己的前途命运。而清军士兵看到许多人投降后也没有像别人所说的那样被阬杀,因此认为兴许自己投降也死不了,便开始动摇。

就在这个时候,明军越过蛇山已经围拢向了武胜门来。

“大人,怎么办?”左右急着问道,“出城还是不出城?”

张长庚左右为难,豆大的汗珠掉落下来,憋红了脸也没有一个字说出来。便刚要让人再去探查一下突然有人报告到:“周先生回来了。”

“谁?”

“周昌!”左右说道。

张长庚听了大喜说道:“培公足智多谋必然救我啊!快,快带他来见我!”

左右说道:“便是在城门里。”

明代的武胜门是一个小瓮城,周培公从里面来。张长庚只好登门,往南看过去。周培公就在城下。

让张长庚大惊失色的是,城楼下面站着的竟然是一个明代书生打扮的人。仔细看去,那人赫然就是自己的幕僚周培公。

张长庚心中一闪,已经明白了一大半,为什么李国英会败得如此迅速,为什么武昌城会这么快被攻克,为什么明军明明远在岳州却能够和江南来的明军同时到达,时间拿捏的这么有分寸。难不成全是周培公搞的鬼吗?

张长庚一拍光秃秃的额头大叫:“周培公,贼子啊!”

周培公却在城下听到了,拱手欠身答曰:“总督大人,学生有礼了。”

“呸!狗贼!”张长庚大骂,其他人也跟着一起骂,武胜门上一片骂声。

周培公却也不恼,气定神闲地等着楼上骂完。过了好一会,楼上终于停止了谩骂。周培公笑着说道:“总督大人,学生其实是来给大人和手下的将士们一条出路的。”

“你这狗贼!”张长庚大声骂道,“你不是说你以清臣自居吗?我还打算去京城的时候带着你一起去的,你知道我是多么信任你。可是你是怎么回报我的呢?见利忘义的小人!”

周培公听了又是深深一礼,然后说道:“学生确实说过要以清臣自居。可是那个时候却没有剃发令。后来让我等汉人剃发,易我服色,便是要我如同胡虏一般,这是灭我祖宗,忘我宗族!培公暗弱,敢怒不敢言,可是家国天下一日不敢忘啊!今日,大明吴王正义之师,培公不敢不服!我欠大人的乃是个人的恩情,然而面对民族大义,培公只能有负大人了!”

这几句话说的张长庚哑口无言,是啊,你张长庚对周培公再好也不过是个人交往总不会大得过民族大义吧?

张长庚转而说道:“周培公朝廷待你不薄啊……”

张长庚话音未落,周培公说道:“大人不必多言,今日一切都是为了大义。只是培公视大人为知己,自有提携之恩,培公不敢忘。今日来就是为了告诉大人,吴王殿下允诺,只要放下武器,所有人一改免死。众军官若是还愿意留下便留下,不愿意留下要么可以去当乡勇捕快,要么回家,发给路费。至于大人,吴王殿下说了,会好好任用!自有一场富贵!”

“好好任用?”张长庚听了之后大笑不止,这笑声当中带着苦涩和绝望,他越笑越让人觉得不安,到最后竟然笑出泪来。

“你回去告诉李存真,我张长庚并非贰臣,一生忠于大清,生是大清的人,死是大清的鬼。我手下的将士全是忠义之士,头可断,血可流,只是气节不能丢!”

周培公还要再说些什么,有人来报,时间已经够了,炮火已经准备好了。

原来,周培公虽然主动向李存真请缨希望劝降张长庚,但是其另外一个目的主要还是拖延时间,使清军不会贸然冲出武胜门,毕竟武胜门外并没有什么埋伏。争取时间使火炮能够推上来。

明李的四门铜制臼炮被挽马牵引着从东面的忠孝门进入,直接就越过了蛇山,然后在武胜门下布置好。

周培公惋惜地又看了一眼武胜门,无奈地退下。

只听得一声炮响,武胜门内便炸开了话,血肉横飞,碎尸横陈。张长庚这才认识到自己根本就没有死守武胜门的实力,但是一切都来不及了。

清军士兵才不去管什么忠君爱国,立刻便打开了内侧城门迎明军进门。张长庚不管怎么叫喊都没有用。毕竟周培公劝降的话对清军士兵还是很起作用的。

清军中有一小撮顽固份子不愿意投降,打开了武胜门外门冲了出去,却也很快被消灭。

站在城楼上,张长庚看到清军已经土崩瓦解,万念俱灰。

左右道:“大人,降了吧,没了命就什么都没有了。”

张长庚流下两行热泪道:“明时我科举不第,又被贪官污吏盘剥,是大清给了我饭吃给了我官做啊。你们可以降,我却万万不能降啊。我投降了便是忘恩负义!”

“这大明和原来的大明不一样了啊,大人何必固执?”

“李存真早晚篡位,乃是乱臣贼子!我岂能以身事贼?”张长庚道。

左右苦劝:“大清的太祖老汗在关外接受大明官职不也曾是大明的臣子吗?他做的乱臣贼子,偏李存真做不得吗?”

其实左右的意思是,努尔哈赤是反贼,他的子孙没有合法性,李存真就算以后造反那也是反贼。你张长庚为什么能够投靠努尔哈赤家却不能投靠李存真,何况李存真还是汉人呢。但是,左右却不好如此明说。

张长庚当然能够听得懂,却说:“你们不明白的,你们不懂的,永远都不会懂……罢了,你们去降了吧……”

张长庚刚一发话,众人一哄而散,竟没有一个人愿意陪着张长庚赴死的。张长庚失魂落魄一步三摇来到城墙边上,一阵风吹来,吹得小辫晃动,迷离间大喊一声道:“陛下,臣失武昌,罪该万死啊!”

说罢从武胜门上一跃而下,肋骨折断,插入肺部,失血过多而死。

在原本的历史上,张长庚本该在康熙二年参与绞杀夔东十三家的军事行动,后来又在三藩之乱中立下大功,到康熙十九年时方卒。周培公其实便是张长庚进京述职的时候带入北京的,后有幸成为内阁供奉,再后来周培公成为康熙朝的重臣。但是,在本时空再也没有这个可能了,而且,李存真横空出世,使张长庚少活十八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