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汉起 > 第549章 鸿门会会鸿门

汉起 第549章 鸿门会会鸿门

作者:赤血萌萌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1:16:59

第549章 鸿门会会鸿门

"爱书网"网站访问地址为

李傕、郭汜等用贾诩之谋,到处传播“王允欲尽杀凉州之人”“让我等归家是为了解除武装,以各个击破”“蔡邕无辜之人,只因为凉州人说了几句话,惨被下狱濒死”等流言。

这是一次无意识到有意识的自发活动,是东汉末年最大规模的一次涉*军“群体**件”。

这次事件本可以避免,凉州将士最初的要求只是:活下去!

皇甫嵩、吕布就多次建议对凉州军以往过错进行一次大赦,兵将查抄郿坞之钱粮用来安抚将士。

“国家惯例,一年只能大赦一次,若是多次大赦,国家律法有何威信?”

惯例当然不是不能改,王允否定大赦,是因为作为一个并州人,他本质上更加亲近、信任关东的盟主袁绍,而不是这群凉州人。也因为他从关东盟军的立场上,打心里认为应该对凉州军大批将官进行处罚!

太尉马日磾则建议让凉州人中最有威望的皇甫嵩招抚凉州军。

王允并不信任皇甫嵩,一方面皇甫嵩之前与宦官关系相对较近,另一方面担心皇甫嵩取得兵权后,反过来对他的权力造成威胁。

皇甫嵩私下叹息:“本将军要是想反,早有无数机会,便是现在举旗而起,城外凉州军,城内禁军至少三分之一会听从。做忠臣反被猜忌,不如归去。”

称病在家,不问朝政。

王允善于政治斗争,也有一些军事能力,却不能够得士卒之心,尤其性格激烈,相当理想主义!

年轻时,由于王家是太原郡最有名的家族,王允年仅十九岁就为太原太守刘质征辟为属吏,当地有个横行乡里的小黄门赵津,王允抓到其罪状,在没有报告太守刘质的情况下,将其捕杀。宦官们纷纷告状,孝桓皇帝极为震怒,因为即使有罪,也应该冬天才问斩,立即斩杀的行为属于滥用职权。孝桓皇帝根本不知道当时只是小人物的王允,遂将太守刘质下狱处死。

王允因为自己的擅自行动而坑死了提拔重用自己的刘太守!

这不是王允唯一一次坑上级。

后面接替的太守王球又征辟王允为属吏,太守王球之后征辟了一个叫路佛的人,这人名声不太好。王允要求王球将路佛辞退。太守王球认为征辟属官是自己的权力,当然不愿意,而且正直之士有正直之士的用处,无德之人有无德之人的用处。王允不依不饶,表示将向州刺史反应,太守王球一气之下将王允收押。后来州刺史邓盛斥责太守王球,并征辟王允为吏,王允这才无罪释放。

这一次,王允犯下的错误比上次小,至少没死人,只是跟提拔自己的上级发生激烈矛盾,为自己扬名,同时给了上级一巴掌。

中年,王允担任豫州刺史,在查抄黄巾巢穴过程中,“发现”宦官张让与黄巾的信件,公开上告给朝廷。宦官的权力来自于皇帝,孝灵帝刘宏当然不相信居于深宫、自己眼皮底下、数年不出雒阳的第二号大太监于黄巾有勾结。

皇帝如大树、亲信宦官如蔓藤,两者大部分利益捆绑在一起,王允告张让勾结黄巾图谋不轨就好比告皇帝本身与黄巾有勾结一样!张让根本不可能有这动机。

王允不仅成了官场上的笑话,还被反坐下狱,后袁绍反复求肯几位大佬,大将军何进、袁隗、杨赐多次出面力保,再加上邓盛,才免于一死。

这种执着激烈的处事方式,在作为监察御史或执法官员之时,叫“嫉恶如仇”;在宦官与世家矛盾之时,叫“政治正确”,都是十分优秀的品质,如同一把利剑!

当然,王允并不能很好地控制这把利剑,经常插到上级和自己身上。

一旦执国家之权柄,统众人、领众事,王允偏激的性格、揉不得沙子的眼睛、九头牛拉不回来的固执,因为无人制约,就进一步放大,导致偏听偏信,钻牛角尖,十分不利于团结人,十分不利于发动下属和同僚的积极性,甚至把胡轸、杨定这些原本可以争取的人推向对立面。

就这样,不愿意大赦凉州人,也不愿意任用皇甫嵩的王允,把一手好牌打的稀巴烂,将凉州人普通的上*访,一步步推动成武装“上*访”,最终成功变成“清君侧”!

不得赦免的李傕、郭汜,一面联络凉州诸将,一面昼夜兼程,在王允还来不及反应的情况下,从陕县急行两百里,突破了“崤函之固”。本来这段路最为险峻,可是王允为了表示对关东诸侯的和平之意,在讨伐牛辅之后,将函谷关、桃林塞大部分士卒撤回长安,恰好被胆大好奇谋的李傕钻了空子。

李傕到达华阴后,往西距离长安只有两百多里,路途相对崤函天险明显开阔平坦。

胡轸、杨定此时才慢慢悠悠走到华县,遇到的是一群接一群的溃兵、逃兵,急忙收集溃兵西退。由于无险可守和士气低落,一直撤退百里,到新丰,此处有亭,名“鸿门”亭,乃是项羽给刘邦摆“鸿门宴”之地。

骊山流下来的雨水,在鸿门冲刷出南北走向深深的沟渠,形似鸿沟,乃是一处较为险峻之关卡。胡轸遂在此防守。

王允急忙派徐荣率领长安禁军、凉州军2万人东进新丰鸿门,与胡轸汇合,抵挡李傕、郭汜。

徐荣、胡轸摆开架势,欲依靠鸿门面前的沟渠半渡而击。哪知道当李傕、郭汜渡过沟渠,胡轸、杨定见李傕势大,立即往后退却,让出道路的同时,切断徐荣后退之路!

徐荣一见胡轸背叛,心道:“完了,今天怕要在此处为国尽忠而死!”

越来越多士卒逃窜和投降,徐荣悲壮地拿起宝剑,引颈自戮以保全亲近士卒性命。

李傕却突然鸣金收兵。

徐荣正在奇怪,却远远望见一人:“原来是他。”

“刀下留人!”贾诩在士卒护卫下举着盾牌,走到半箭之地。

贾诩身后又转出一个人影:“徐中郎将别来无恙!”

徐荣极为震惊,揉了揉眼睛,几乎不敢相信:“你怎在此!你被俘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