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汉起 > 第721章 安东内乱

汉起 第721章 安东内乱

作者:赤血萌萌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1:16:59

第721章 安东内乱

“兄长惯于用兵,前线形势,我不担心。反倒后方令人难以入眠。”荀攸满脸疲惫。

“发生什么事,把荀君累成这样?”蔡璇完全没想到荀攸在短短几个月,仿佛老了五六岁

“青州出事了!”荀攸几乎在几天中一头黑发就变得花白,与隆重的黑眼圈一同,无声地述说种种难堪。

“是谁?”

“卢公!要兼任青州牧!

皇帝、杨彪、蔡公、董承、伏完、琅琊王等都知道这事,都同意了,诏书已下!”

“难道尚书令印绶被窃?他们如何能如此下作?”蔡璇震惊的表情定在那里久久不动。

荀攸:“自从昭姬入宫一事被驳,皇帝怀恨在心,许多事都越过尚书台而下,防不胜防。这事也一样,只是最后瞒着兄长、我和邴原。”

对下掌握各地、各司曹上奏表章,过滤不想让皇帝看到的;对上,修改、驳回皇帝不利安东之旨意、诏书,是刘备以荀攸为尚书令的重要目的。

皇帝越过尚台下旨封蔡琰为贵人后,毕岚、荀攸、赵云等就吸取教训,审查清理皇宫内宦官、宫女、官员、卫士,并对进出口层层设防,严加盘查。

故蔡琰虽有贵人之名,实际不得入宫。

“千万想不到皇帝身边有能人啊!竟躲过大长秋,越过尚书台,逃过宫禁之检查,视线三重防线如无物,肆意传递如此重要之诏书!”令蔡璇一口银牙几乎咬碎,心思起伏,萌生一股杀意。

“不外乎一些近臣、重臣。”荀攸自然早有判断:“只是如今恶迹不彰,暂未收网。”

“罢了,待君侯得胜归来,方隆冬肃杀之季。”蔡璇:“可知卢公为何人所蒙蔽?此人当杀!”

荀攸暗自佩服蔡璇以女子之身能迅速恢复冷静,但相比于暂且放过皇帝身边潜伏之危险以获得琅琊内部暂时稳定,他无意配合蔡璇低调处理青州迫在眉睫之问题,苦笑道:“以卢公之明,何人能蒙蔽他?不过年纪大了好虚名,拘泥那份愚忠罢了。”

盖子揭开,蔡璇也无法回避:“好虚名而处实祸,不仅为祸六州数千百万士民,搞不好贻害诸家之后人,卢公看来是疯魔了!

荀君可有定计?妾与君同为豫州人,皆君侯骨肉之亲,还请君尽力为之!”

荀攸:“正是!君侯顾忌师徒之情,或不便处置,你我却不能不担起责任!

我去青州控制形势,还请蔡夫人暂代尚书令!”

蔡璇:“使不得,使不得,妾身一介女流,出入宫禁、抛头露面已不该,又乏控大局之威望,缺使人信服之资历。万万使不得!”

荀攸:“我大汉之制,自高祖、光武至今,君王向来女主、外戚为臂膀,有何不可?

京都周边臣僚虽多,要么与卢公有旧,要么是卢、郑之学生,要么立场暧昧,唯有蔡夫人能持规劝蔡公,顾全大局不倒。

就以一月为期,我必换得邴原回来。”

蔡璇:“非要如此?”

“除非兄长亲至,否则只能我走一趟。”荀攸细说青州形势

青州,毫无疑问是刘备大本营,经营十年之地,有着大片屯田,有着这个时代最杰出和完善的船舶、冶金锻造、纺织、木工……等手工业体系,贡献了大批,财赋也是安东军最重要之兵源地,青州兵之故乡

蔡璇和荀攸都明白,刘备在青州经营日久,门生故吏遍布要津,军队和民间声望极高,按理没那么容易被篡夺。

但卢植不一样,蔡璇不难想到卢植为何能掌控局势:作为刘备授业恩师,卢植自身也高居三公之一,军事政治能力极强,威望、道德层面无可挑剔。

何况卢植本来就受刘备委托,全权负责青州军事,对抗袁谭,刘备又长期不在青州,青州官将很自然把卢植当做刘备替身,把卢植的指示当做刘备指示,卢植学生不少,时间一长,自然掌控形势不在话下。

邴原替刘备掌握青州牧印绶,平日小心谨慎、印不离身,即便与妻妾亲热,印绶也放在触手可及之处,夜晚就置于枕下。卢植日常行事需借印绶,从来有借有还,没想到这次变成有借无还!

邴原讨要,卢植拒不归还,拿不出安东将军令,却拿出诏书做答。

邴原气极,却也不敢对卢植动兵,也不敢违抗诏书,于是收走诏书,闯出卢植驻地,逃回东莱,责令将士把守城池门户。

卢植没有得到东莱太守印绶,也不愿意完全撕破脸,把邴原如何,早已有所预料以后形势,就以另一诏书加上青州牧印绶,入北海,诏以孔融为九卿,夺北海太守之权,作为青州牧驻地。

内讧之事,不太光彩,卢植也不声张,也犹豫如何给刘备交待,部下又多是刘备故将,卢植就令长子代为统领北海,自己依然没事儿一样,继续回到黄河南岸与袁谭对峙。

邴原失了州牧印绶亦不便越过北海郡统筹齐国、乐安国、济南国,也不能真对卢植发兵相向,只能遣使告知前线诸将,同时敛兵自守

青州前线,典韦等正帅军与袁谭对峙,得信后极为震惊。

一边是刘备近臣,一边是刘备师傅,以典韦的政治智慧,完全不知道卢植与邴原孰是孰非,也认定两人不会背叛刘备,只是以为他两人发生了龌龊,就和一群人入卢植大帐劝和。

卢植留典韦等将用餐,但谈与河北军事,又说昔年旧事,谈笑晏晏与日常无意,又透露出袁谭与袁尚生嫌隙,遣使求和,未来一段时间青州战事将歇之意。

诸将大喜,轮流向卢植敬酒,卢植来者不拒,诸将就放下戒心,难得的畅快饮酒。

卢植能饮酒一石不醉,属于一直喝的类型,遂将诸将放倒,将典韦等刘备亲信软禁起来,好吃好喝供着。

又派遣故吏、子弟、学生掌握了士卒,不出数日,就掌握青州数万大军。

“既是兵变,还请荀君小心行事,务必保全自身。”蔡璇话题一转:“此间何人可以信任?”

荀攸:“皇宫内事,可问大长秋毕岚,兄长与之有救命之恩。政务之事,可招任旐返回辅助。卫士驻军可赖赵云、刘雪梅…”

蔡璇担忧地看着皇宫,仿佛看到一场腥风血雨!

荀攸大步向前,出宫而去,

仰头看向北方天空,内心止不住澎湃地兴奋:

“我明古今之机要,揽用兵之奇略,最善强弱、虚实之变化,而绝非朝堂争斗与繁重之政务

若非兄长实无合适之人可用,也不用使我拘泥琅琊之地,困于后方…

如今正是主政一方,展示才华之机…”

……

内卷、内部斗争,在任何大组织、大团体都不可避免

不演变成大规模流血冲突的最重要条件之一,是领头人们能互相交流、理解、包容。

如果没有共同的理想、共同的目标或共同的情感,就不能凝聚共同意志,不能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达到共识、确保统一行动,这个组织失去战斗力,被击败,乃至于分崩离析,只是迟早的事儿。

观二袁起兵讨董卓,董卓西迁,天下莫与之能敌。

然二袁同室操戈,天下其他诸侯遂得以喘息、发展,才有刘备、刘表、公孙瓒之兴。

可见,内乱,甚于外患!

卢植,幽州一州之望,文武兼优,功劳卓著,近三十年宦海生涯,历任内外要职。

更麻烦得是,身兼马学传人,与郑玄同为马融高徒,古文经学巨匠,学生、门生难以计数,公孙瓒兄弟、郦炎、田楷、简雍等皆任要职。郑玄学生更多,糜竺、孙邵、孙乾、崔琰等遍布青徐冀州,还有数量更多的再传弟子。

当初为了在士人中形成相对统一的思想认同,刘备十分看中卢植弟子身份,亦尊郑玄为师,与两人弟子私下兄弟相称。近几年更用造纸术、雕版印刷术,将卢植、郑玄、蔡邕、邴原等著注释的礼记、尚书等大量印发,作为各地官学教材,作为选拔考试的重要参考书目。

蔡璇任安东将军秘书丞,除了直接替刘备与卢植、郑玄、蔡邕、邴原、管宁具体衔接,也直接参与勘定校对,深知卢植若不支持安东军,在思想上舆论上影响极坏,除了门生故吏有所动摇,首先成百上千的这些马学门徒们就无所适从。

卢植若更进一步,走到对立面,将在整个安东将军辖区和幽州造成更大的思想混乱,进而引发官僚士人群体相互论战,甚至严重对立,直到流血争斗!

想通这一切,已是傍晚,冷风吹得蔡璇一颗玲珑七巧心变得冷硬,裕儿,为了你,阿母便是冒天下之不讳,又有何惧?

斩钉截铁安排下去:“即日起,官方邸报、青州报停发所有卢植之文章、评论、注释,停发卢植所有动态…

以安东将军幕府之名义,将海东人加入禁卫,监视诸重臣之府邸,严控青州来往琅琊之驿道……

调任旐、蔡谷入尚书台辅政…

调羊衜、羊秘将泰山兵入琅琊补充禁军之不足……

父亲那里,我自去言利害!”

蔡璇之母,乃蔡邕继室,出自泰山羊氏。羊衜、羊秘皆蔡璇表兄弟,乃是故泰山太守羊续之子。蔡氏家在陈留,宗族多为曹、袁所害,留存只蔡邕堂弟蔡谷等少数,能立足安东,多赖羊氏之人脉、丁口、财富。

蔡璇须臾手书一信与刘备,言明青徐州形势危如累卵,事发突然,启用羊氏实是不得已而为之。待事情安定,便即遣回。亲自封上,令士卒六百里加急送去兖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