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汉起 > 第684章 三枚印章

汉起 第684章 三枚印章

作者:赤血萌萌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1:16:59

第684章 三枚印章

“世人皆马君家资巨亿,最近在何处赚钱?也让兄弟们跟着喝口汤。”

“蒋君,我哪里赚钱,赚一肚子气!”

“为何?”

“上月开办一家航海商社,有人管我要…”

“吃拿卡要?”

“是,又不是。”

“到底是抑或不是?”

“来话长…”

刘备正与邴原、荀攸喝酒吃羊,听得一旁议论,遂放下杯子,停着不食。

邴原有些担忧,亦停着,侧耳倾听。作为青州牧治中从事、安东将军长史,长期代刘备治青州,对任何事有发言权,出了问题也有责任。

听了好一会儿,原来马姓富商为办理海洋贸易许可一事怒不可遏。

由于担心敌对势力进入海东,几年前该项审颇严,往往数月办不下来。

最初获得前往海东许可之家族,能够获得超乎想象的巨额利润,他们要么是刘备麾下官僚之家族,要么有中高级官僚作保承担连带责任,要么干脆就是军方或静海商社股东,对绝大多数商旅事实上处于海状态!

马姓富商与众多弄潮儿一样,见别人航海贸易中赚得盆满钵满,极为动心,只可惜没有途径。

开拓朝鲜、本、夷洲、吕宋后,青州和护东夷校尉水师获得了整个渤海、黄海、东海之制海权,徐奕更碰巧发现了后世称之为印尼和大洋洲的地方。刘备由是发布以土地和钱财奖励探索岛屿之政令,将海洋贸易从军方逐步向豪族百姓开放,从静海商社垄断转向自由竞争。

于是乎千帆下海、万众航海之时代终于来临。

刘备更效仿后世之云营商环境改革,责令减少对跨海贸易商之审查。

万万没想到,衙门程序有所简化,发给贸易商之印章却出了大问题!

只听那马姓豪商道:“商社公章、财务章每个250银元,私章100银元,加起来一共600银元,等于好几万钱!

安东军衙门这些官吏心也忒黑!”

蒋姓商人问:“不是不收钱嘛?”

马姓豪商:“官字两只口,有理没钱莫进门!那些官吏前门口口声声不收,后门就勾结制印章的商人提价,谁不知道他们坑蒙一气……”

蒋姓商人:“这事刘青州不管?”

马姓豪商:“刘青州?到处传刘青州想做第二个光武皇帝。要是把官吏得罪光,谁给他卖命……”

……

邴原总算把几个商人盼走,转头却见,刘备整张脸铁青。

邴原心里咯噔一下,知道坏事了,忙压主声音解释:“没想到下面这些人不讲规矩若此!”

刘备:“钱被人上下勾结赚走,青州和安东将军幕府还背恶名,下岂有此理!

下未定而官吏先腐,就凭这些人,能赢袁绍?

我要是个普通人,这事还会继续下去,我就不信你们一点风声没听见。

这事儿交给公达,不论背后站着谁,一查到底!”

邴原如同寒蝉,董袭大气不敢出唯有荀攸答应一声,依旧面色不变,进食依旧。

……

两个衙门异常高速地运转起来,第二事就有了结果。

这些印章商社,属于孙嵩等家族,联合起来成立行会,排斥异己,大幅度抬高价格。

而印章,却实有着特殊,需要官方承认,技术上防伪,

于是狐假虎威,打着青州牧和郡县衙门名头,大搞寡头垄断…

出了这事,孙嵩老脸无处放,上书请辞。

刘备正在气头上,大笔一挥,将孙嵩左迁到海东,任一县丞,不许辞职,三年内不许返回青州。

刘备不由反思:

我今年虚岁35,战争中多次受伤,估计寿元最多不过60余。

要凭这些勾结之吏,做保护伞之官,下岂能轻易而定?

下未定,这些人就开始败坏民生,我岂能容忍!

之前考虑是否扶持子,多从王侯将相角度考虑,却未多从百姓角度考虑,

要不扶举子,世族百姓必定不知所归,英雄争长短,胜负非一时可以预料,不知将多死多少人。

就算先南后北,先剪除豫章、淮西的袁术、吕布,就得花费数年时间,之后对战袁绍、曹。原本曹在官渡之战胜了袁绍,之后花了10年,才夺得河北并稳固,中间还幸阅是袁绍50几岁就病死,既失去扶举子的机会,又废长立幼、分封诸子,导致河北内讧。以曹之能,又恰逢袁绍连出昏招,早早病死,就这样时地利人和,消平河北还花了十年时间,可见袁氏之得人心。

自度军事能力,刘备未必有曹强,又一人面对袁绍、袁术、曹等豪杰,岂不是也要花10多年?

等到全据河北、河南、扬州,估计已经15年到20年以后。估计得50到55岁,剪除荆州,安定雍、凉,收复益州,这哪一件事,不得1年以上?这就是4、5年打不住。

若开拓东北,收复交州,开拓西南,让西域诸国来朝,又得几年。而且草原上还有鲜卑!

怕是不等下统一,不仅自己寿元将尽,还使得一代人毁在战火之众!

相反,只要扶举子,则下最多10几年可定,然后废皇帝,取而代之,估计50岁左右能统一东土。

自然存在名不正言不顺,根基不稳之问题。

只需立太子,封功臣,分封皇子于四方就可解决。太子年长,又有功劳,就有着威信,只要选好皇孙,下必然可以维持。从取而代之到皇孙维持,如果超过50年,就有两代人,能让下人产生惯,能至少和平两百年。

子孙是否会如同曹氏、司马氏一般被人取代?只要东土下不乱,华夏百姓更强,一家之兴衰又有什么大不聊。

……

广陵陈矫、会稽董袭率领二千广陵、江东援兵入东武阳,听从臧洪指挥。

随之而来的,是三千弓弩,三十万箭矢,还有大批竹木,制作箭矢之机械,十万石粮食,大批石炭、冬衣,几乎足够一万人半年之用。

阳精锐,最善于持弓弩,广陵、江东缺乏马匹,多出材官,其兵亦有相同特点。

旦贼驱勇卒登城,城中伏弩悉发,皆贯人毙其后

臧洪指着城外对陈矫:“强弩之装填较慢,在野战中往往难以多次发,守东武阳,因为有着稳定掩体,就显出优势,故将审配的部队打得极为狼狈。”

陈矫:“实赖府君指挥有方!”

臧洪:“弓箭速快,但培养弓手短则数月,长达数年。相对而言,弩之威力更大,对手膂力无甚要求,男女老少皆可持,十分方便迅速扩大规模。”

陈矫有些脸红,他本以文事知名,不擅军事,万万没想到刘备派他入东武阳,所率领的一半也是新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