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汉起 > 第629章 老牛舔犊,幕府将军

汉起 第629章 老牛舔犊,幕府将军

作者:赤血萌萌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1:16:59

第629章 老牛舔犊,幕府将军

"爱书网"网站访问地址为

“看看你们,全都钻到权眼里!”

陶谦劈头盖脸把丹阳、泰山诸将帅,徐州诸官吏狠狠地训斥了一顿。

这些些人中有不少都劝陶谦不要把徐州牧转给刘备,陶谦一开始也深以为然。

万万没想到,

刘备派诸葛玄,张昭来告知,请立陶谦长子或次子为徐州刺史。

要是陶商做了徐州刺史,曹豹、曹宏等丹阳诸将,将继续因为三互法继续被诟病:

“万万不可”

“大公子向来顽劣,能力不足、威望不足以服众…”

“二公子性格懦弱,无尺寸之功…”

不可?老夫的儿子能力不足也就罢了,都当父亲的人,如何顽劣、懦弱?

那个父亲希望被人当着鼻子批评自己儿子?况且一旁还有儿子的儿子正给他扇扇子。

陶谦怒火中烧,这些人居然还是他属下,这是要翻天啊!抢班夺权!心怀叵测!

瞧瞧张昭如何分解的:

“两位公子当然不能与陶公、刘青州、丹阳各位悍将相提并论;刺史六百石,当然不能跟二千石的州牧、郡守相提并论。

刘青州说了,尺有所长、寸有所短!

以两位公子的资历,接替陶公做二千石徐州牧的确万万不可能,大公子目前任千石秣陵令,接替陶公做六百石徐州刺史理论上没有任何问题。

只要多给机会,多加历练,就能逐步积累功勋,十、二十年后足为郡守国相,乃至九卿之尊…”

张昭话说得漂亮,领导说行就行,不行也行!实际上,心中认为陶商、陶应都无足够能力。

陶谦:“你是重德性之士,有你担保,我这个做父亲的有什么不能认可呢!”

我的名声!毁了!

张昭努力挤出一丝笑容,他性格刚烈,极不愿意信口雌黄,即使刀斧加身,也面不改色。

可是,作为陶谦所举茂才,儿子张承又是刘备嫡长子刘业之友,为了子孙后代,不论如何不能顶着陶谦、刘备两位上司一起干:“陶公明鉴!”

曹豹、曹宏、许耽等还要聒噪:“万万不可!”

陶谦一指门口:“滚出去!”

陶谦转头,排着张昭肩膀感慨:“商儿、应儿幼时纨绔,这几年为徐州东西奔走,可谓浪子回头金不换!”

张昭被拍得一歪,心想陶公不愧上将之尊,虽六十余,依然老当益壮。急忙躲到三步外一拜,躲过后续二拍、三拍:“能力不足,可以锻炼,关键是要给机会!”

陶谦:“前面这些都是玄德所说?”

张昭愣了愣。

一旁的诸葛玄急忙说:“对,全都是刘青州交代,他说了许多,还回忆了昔日陶公为幽州刺史的往事,将他从白身提拔为吏,说什么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张昭翻了翻白眼,我怎不记主公有说这事。

陶谦瞬间激动了,有那个老者不为故吏感恩戴德而开心?不盼望自己的孩子有所成就?不希望自己家门光耀、代代不衰?

“玄德,才是为我陶家殚精竭虑的忠臣啊!”

老牛舐犊,陶谦越想越有道理

是谁,使我儿陶商转变陋习,力排众议求青州发兵,使我儿得徐州百姓称赞!

是谁,屡次救徐州于水火,援东国于危难,挽狂澜于既倒!

是谁,托扬州刺史刘繇使用每年唯一名额,举荐陶商为茂才!

“是刘备!

甘梅之婿,老夫外亲,廿载故吏!

果然,人是故人好,人是亲家亲。没有刘备出谋划策,老夫没法从幽州刺史升上谷太守!

没有刘备居中串联,老夫没机会在北伐鲜卑中立下封侯大功,如燕然山刻石!

没有刘备,陶商没机会衣锦还乡,做不了秣陵令…”

陶谦年纪大了,思想越发固执,越发念旧。这人啊,要认为谁好,就会看他事事顺眼,越发感念他的好,兼职浑身上下无一不好:“老夫决定了,让安东将军与玄德,请他与刘扬州等共表商儿为徐州刺史!”

荀攸:“老牛舔犊,就算兄长开出鸩药,陶公也不可能不同意吧。”

鲁肃:“哈哈,军师误矣!主公明明开出了甜药。”

随着家大业大,位居中枢的荀攸也水涨船高,升级为军师都尉。

刘备本来要封他做军师中郎将。

荀攸认为刘备只是护东夷将军,名字既不好听,也容易被当成护东中郎将、护东夷校尉,若给他封官过高容易分散权威:“安东将军虽然比不得前后左右将军,也是真真正的重号将军,勉强也可开设幕府。”

车骑、骠骑大将军自然最高,如同三公,卫将军其次,左右前后四方将军又其次。在两汉,四征、四镇、四安将军当然比一般的杂号将军高,依然是杂号将军,例如张济是镇东将军,陶谦安东将军,刘表镇南将军。

刘备宁可舍弃徐州牧,也一定要安东将军,原因是有个“东”字。

护东夷将军虽也有个东字,却主要局限于海东和东部边疆,要以护东夷将军之名向青徐兖发出命令,郑玄、孔融第一个不同意

你才是东夷,你们全家都是东夷!周代之上才有莱夷、徐夷、淮夷…我们齐人是姜尚的遗部,是妥妥的中原人!

安东将军不一样,青州,徐州,扬州,兖州、海东,皆可名正言顺置为麾下。

“幕府将军?!哈哈,那你等就是‘入幕之宾’!”

刘备忍不住大笑。幕府将军首先想到的是穿越前的某游戏。其实日本有文化、有历史的东西大多出自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出征为将帅,行无常处,所在为治,军还则罢,所以将帅的府署称之为‘莫府’,即没府。到了两汉,外戚多为开府大将军,府署从临时改为常设,就取幕帘、帐幕为府署之意,变为“幕府”。

荀攸对入幕之宾并无异议:“袁绍自称车骑将军,就是贪图幕府之便。主公若身兼徐青扬三州刺史,三州不用幽州人、亲属为太守,根基如何稳固?”

卢植父子、夏侯博、张飞、祖茂、刘焘、田楷、田豫…荀攸、甄俨、赵云…这些人与刘备相交一二十年,或名声显著、或能力过人、或武勇敢战、或极有智计,皆可用之人。

要是局限于三互法,因为老乡、亲戚等关系,不能用之掌握一地,却不得不用关系远、能力弱的其他人,不仅大大令人失望,还会导致根基不稳、叛乱频发。

鲁肃则沾沾自喜地想,荀攸与君候为外亲、相识超过10年,如今我与他同时‘入幕之宾’,可见君候爱护、提拔、重用之意!想到此处,就进言:“大善,可仿大将军幕府,设置长史、司马、从事、令吏…又下辖东西南北中五部校尉,以统常备之军!”

这本是因有之议,刘备、荀攸都点头,却被鲁肃下一段话惊出一身汗来。

“大将军之幕府,只重武事而少文事,譬如人只勇右腿走路,左腿跛弱!”

“主公有即有天下之志,当早为谋划。”

“臣闻三公与郡国同,有各曹,西曹主管幕府内官吏、六百石以下管理署用,东曹主管各地郡守、都尉等迁除,又有户、奏、辞、法、尉、贼、决、兵、金、仓…诸曹,及主薄。”

“主公可尽取三公府衙、大将军幕府之优点,名为幕府,实则分曹尽署青、徐、海东、丹阳郡之兵事、民事、财产、律法、教育、礼仪、挖渠、土建…事,以为长久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