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汉起 > 第一百七十五章 袁涣郑泰之进退

汉起 第一百七十五章 袁涣郑泰之进退

作者:赤血萌萌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1:16:59

第一百七十五章 袁涣郑泰之进退

袁涣指着一条鱼:“浪(狼)荡渠中的草鱼颇有名气,客人不妨多吃。”

袁胤:“雒阳百官粮食不足,在下食不甘味。”

袁涣笑道:“狼汤渠的水,引自阴沟水与鸿沟水。在浚仪县分叉为三,从东向西,依次为卞水、睢水、狼汤渠。其中卞水、睢水原本就有河流,位置较低,且经过人工挖深,承接了主要水量,所以不容易搁浅。

而狼汤渠本来就是为了接通鸿沟、涡水、颖水三条河水,人为开挖的水渠,位置最高,所以水浅一些,一般通行小船。又因为在扶乐,水流再次分叉为涡水和狼汤渠,涡水向东,位置较低,带走了主要水量,所以从扶乐到陈县这段狼汤渠水位特别低。”

慢条斯理地吃完饭,顺便谈好价格,袁涣带着焦急的袁胤走到码头边。

袁胤惊奇地发现,来时只有小船数只的码头边,如今却有大小不等的密密麻麻小船,好些船夫、船娘正在收拾碗筷,看样子也正在吃饭。

袁胤大喜:“你们是怎样做到的?半个多时辰集中了这么多船,一定超过五十只吧!”

袁涣淡淡地说:“整整一百只。”

袁胤:“这次多亏了你,真不知道如何表达谢意。”

袁涣挥挥手:“谢什么,一笔写不出两个袁字,之后我们可以继续合作!先祖璋公之所以举家迁移到扶乐,就是因为扶乐地处于两条河流交叉处,除了冬天,船只航行非常方便。春夏,丰富的水源方便灌溉,能够增加粮食产量。湖泊、池塘能够养殖各种鱼类,冬天结冰前提供丰富的肉食。”

袁胤:“对,一笔写不出两个袁字,以后合作日子还长。璋公迁扶乐真是精明睿智,遇到你这么仗义的本家真为兄的幸运。”

袁涣:“你们迁移到汝阳去,不也是这个意思吗。”东汉初年,人口只有一千多万,土地相比目前还有一些富裕。作为两千石大官的儿子,通过迁移到人少的地方,可以获取更多的土地和其他资源。

与袁胤的如负重释、开怀大笑相比,袁涣嘴角仅仅浮现出淡淡的微笑。

虽然比袁胤更年轻,却雪中送炭一般、轻易组织和主导的合作的开始,既加固了陈郡袁氏与汝南袁氏的关系,又给陈郡袁氏联系到一门可以长久的生意,还赢得了船头门的拥护。

刘备带着典韦,乘坐返回的运粮,自从敖仓沿着鸿沟而东南行,行到浚仪。

浚仪既后世的开封,上接鸿沟、阴沟可通黄河、济水,下连卞水、睢水、浪荡渠,乃是兖州、豫州、司隶、冀州之间的通衢之地。船只遮天蔽日,商贾、行人络绎不绝,浚仪县尉甚至专门组织了一直水上执法队,把水面航行管理起来,尤其重点在船只相撞后的救援、协调,以及阻塞时的疏通上。

运气很不好,刘备、典韦的船队,与一条挂着“郑”姓旗帜的船发生了擦挂。

这年头,普遍迷信,船只擦挂或撞击,可不只是钱的问题,而是预示未来一段时间运气不佳的兆头。典韦一下跳过两船之间的丈余水面,如同路怒症发作,脾气暴躁地抓住对方船头的衣领,提起来一边摇晃一边吼着:“你我都是下行水,后来的不是应该让先行的么?你们怎滴直愣愣往上就撞?你们吃饱了撑着,找事情吗!”

郑家船头常在江上行走,也有几分功夫,更有许多力气,挣扎踢打,竭力想挣脱开来,却哪里能够。

郑家的船夫门,见典韦如同铁塔一样高大,站在那里就是一尊怒目金刚,把平时一人能打几个的船头如同小鸡一样提起,都被吓着了,生怕他用力过猛把船头颈项掐断,退后几步说着软话,不敢靠近,有几个甚至转身就跑。

曾经听典韦说以前在陆上船上当过保镖,刘备抱着臂膀好笑地看着典韦处置问题的方式,不由自主想起前世网络上流传的暴打女司机事件,如果那个男司机战斗力为10,典韦应该有1千吧。

“这位大侠,欠债还钱,我们动口不斗手可好?”

典韦吃惊地发现,一个矮一个头的青年,温柔地拍着自己的肩膀:“你不怕我?”

“大侠看起来面貌凶恶,其实内心赤诚,为人重信守诺,不是普通人!”

典韦被说中虚实,担心刺杀富春长的事情暴露,心神摇晃,手上不由一松:“你是谁?怎么知道的?”

“河南开封郑泰,字公业。”

原来是他!刘备心中巨震,不比第一次见到袁术的震惊小。

“原来郑兄家是世代研究《左传》的权威啊。”刘备想起关某人灯下读《春秋左氏传》的典故,嘴角不由自主笑出一个酒窝。

“贤弟也喜欢研究《左传》?现在士林中流传最广的注释本,就是家祖和贾公的注释,也得到过贤弟师祖马公的称赞。”卢植教刘备读《左传》时也曾经说过,马融评论贾逵的注释精而少,郑众注释的博而广,两者代表了东汉研究《左传》的最高水平成果。

当然刘备关心的不是经学,而是郑泰这个人!郑泰可是历史上几次三番能够把董卓玩弄于鼓掌之上的谋略家,为袁绍、袁术起兵反董卓创造条件的牛人。

而且开封郑家据说有个很牛逼的特长——善于治水、农业、冶铁。传说修建郑国渠的郑国,与开封的郑家是同宗,家族世代流传治水的法门,郑泰祖父郑众为大司农时,在治水和农业方面也展现出杰出的才干。

在刘备刻意引导话题下,郑泰也没有隐瞒此行的目的——他每年都到扬州买谷米,贩卖到司隶、陈留、颍川,甚至南阳等地。

郑泰:“冬天买米北上,水浅,又无南风难以行船,谷米又潮湿价格又贵,并不是好时机。最好时间是秋季,粮食刚刚收获,新粮刚上市,质量好,价格便宜。”

刘备给郑泰倒上酒水:“我曾给袁司徒提过,可惜没有被采纳。我是幽州人,并不善水,如今只能勉为其难。公业兄有如此之才干、见识,又熟悉这段水纹,且是名门之后,我想向袁司徒推荐兄代替我当这个尉曹掾,公业兄一定要答应啊!”

“不!别!真得不要!我幽游闲人一个,族中有田上百顷,日常修水渠、制种子、除草施肥、卖粮食,都够忙的啦,不想卷入雒阳如今不甚明朗的局面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