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汉起 > 第743章 早图淮南

汉起 第743章 早图淮南

作者:赤血萌萌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1:16:59

第743章 早图淮南

建安二年,夏,四月

袁术自淮安败走寿春,纪灵逃往谯县。刘备令张飞、赵云南北并进,分兵伐之。

淮南,张飞连复金湖、盱眙,引兵过淮安丘陵,兵围九江郡治阴陵

未想,中原忽降淫雨,连绵十余日,每日皆有雨,道路泥泞,援军、兵粮不济。

喘过气的袁术,收集溃兵,并征九江、庐江、汝南之援军,决水灌之,破张飞于阴陵东。

淮河泛滥,淹没百里,灾民数万,四处逃散。

张飞败退到淮南丘陵以驻守。

淮北一路

赵云攻下沛国郡治相县,兵过睢水,以攻纪灵于谯县。

吕布将兵数万,自兖州梁国,沿着睢水来援。

赵云考虑到吕布军骑兵数量不少,有很强的野战能力。两面受敌,怕不能敌,全军退回相县、砀山固守。

燕地冰雪消融,袁绍攻公孙瓒甚急,有了皇帝大义,幽州叛乱四起,鲜卑、南匈奴助纣为虐。

公孙瓒接连败军失地,急遣人求救。

荀攸建议暂且与袁术修兵,待秋后再战。

张飞军参军鲁肃,自从盱眙连夜赶回淮安,进谏道:“袁绍者,远祸者,袁术者,近忧也。岂有舍近求远之道理?

袁术虽大败,势力尚存,且居淮河、大江上游,是腹心之患。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当因众心,早图淮南。

淮南平,则江淮之间尽为吴有,扬州之士,不敢怀二心,必裹粮撑船以迎王师。

若先与袁绍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也,而袁术螳螂捕蝉在后,如之奈何?”

差点指着鼻子说袁术能偷袭一次,就能偷袭第二次,哪有千日防贼的道理

徐缪因对袁术无间道之功,加封一千户,花白的胡须都黑了许多,进言道:“当发动大军,痛打公路这个落水狗,力争毕其功于一役。而后再转身北上,与袁绍争河北,数年之内,大王必复为光武之旧事,我等亦能追附骥尾,封侯荫子!”

陈珪在卖空安东债券最后时候收手,赚得盆满钵满,并上供给安东军粮食万石求得谅解,替代了陈琮兄弟在淮浦陈家的主支地位,如今也是红光满脸:“大王合数州之士,战将、谋士数百,兵三十万。虽偶有小挫,实奈阴雨,非战之罪,不足为虑。

大王威名赫赫,令袁术及其诸将生惧。若挥师向西,亲帅中军在后督战,以张将军等名将在前,以必胜之心示敌我双方,则袁术必逃,淮南不足定也。”

糜竺见人抢了先,也不肯落后:“徐青之士皆感大王之恩,欲报之,今人心齐整,粮草充裕,大王伐淮南必胜。”

“你们总问寡人,为何不趁胜追击?”

刘备拿出前方张飞来信,以示众人:

“属下受命攻袁术,初时战事颇顺,未想自春入夏,颇多阴雨

将士盔甲一负,重数十斤,另有刀矛、弓弩、盾牌等兵器重十余斤。若行军于野,一旦踩入泥泞,脚难以拔出,跌倒则衣盔皆湿,轻易不能起身。若屯守于营,地气潮湿,多生疫病……

野外之地,柔软不实,马骡之蹄,误踏其中,颇多折扭,轻重骑兵,失驰骋之速……

弩之弦,软而无力,箭之羽,湿而难飞。

刀剑盔甲,多生锈虱。运粮之车,轮亦陷泥。堵塞于路,辎重不济……”

可见作为主将的张飞,与参军鲁肃,与陈珪、糜竺等人意见完全相左,也是一大奇事。

荀攸道:“淮河南北梅雨早生,阴雨绵绵,洪水肆虐,道路损坏。

给养常不能按时到达,前方士卒饿着肚子,冷着身子,有些还生了病,如何打仗?

可知军事第一位不在两军对垒,而在后勤。

昔日白起胜赵括,王翦破项燕,莫不如此。”

刘备:“正当农时,不如插秧之后再做打算,诸君以为?”

“大善”

徐缪、糜竺、陈珪不由窃窃私语,面有喜色,都是大地主,谁又愿意耽误自己家收成

鲁肃道:“同饮淮河之水,我方粮食不济,袁术亦更不济。

昔日孙武分军扰楚,使楚粮食不济,士卒疲敝,之后方能三千里破楚。即便不能发大军,亦可轮流骚扰为上。”

一席话退而求其次,显出鲁肃极有战略思维

刘备颇认同:“入春之后,淮南、青徐兖州,气温比往日偏高,之后又多雨降温,一些地方麦子早穗,徐州冬麦减产已成定局。

粮食不济,道路损坏,打下来又如何驻守?灾民又如何安置?新地如何恢复生产?

诸多问题,诸君皆要考虑,多加建议。

张飞停军不前,虽攻不得郡县,到是能缩短补给线,也给我们时间妥善安置流民。得地失人,则人地皆失。失地得人,则人地皆得。”

还有一点没解释,张飞、赵云等燕赵人,麾下幽州、乌桓骑兵最是不耐南方酷暑、潮湿。然而骑兵的机动性、冲击力、侦查能力,却正是刘备集团相比袁术的最大优势,实乃克敌制胜的战略机动力量。故而之前对笮融、孙策、袁术、王朗的几次大的用兵都尽量错开夏季酷暑,错开多雨季节,获得了不小成功。

大队骑兵不便展开,与其闲着发慌,甚至人马多生疫病,不如北上发挥作用。

……

张飞任广陵太守数年,一直吵着想到北方任职,不愿在淮南作战。

每逢夏季酷热、冬季阴冷,暴师于野,阖军将士都极难受,其中夏日最难。

身批铁札甲,冬天在塞外能冻掉手指,在江淮甲内潮湿冰冷。夏天在江淮能烫脱皮,更兼浑身是汗,十分不便。

汉代流行的札甲,像一个大号短臂t恤,一般在皮革内胆外面镶嵌铁甲片,由于批量手工制作而非定制,往往不太合身,需要系上腰带以收紧贴身。此外,小臂臂甲则单独系上,还有的正面增强防御的护心镜、胸甲需要在札甲外面单独穿戴,还有裙甲、腿甲、鞋等,穿戴费时费力,战场上也容易散掉

除了穿戴并不方便,生产工艺也十分复杂

安东通过水利机械压制、切割减少了人工,鳞片仍要手工打磨,作为内胆原料的皮革本身价格不低,皮革硝制、鞣制时不短,皮革、鳞片缝制更是纯手工,制作费用十分高昂。

闲暇时,张飞便令工匠、将士思考解决之道,也多次向刘备进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