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南明汹涌 > 第三十章 畅行南京

南明汹涌 第三十章 畅行南京

作者:杜春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1:38:17

第三十章 畅行南京

"爱书网"网站访问地址为

韩东育和陈杏梅两个坐着四轮马车在南京城的街道内行进。小梅掀开帘子看向外面,此时只见南京城内街道宽阔,房屋严整,行人络绎不绝,自然有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公子,这南京果然名不虚传啊!”小梅赞叹道。

韩东育说道:“这是自然了。南京古号金陵,自然是有王气的。这南京城可是洪武皇爷所造。你可知道仅仅是内城周长也有六十八里之多!”

“啊?这么大?”

“当然了,这可是常州的几倍呢。”

此时车夫笑着说道:“二位相公怕是常州来的吧?”

“正是。”小梅大着胆子装成男子的口吻说道。

“常州也是好地方啊。”车夫说道,“不过要说和这南京城比起来可还是差了不少。”

“哦?你一个车把式,居然也能说出南京的道道来?快,你给我说说,南京有啥了不起的?”

车夫扬了扬鞭子说道:“南京城却如刚才这位相公所说乃是洪武皇爷所建。当时皇爷始终感到附近的一些山丘还在城外,对城防不利,因此又于内城之外,再筑外廓城。想必二位相公进城的时候应该也都看到了。外廓城周一百二十里,依山带水,是以土垒成的,只在部分险要地段用砖砌出城墙和城门。城门共有十六座,其范围东包钟山,北临长江,西过秦淮河,南过聚宝山。”

“行了,行了,这有啥了不起的,不就是大点吗?”车夫所说进城的时候三娘就已经说过一遍了,所以小梅不以为然,“你说的这些啊,我都听我们家……公子说了。我还听我家公子说,南京城用了多少砖来着?对了,用了两万万块。对吧,公子?”

韩东育点了点头说道:“没错,而且砖的形制有严格的要求,砖长十到十三寸,宽六寸,厚三寸。这些砖大部分都是质地较为密实的青灰色砖。大部分的城墙都先用花岗岩或石灰岩的条石做基础,再在上面用大砖垒砌内外和顶部,中间则用碎砖、砾石和黄土层层夯实。城墙顶部和内外的砖缝里面我听说都是用的‘夹浆’。”

“啥是夹浆啊?”小梅好奇的问。

“就是用石灰和糯米调成的汁啊!”

“用糯米啊?”小梅惊讶地说道,“那也太浪费了吧?”

韩东育说道:“不用糯米怕是不牢固嘛。”

车夫说道:“相公这你就说的不太对了。”

“哦?”韩东育眼珠转了转问道,“何处不对了?”

车夫笑着说道:“我干过那活,只有石灰和糯米怎么行呢?还得再往里面掺和高粱汁,然后再加桐油搅拌均匀才行。这东西才叫做夹浆呢。那粘性大着呢,凝固以后不仅结实还有弹性。这样的城墙若是炮弹打上了,多多少少还会被弹开一些,不会结结实实地砸中。效果就跟用石头筑城一样。”

“那又能怎么样?还不是被国公爷一炮炸上了天?”

“相公,你们这么说就错了。国公爷是大天师,那都是事先跟玉皇大帝商量好的。那是天雷打下来了,不是用的炮,不然南京的城墙怎么会塌?”车夫以为小妹说的是火炮。

其实,南京城破全赖火药之功。当小梅把听来的东西告诉给韩东育的时候,韩东育便笑着对小梅说:“这天底下怎么会有人能引来天雷?依我看,必然是火药。”

小梅记住了韩东育的话,便说是被火药炸上天的。可车夫非说是天雷,小梅气不过还要分辩,却被韩东育拉住。叫她不要再争辩了,没有意义。

车夫问道:“二位相公怕是来赶考的吧?”

“正是!”

车夫说道:“相公如此博学是打算考哪一科啊?进士、科学还是行政?”

“科学!”韩东育说道。

车夫听了哈哈大笑,“相公为何不考进士啊?”

“人家想考什么就考什么嘛!”小梅说道,“你就好好赶你的车。刚才还说的厉害,南京城不就是城墙大点,用的砖头多点,还有那个什么,夹浆倒进去的多点吗?还有什么了不起的?”

车夫见小梅呛他,也不气恼,说道:“这南京城里边好地方可多了。首先咱们这南京算是最富的地方了,和苏州、杭州、扬州并称为四大织造中心,想必常州便不是了吧?”

韩东育说道:“若是说织造,常州与南京相比,一个是一,一个是百,比不得。”

“这就对了,相公可以看看大街上人们穿的衣服自然也是五颜六色,美不胜收,就是这个原因。”

“那又有什么了不起?”小梅仍然不服气。

车夫继续说道:“三山门、聚宝门、江东门内一带,各种商号和手工业作坊。号称有一百单三行,城内外有十几个大集市,买卖各种生产和生活用品。此外,十里秦淮繁花似锦。秦淮河上,画舫如织,船中不时传来婉转的歌声,动人心魄。”

韩东育悠悠地说道:“可惜,十里秦淮在满清的屠刀和火把之下剩下不到两里了……”

“没事的!清朝那会重修过一次。只是那群满人粗糙,修得不好。”车夫说道,“元首国公爷现在又要给完全重建起来。我小老儿已经四十岁了,秦淮河的模样年轻的时候见过。鞑子的残忍我也见识过。现在国公爷已经开始重建秦淮了,想来用不了多久就会恢复大明当年的风采。小老儿可要好好活着,看到那一天。”

三人一边谈一边走,很快就来到了两位“相公”要下榻的客栈。

“赶考的举子们都住这里。”车夫说,“二位已经是我这几天送的第十趟了。”

“有劳了!”韩东育拱手称谢。

“不敢当。距离开考还有二十多天,两位相公若是闷了,可以去秦淮边上看戏。”

“看戏?”小梅瞪大眼睛说道,“那里不都是妓女呆的地方吗?”

车夫说道:“以前是,现在可不是了。国公爷说得分明,从此之后只有歌姬、戏子,再也不准卖艺又卖身了。虽然秦淮遭过些灾,可是总该是繁华的去处。如果两位相公不愿去,就在这客栈附近,最近也有搭台子唱戏的,可有意思了,讲得全是满清的秘闻。”

“好的,多谢。”

其实,南京的锦缎在六朝时期已闻名于世。明清官方作坊能织出被称作“纳色石”的锦缎,民间还能生产缎子、青续、终纱、绢罗等丝绸品,而以元缎最负盛名。

李存真控制南京后,丝织业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官坊没有被破坏。除了官营的织造局外,民间出现了拥有织机和资金的“机户”和受雇佣的织工。可以说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在南京落地生根了。

李存真很看重织造,把这当成摇钱树。所以没有强迫民间砍掉桑树毁掉棉田改种粮食。因此,他必须从水真腊运粮,或者攻击湖广。现在粮食的问题让他有些头痛,好在现在才三月,还有时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