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汉起 > 第三十章 一心向学闻绑架

汉起 第三十章 一心向学闻绑架

作者:赤血萌萌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1:16:59

第三十章 一心向学闻绑架

在长辈们的严格监督下,数钱数到开心的刘德全、刘德然等,可怜兮兮的放下赚钱大计,不得不每日一早前往族学,把整天整天的时间放到学习经学上。

在这个时代,没有网络、没有手机、没有电子类游戏、没有电视剧、没有电影可供赏玩,生活乏味到惊人的程度,生活节奏也比后世慢得惊人。

各类消息的产生数量、传播范围、传播速度远远不能与后世信息爆炸时相比,连八卦新闻都不能每日,一般只能听赶集市回来的人吹牛B。

书籍种类也相当缺乏,汉武帝时东方朔读了四十四万字的经书和兵法,就已经让群臣为之仰望了。东汉时找到的古籍渐多,著的新书也较多,流传较广的只不过易经、论语、孟子、礼记、诗经、孝经、尚书、春秋三传等数种,总数也不过数十万字。

书籍的篇幅也相对比较短。虽然早已有了蔡侯纸,但质量还有待改进,生产成本较高,未能全面普及,加之印刷术还未发明,书的复制都通过手抄写。故而记录文字,更多还是运竹简,少量用纸和绢帛,大大限制了各类文字作品的篇幅,小说这种娱乐化完全无影无踪。

这些因素,共同促进刘德全、刘德然、刘儒等,能够高度集中注意力,心无旁骛,外无诱惑,高效率认真学习。

书少怎么办?提高学习标准,几个同窗,分别拿不同的卷、章,熟读、背诵、在沙土上默写。然后互相考较,待完全无误才进入下一卷。蔡文姬能默写400多篇藏书,就是这么滴。

刘德全最感兴趣的当然是上古传承下来,传说中能通鬼神、能算卦知凶吉的《易经》。其他的学生,对鬼神的兴趣也明显高于经书。在繁重的学习之余,集体要求师傅教一教《易经》。

刘子玉拉下脸,斥责刘德全好高骛远。最后在弟子们苦苦哀求下,拿出了珍藏多年的周易古本,略作讲解。

果然,读了一遍之后,发现字几乎都认识,但意思几乎完全不懂。拜后世黑格尔从易经看出二进制之赐,刘德全尚能读懂卦象上的数字,刘德然、刘儒就完全是读天书了。

仅仅能读懂画上的卦象,就使得刘子玉夸赞刘德全天纵奇才。

易经太难,刘子玉这才从简单的入手,花了几天时间重新给弟子们讲解、温习。

首先是最短的《孝经》,乃是汉代的启蒙书籍,如后来的《千字文》《三字经》一般作用。只有十八章,不到两千字,一章不过一段。字数虽少,却极为重要。

汉代以孝治国,最重孝道,认为孝是天下从皇帝到平民最至高无上的品行和最重要的道德。“孝”贯穿汉代历史,贯穿阶层上下,即使西汉初期以黄老之学为显学。例如汉文帝、汉武帝,应称“孝文”、“孝武”皇帝;郡县察举官员,其中一种就是孝廉;汉律中子女打父母,严重的可以判死刑,“子贼杀伤父母。。。皆枭其首市”。父母打子女,可减罪甚至无罪,不供养父母的子女也视为犯罪。

更有甚者,东汉时候,当孝与法矛盾时候,以孝为大。为父母师傅报仇者,例如苏不韦、夏侯惇等,杀了人可减轻刑罚,甚至大赦免除刑罚,后面还当了官。张QQ若放在东汉,罪不至死的可能性很大。

同时孝中含着儒家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一“礼”的核心,是整个儒家学说的实践和理论基础。《孝经》将对父母长辈的孝、对旁人的爱与敬、对上级的忠、对君王的忠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天子、卿大夫、士、庶人这整个封建伦理道德体系。

其中许多道理,放到后世也可奉为圭臬。尤其对于混官场、大企业之人,若能遵循其中一些道理,就能极大的拉进与上级的距离。要知道东汉是察举制度,可没有组织人事部门、民主推荐、竞争上岗一说,上司或其他上级官员若不举荐,下级永远没机会。

《孝经》下的东汉,下级尊重上级犹如父母。学习实践好《孝经》,上司、老板怎么可能不喜欢?怎么可能不重用?

第二学《论语》,一万多字,记载孔子及其门人的言行,包括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等方面。微言大义,文字简单,通熟易懂。当然对于“君子不器”等糟粕,刘德全是选择性遗忘的,此时他还没有把自己当成“君子”,而是一个劳动的“庶人”,当然不可能像孔子一般鄙视生产劳动。

之后学《孟子》《诗经》《古文尚书》,皆数万字,短时间自不可能完全背诵,主要是读懂、读熟罢了。《孟子》是儒家经典的进一步发扬,洋洋洒洒,很多词句对仗工整,对写文章很有帮助。《诗经》记载春秋时期各地士大夫和民间诗歌,朗朗上口,汉代的士大夫,说话多喜欢引用其中一些章句,既可显示自己有文化,也不至于让人听不懂。《古文尚书》记录从虞开始、夏、商、周各代的皇室、重臣的官方文献,可以当做历史书籍看待。

此外还有《春秋》及《左传》约二十余万字,完全可以看做一本历史书。

刘德全的灵魂融合了东汉末年和来自后世的知识。后世处于信息爆炸、大数据的时代,见过的事,读过的书籍自然难以计数,说是以千万字计也不过分。虽然大多囫囵吞枣,半懂不懂,但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路,知识面比同龄乡中小儿,何止强过百倍。加上记忆力又比后世更好,这些天,几乎将师傅家中除《史记》《汉书》外的藏书全部读了个遍。

刘珖也不怪刘德全读大部分书时采取“观其大略”不求甚解的方式,学生肯学,他就肯教,用外人看起来如填鸭式的教学,恨不得将一身才学,都交给这个出众的学生。

腊月二十三,出门经商的刘元起给刘子玉师徒带来了确切的好消息:故太尉陈球和大儒马融的弟子,大汉经学博士,涿郡第一大儒卢植将于三天之后返乡。

同时,夏侯蓉等拉着浑身是伤的王伯,哭丧着脸带来了一个出乎意料坏消息:楼桑刘家和夏侯博的部众,有五人被一伙强盗绑架了,其中包括王伯的儿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