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汉起 > 第一百七十一章 外举不避仇

汉起 第一百七十一章 外举不避仇

作者:赤血萌萌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1:16:59

第一百七十一章 外举不避仇

“臣议郎朱彤、郎中桓典有本上奏:

臣闻旱涝之灾,虽曰天时,岂非人事?故有大禹治水,李冰建都江堰,郑国开渠关中,孙叔敖营芍陂,王景治黄河。。。

今,司徒袁隗未法古贤,尸位素餐,赈灾乏力,收税无能,致使中原人民流离,边关粮食给养匮乏,雒都百官俸禄不足。。。

臣请去其位。”

“臣等附议。”

桓典可不是普通郎中,他是沛国龙亢人,家世两千石。高祖父桓荣是孝明帝的老师,亦位至太傅、三公。曾祖父桓郁是孝章皇的老师,官至九卿,有两个著名的学生杨震、朱宠,皆至三公,杨震之子杨秉则是孝桓帝的老师。祖父桓焉是孝顺皇的老师,任太傅、三公,而且他有两个极其著名的学生:杨赐、黄琼!两人皆位至三公,杨赐同时也是当即皇帝刘宏的老师。

桓、杨两个家族合在一起,五世三公,五世帝师!两千石高官当着就跟玩一样。

桓典后面站着的,是杨赐等一群人,桓、杨两家的学生、故吏不必袁家的少,而且分布更广,既有关西也有关东的士族、官员、商人。

见群情激愤,矛头直指,袁隗顿感压力巨大,匍匐于地:“臣有罪。”

皇帝刘宏:“旱灾之事也不能全怪袁司徒。”

不能全怪,就是有部分责任,也足以下课。

袁隗失魂落魄的回到府邸,众人皆要他当庭引咎辞职,他却宁肯顶着千夫所指,也未当庭辞职,只因他认为还有重要事情要做。

袁隗、袁逢、卢植坐在一起,哀声叹气。

刘备缓步而入:“拜见师傅,司徒大人、太仆大人。”

“玄德来了。子不教父之过,满儿的事,错不在你。”

以袁隗三公的身份,能如此心平气和,也算难得。

刘备:“阿满去世,我亦悲痛欲绝,之所以很久不上门,是怕一让司徒大人见到,就牵动旧情,悲哀难抑。

子源说司徒大人有急事相招?”

袁隗知道这一页已经翻过,也不计较刘备话中的虚伪:“什么司徒,我很快就不是司徒了。招你来,是想听听肺腑之言,对旱灾和赋税两件大事,可有什么办法?”

刘备:“旱灾是天灾,大家都很清楚,不会过分怪罪袁公。我春天就曾通过公路提议,迁移百姓到南方,若早听我建议,即使只迁移数千人,也能得些粮食。”

袁隗:“当时老夫以为迁移百姓成本太高,阻力太大,一时糊涂。真是悔不当初。只是如今如何是好?”

刘备:“如今有两个难点,一是钱不足,二是雒阳等地粟米皆贵,100多钱一石。其实办法是有的,只是您肯不肯干!”

袁逢转头对袁隗说:“我就说玄德多智,尤其善于经营积财。别吊胃口,快说说看。”

刘备:“我哪有办法?有办法的是太仆大人!”

袁逢指着自己的鼻子,笑道:“我?我有什么办法。”

袁隗:“二兄若有办法,不要藏着掖着嘛。”

卢植:“玄德,少卖关子,有话快说。”

刘备:“公路夏初就接受了迁移方案,早已去扬州买田置地,我堂弟刘德然亦同去。前些日子,他二人再次南下,应该买了不少粮食,快回来了。”

袁隗:“与整个朝堂百官的俸禄相比,只是杯水车薪吧!”

刘备:“扬州米价,不过30到50钱,雒阳则卖百多钱,陈留颍川皆百钱。其中大有利润。何不以一司徒掾属,或增设一转运令,专们司职江淮粮食转运?运来的粮食,除了供应百官俸禄之外,还可卖给百姓赚取利润,平抑物价,以补充国用之不足!”

袁隗:“以前朝堂百官俸禄,一般发是粟麦,如今改为发稻米,百官会不会有意见?”

刘备:“有意见总比少发粮食、多发钱好,既没有短少粮食,相信他们会适应的。”

袁隗:“扬州的稻米够么,大量收购就不会造成南方稻米价格暴涨?”

卢植:“不会,我在庐江、九江当过太守,扬州的世家豪族,或者一般乡绅都多有积蓄。而且南方水路相通,运输颇为方便,若一地粮食暴涨,周边的粮食商人就像闻到腥味的猫,很快运粮来卖。”

刘备:“扬州郡县边远,以前大多缴纳钱币。如今可以令扬州诸郡将赋税全改做粮食缴纳,于是可补充司隶和中原粮食不足!此项可作郡县官员考绩重点,日后作为常例执行。”

议好事,写好奏章,已经是傍晚。

袁隗请饥肠辘辘的几人一起用餐,席间拿出一份公文:“前些天有不少属吏或离职,或改任其他职务。都看看,这是老夫的增补的属吏。”

为何所有官员皆削尖脑袋想当三公?

除了地位极高,为人尊崇之外。有一个好处,就是三公有数十名各级属吏。例如司徒有掾属三十一人,令史及御属三十六人,虽然俸禄很少,前者只有比四百石到比二百石不等,后者只有百石,可因为三公有举荐之权,所以掾属是通向中高级官员的“正途”之一!

担任掾属之后,流动很快,在三公举荐下,每年都有一批很自然得外放比六百石到一千石的中级官员,如郡国丞、郡国长史、郡国司马,将军司马,州刺史,县令。有个别才干、名声特别突出的,甚至直接担任郡守、校尉等两千石高官!

这就是袁隗、杨赐等门生故吏满天下的原因。也是袁隗坚持不立即辞职的原因——想突击提拔一批干部!

卢植翻了翻,露出惊讶的表情,抬头看露出人之将走、其颜也善表情的袁隗,和老神在在的袁逢。将名单递给刘备:“看看吧。”

刘备很奇怪袁隗、卢植为何给他看掾属名单,一看之下也是吃惊不已、五味成杂:“辞曹掾桓典。。。尉曹掾刘备。。。扬州曹掾臧洪。。。仓曹令史刘耀。。。”

桓典的奏章骂袁隗“尸位素餐”“未法古贤”,在舆论上将袁司徒陷入极其不利的境地。

袁隗如今恩将仇报,岂止是扳回一局!所有士人皆会为袁隗的肚量大唱赞歌,桓典的奏章骂得越狠,越能体现袁隗的高大。不愧是老狐狸中的老狐狸。

臧洪接过名单,大舒一口气。下午讨论钱粮之事,他更多坐在旁边倾听,一方面三公九卿尚书给了太大的压力,一方面治政经验不足,插不上话。臧洪知道相比对答如流的刘备差的太远,袁司徒最终能冒着风险,依然任用他为扬州曹掾,兑现了承诺,也令他整个人都显得轻松起来。

然而刘备的一番话,又让臧洪的心提到嗓子眼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