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南明汹涌 > 第六十章 填四川

南明汹涌 第六十章 填四川

作者:杜春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1:38:17

第六十章 填四川

这个时候韩瑾瑜说话了,作为明李的首席统计员,她说道:“没错,没错,周大人所言甚是。臣翻查过南京档案,大明天下的官吏确实是一万九千人,这是一个整数,很好记的。

再看看乡村。如今殿下治下一共有自然村三万八千个,乡三千九百个。当然,完全可以把几个相邻的自然村落合并成一个行政村落,以村官和武装部长两条腿能跑得过来为准。如此一来,臣为殿下谋划,大约行政村最少也要七千两百个,乡仍是三千八百余。如此一算……殿下需要村官一万四千四百人,乡官一万一千四百人。乡勇三十八万人。

不过,乡勇的事情可以另说,要么乡勇为自治兵不用军费,或者干脆不在乡里设置乡勇而把乡勇设置在县里,那么这三十八万人就不需要一文钱的兵饷了。如此一来,殿下需要养活的村官,包括乡官也不会少于两万五千八百人。需要的俸禄折合成白银需要七十七万四千两。”

李存真咂了咂嘴问道:“平均每人每年三十两白银,你为什么要算三十两,就是金陵钞三千,为什么?”

韩瑾瑜回答:“有三十两才会使村官不至于和缙绅勾结,少于这个数怕是不好办。”

“这都能算出来?”周培公惊讶地问。

“是的……其实这并不难,首先需要参考米价,算出消费水平,然后……”

“行了,行了!”李存真打断韩瑾瑜说道,“学术上的问题以后你们再讨论吧,只要知道目前是三十两就行,折合成金陵钞大概就是一年三千元……”

韩瑾瑜道:“村官是一年三千元,相应的府道县是不是奉银也要增加?”

李存真眼睛一瞪大叫:“凭什么!不加!”

“是!”

李存真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情绪转而说道:“钱的问题好解决,我来想办法。现在说移民的事。其实,完全不需要我自己掏钱,三万万两白银我也拿不出来,但是我有办法让百姓去四川。”

众人很是惊讶,纷纷问是何计策?

李存真笑着说道:“分地。”

姜诚问道:“先到先得?奖励垦荒?”

李存真笑了笑说道:“不,不是先到先得。是我分给他们土地,如果感觉分得不够还想要土地需要向我购买。”

周培公,姚启圣等人都十分疑惑,本来分地是好事情啊,为什么殿下却不说先到先得呢?奖励垦荒也是正常,谁垦荒,土地就是谁的,怎么还需要购买?

周培公说道:“殿下,四川此时已经荒无人烟,先到者自然会拿着竹竿木棍四处插占。插占的便是他的。如此一来,才会有后人效法,也能够迅速让人移民四川。如果殿下的土地不是先到先得谁会去呢?”

李存真说道:“如果先到先得恐怕就会又出现一批大地主。因为消息不对称,道路远近也不相同,有人一定会先得到消息先到,有人怕是后得到消息而后到。先到的一定会尽可能多占地,占好地。这么一来他们不就又成了大地主了吗?假以时日不就又成了缙绅了吗?”

众人听了全都是点了点头。

姜诚问:“殿下莫不是还有别的打算?”

韩瑾瑜、魏春城、姚启圣、陈显祖等人听得姜诚这么问全都看向李存真。多年以来,李存真算无遗策,常常一箭双雕。上一次的债券之某就从缙绅手中抢过来百分之十五的耕地。这一次李存真要“填四川”定然不是一锤子买卖,肯定还有后招。即便是周培公、姚启圣这样历史上的著名谋士也想要听一听李存真的高见,看看他到底是怎么操作的?

李存真说道:“我确实是有多重考虑。首先,我就是怕出现大地主。我中华从万历以来一切的矛盾其实都是人地矛盾。人太多了,地太少了。产的粮食实在不够吃,百姓活不下去就只能造反。现在经过战乱,人口大规模的减少了,但是人地矛盾依旧存在。我们要移民四川,如果在四川又出现了大地主这么怎么办?在四川定然还会出现这样人地的矛盾。耕地的农户乡民辛勤耕耘,而收益全都被地主占有,这仅仅就是因为他们先得到了消息,跑得够快。这绝对不可以。”

李存真的想法其实是非常符合历史逻辑的。在原本的历史上,从康熙二十一年便有大量的人进入四川,清廷承诺“先到先得”。移民到四川广汉的平民张连义,意外发现他抢先抵达的广汉凉水井一带竟然荒无人烟。张连义拿着竹签和木片到处“插占”,没多久就圈了两千多亩地。当时,由于长期战乱后许多土地荒无人烟,因此抢先回川的部分土著和抢先入川的移民们,只要随便拿个东西“插占”,就可以圈个几百亩乃至上千亩地。

在四川中江,从湖广一带移民来此的刘廷齐,在康熙三十九年所占的田地“地界旷远”,竟然一个多月都不能巡查完,“月余不能履其地”。而在一些偏僻的荒山地区,当时的新移民甚至“由人手指某处至某处,即自行营业”。手指到处比画比画,你能看到的土地就是你的了,这种事情在后世听来近乎天方夜谭的奇闻,却是康熙中后期的大清朝真实存在的四川移民圈地景象。这种任由移民在四川随意“插占”土地的奇观,一度存在数十年之久。即使到了雍正六年,迁徙到四川的移民,还可以由清廷官方以一夫一妻为一户,“给水田三十亩或旱地五十亩”。

“先到先得”,“鼓励垦荒”促进了四川的发展,但是这也使得这些先到的人无一例外都成了地主。四川的土地兼并在一开始就发生了,而且是以一种奇特的方式进行。而后来的移民则无一例外地全都成为了先来者的佃户,很多家庭做佃户,一做就是一百多年。因为他们的继续在入川的途中全部花费了,土地又被占完,他们不做佃户也做不了别的了。

这也是后来四川“白莲教起义”暴发的一个原因。李存真可是无论如何都不想再演义一遍这样的故事。所以他坚决反对先到先得和无偿的成人农民垦荒之地归其所有的政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