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汉起 > 第792章 世界最伟大的语言

汉起 第792章 世界最伟大的语言

作者:赤血萌萌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1:16:59

第792章 世界最伟大的语言

青州书院最初招收青、徐、幽学子为主,第一任山长郑玄乃儒学汉末第一宗师,拥有巨大影响力,加上卢植、蔡邕等硕儒名家时常授课,关东各州学子趋之若鹜。随着安东控制范围不断扩大,招收弟子从最初百人, 扩张到上千人,门类、学科也从主要深耕六经,到囊括算数、天文历法、律法、兵法、船舶、机械、水利……

近几年,郑玄逝去,卢植北上,蔡邕西行,邴原多俗务,管宁居海东……巨儒名家渐渐离散

刘备不(hen)得(gao)不(xing)自兼山长, 而令郑玄独子郑益恩担任副山长主持常务工作。书院除了教学、研究, 也负责对各地书籍进行收集整理,其中就包括雒阳皇家图书馆运来的典籍进行分类整理、修补、保存、传授……

徐岳等人皆要务在身,不可能长期宅着翻书玩,最佳办法当然是委托同门、弟子与青州书院,以及安东下设的科学院、工程院。

郑益恩等听闻事关军国大事,自然配合两位二千石兼博士,率领一帮教授、学生合力。经过一个月时间,翻出泛黄、破损的宏观全图,和个别河段的施工设计图。

万分可惜,平原这段缺漏、破损十分严重,并无太多参考价值。可见袁绍、袁术、曹操、董卓对雒阳的破坏,遗祸甚深,影响了文化技术传承。

郑益恩属于特别诚心静气的学霸,换句话讲,既头铁,又智商奇高,将王景所有著作和书库中收集的历代、各家所有水利著作, 共计上千卷,全部翻出来,带着一群博士、子弟、齐墨继续刻苦专研。

刘备、郑益恩等师从卢植、郑玄,以孔融、邴原、管宁、徐岳等为友,习古文经,融入齐鲁士人之中,这即是刘备能得大批读书人效力或支持,从而以控制青徐的重要原因。

可与庞大的袁氏集团相比,就远远不如,士人数量不到其三分之一!

袁绍、袁术四世三公,袁氏门生故吏遍布天下,二人少习家传《孟氏易》,天然能得大批士人支持。袁绍又团结和营救党人,反对皇权、宦官,闻名于世,党人中刘表、何隅、许攸、张邈、孔融、吴巨皆名闻于世……开党禁开后,袁绍无法再自称党人,于是时常将他自己、党人和支持他的士人称为“非常之人”,继续扩大影响。

整个东土大地,无分南北,无论老幼,皆有袁氏的粉丝和支持者。袁绍振臂一呼,关东皆叛,跟着他一同“清君侧”。之后冀州牧韩馥麾下大部分人,竟然劝告韩馥让冀州与袁绍。相比之下,刘备在起事早期,经常面对同僚反对和背叛,辖区地方地方世家豪族经常做各种小动作甚至逼宫。可知袁氏之强

袁刘双方的斗争,既属于两大士人武将集团之军事、政治斗争,亦属于在思想领域的道统、学派之争。

袁氏家传孟氏易,属今文经学

因为秦始皇焚书坑儒,大量典籍失传,儒家口口相传,以汉代通行的隶书体写作之书,难免带上汉代的思潮和传承者自身私货,这属今文经由来。

今文经学本意,既是传承先秦文化,更属于配合不同时代的政治需要,提出新建制观点,发扬时代特征——今派长于理论革新,初期不仅没有错,还一定程度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然而,被野心家利用之后,就使得西汉末年到东汉末年社会风气为之一乱

自西汉末到东汉,儒学,尤其是今文经学受到讖纬之说影响极深,从上到下大批人士用讖纬造势:

王莽自称土德,欲继汉火德;

光武帝刘秀以昆阳之战时天降陨石等,宣传君权神授;

孝明帝梦金人,而引入佛教;

袁绍见“瞻乌爰止,于谁之屋”屯粮食乌巢,

袁术闻“代汉者,当涂高”而生不臣之心……

儒学强调天人感应,走向了神学,严重信神拜鬼,就连不信儒的张角,也借助“苍天已死,黄天当立”,欲以土德聚集教众

一个个例子,其实只一句:不信六经信鬼神,占据社会主流的儒学,渐渐走歪了,走火入魔了!

“袁本初能看到后汉末年zz腐朽、思想混乱、阶级矛盾突出等问题,故而投身和带领党人与皇权斗争。

其属于敏锐之执政者,有才学和理想之革新者,却不是一名好‘医师’,没能开出正确药方!

四世三公之社会地位太过高贵,使其过分重视世家大族之利益,弄不清黎民百姓才是推动社会向前之滚滚东流水。”

郑益恩牢记刘备对袁绍评价,招收大批将校和商贾子弟、阵亡士卒子弟

青州书院受马融学派的郑玄、卢植影响很深,坚持古文经学为主、兼吸今文经之长,认为六经皆史,对讖纬之说、鬼神之事,虽不完全排斥,总体上却是抵触的

例如,《礼记》之《大学》,提出“格物以致知”

郑益恩主持青州书院后,更加坚决地从思想上、学术上支持刘备,坚持知识、规律从格物中来,从明明德,从亲近民众中来等基本原则——而非所谓虚幻之天道、鬼神。

——诚然,郑玄、卢植、蔡邕、孔融等大儒目的在抵御讖纬对主流学术之侵蚀,还六经以本来面目。而实践中,当刘备等人用大规模雕版印刷本代替口耳相传,使古文经学在对今文经学道统之争中取得巨大胜利,也是对以袁绍为首今文家的胜利

作为郑玄之子和学术传人的郑益恩,当然无条件支持将郑学发扬光大的刘备。

就连原本属于党人的孔融,亦因很快使得文化传播出现爆发性增长、普及,而号召天下人支持刘备。从此,天下读书人即便政见不合,也都称赞刘备印刷诸经为兴盛文教之壮举。

郑益恩、孔融看不到,古文经血对今文经的胜利,又何尝不是汉字的巨大胜利!

文化和历史到底用字形状为基础?还是以口音、拼音为基础?

倒不是刘备学术上有多高明,而是从后世穿越而来,多了两千年知识,能够从更长的历史视野来看问题,深感字形远远比字音重要得多

——子不闻大毛、二毛皆斯拉夫,而兄弟阋强。同属法兰克几国,打了两次世界大战。

根本在于欧美以字音为语言基础,导致各地方言纷纷成为文字,不同的文字又各自成为不同的历史,互相看不懂对方历史,又岂能互相认同?

今文经学又何尝不是这样,口耳相传,导致流派师承众多,社会思想形态散乱,各州各郡各自矛盾。若任其发展,百年之后,扬州人岂能看懂关西著作,幽州人不会认同交州同属一国……

相比拼音和口传,汉文字,才是世界最伟大的语言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