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汉起 > 第一百一十五章 直辖分封朝贡和分庭抗礼

第一百一十五章 直辖分封朝贡和分庭抗礼

檀石槐是鲜卑历史上第一位大汗,在幽州并州的汉人眼中臭名昭著、能阻小儿夜哭,在草原人眼中就是长生天代言人,相当于中原的天子、皇帝,是匈奴分裂之后,又一位能与中原王朝分庭抗礼的草原皇者,按照原本历史,日后有更伟大的鲜卑王者,没有人能抹去檀石槐的开拓之绩!

以后世观点看,可以认为中国古代历史是双中心:中原王朝 北方汗国。不是南风压倒北风,就是北风压倒南风。

多数以中原王朝为主,北方汗国为次,例如西汉与匈奴,卫青霍去病打得漠南无王庭,东汉打得匈奴分裂为南北,南匈奴归顺、北匈奴西逃。还有周与商,东汉与鲜卑,隋唐与突厥,明朝与蒙古。

不少时候也以北方汗国为主,例如北周对陈,蒙古元朝对宋,清朝压倒明朝,二十四史的周书、元史就是以草原民族为主的历史。

偶尔出现双雄并立情况,例如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对北朝五胡,宋对辽、金,有也有魏书、北齐、辽史、金史、宋史等记录。

包括刘备在内,大部分人习惯中原王朝为本位思考,中原天子国内、国外的关系简单概括为:直辖、分封、朝贡、对等(分庭抗礼)。国内直辖、分封,边缘地区朝贡,与北方草原民族分庭抗礼。大航海之前东土世界就这么大,国与国之间关系很简单,除非草原、中原自己分裂,否则几乎不存在第三个对等的国家。

从周代开始,中原采用的统治形式就是直辖 分封 朝贡,三种形势分别代表统治能力从强到弱,位置从近到远。西周朝王畿关中、洛阳周边、以及汉中一部分,直辖面积不过数十平方公里。周边是大量的姬姓和他姓封国,春秋时他们与周天子是分封关系,战国时逐渐演变为朝贡,甚至最后变成楚王问鼎轻重的不朝贡、分庭抗礼。

这也是北方汗国采用的方案,中部自己管理,左右部分封兄弟、儿子管理,更远处主要是服从和纳贡。由于草原地域宽广,气候恶劣人的寿命短,进一步发展为幼子继承制度。

分封和朝贡的主要差别是天子(大汗)是否能干预下属诸侯的王位继承和部分内政,或者说是诸侯自治权大小不同。例如根据《穆天子传》,羌族的领袖“西王母”,与大旅行家周穆王是朝贡关系,既名义上承认周穆王为天子,但周天子不能干涉西王母的传承。

秦代废除分封,但依然有巴人板楯蛮等少数民族君长,居住在边远地区,难以直辖,其头领享受部分封君的待遇,内部有自治权,一户免其一顷田之租税,虽有十妻,不输口算之钱。板楯蛮实际上是分封、朝贡的诸侯、土司。秦朝正因为过快废除六国分封,直辖的法律又太苛刻,从与六国故老贵族为敌,发展为与天下为敌,统一十几年时间就分崩离析而亡。

西汉高祖刘邦出于平民,为了巩固统治,大量分封刘氏子弟是在异姓诸侯国势力强大、中央力量不足,交通、生产力落后情况下不得已而为之的政策,初期起到了稳定政权的作用。之后汉景帝时中央力量进一步增强,推行削藩政策,引起并平定了吴楚之乱,为汉武帝推行大一统(大直辖)奠定了坚实基础。

削平异姓诸侯王——分封刘氏诸侯王——削平刘姓吴楚之乱——大一统。

整个过程实际上是直辖面积扩大、分封面积减小的过程,代表着汉朝中央力量的步步增强,分封诸侯自治权力步步减弱。

汉武帝初期,与周边的南越、闽越、朝鲜等小国起初是朝贡关系,他们承认汉皇为天子,接受册封为某地国王。之后武帝通过武力和政治手段,将南越、闽越、朝鲜一一纳入直辖,成为直辖的交州、会稽、汉四郡。

从三国的历史看,吴国的丹阳兵说明南越、闽越的少数民族从暴动到融入中原民族有一个过程。从隋唐历史上的高句丽看,对朝鲜半岛的直辖经营是失败的,最终退回朝贡阶段。明朝时交州南部地区,最后分离出去,日后发育为越南,也说明对交州南部的直辖是鞭长莫及。

步子迈得太大,容易扯到蛋,诚不欺余。换个方式考虑,对朝鲜半岛、日南地区等边缘地带,如果改为分封皇室子弟,或许结果好得多!

这是后世子孙和后来者的见识不足,西晋得国不正,为了强化基础,分封的王候力量过于强大,导致八王之乱,明朱棣之后弱化分封,导致南明对满清基本上没有抵抗力。

凉州的羌在汉匈决战时期,属于匈奴分封休屠王、浑王之地,以汉武帝使霍去病大破河西匈奴、金日磾入汉为标志,代表凉州纳入汉朝中央直辖。凉州比较特殊,距离汉族中心地带比较近,同时羌、氐等少数民族聚集,西汉、东汉、晋等朝代直辖力量时强时弱,少数民族部落始终没有很好的汉化和融入中原,以至于反复发生叛乱,这是后话。

汉武帝又以凉州为跳板,进一步将西域诸国纳入西域都护府,因距离较远,西汉和东汉在西域的统治,介于朝贡和分封之间。说是朝贡,但有屯兵长期驻守;说是分封,屯兵只能偶尔影响西域诸国的王位更迭和内政,更没有派出流官管理各国,所以朝贡、分封两者兼而有之。

汉代的地图,坐北朝南看是一火凤凰,辽东朝鲜是左翅,凉州是右翅,幽州的燕地是头,并州的河套地区是嘴,冀州是颈,司隶是心脏,日南是尾巴。

北宋失去的两只翅膀、头嘴三地,是中原周边最近、最主要的产马地,三地宋朝一个没得,飞不了,跑不动,怎么能跟北方汗国抗衡?所以宋代的失败是必然,无论用什么体制,无论用什么办法,只要拿不到三地当中的一个,在工业革命之前,步兵没法在平原上的骑兵对抗,必然失败。

从直辖、分封、朝贡和对等(分庭抗礼),可以很容易理解中国和欧洲、日本封建制度的差别:汉以后,中国不是没有封建制度,而是欧洲、日本的封建制度中,国王、大将军的直辖范围相对诸侯大不了多少,双方更多以婚姻、人质为纽带,这与周朝、汉初相似,实际上是欧洲的封建制度发展停滞了,文化和人的融合停滞了。

反映到后世的后果,就是欧洲中、小国林立,发生了追求武力统一的两次世界大战。

也可以很容易理解后世的政治关系,中国对各省、直辖市就是直辖,对民族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就介于分封(自治)和直辖之间,主要是直辖。对香港、澳门的“一国两制”就是分封(自治),所以两地必须驻军,不驻军则不是分封(自治),而是朝贡,当然不可接受。可见邓公的“一国两制”是有历史依据和成功案例的。

至于湾岛,曾经答应他们可以高度自治,甚至保留军队,这是朝贡而不是分封(自治),待遇简直无比优厚,可以顶到天。可他们自己作死非要挑战九二共识,丧失了最好的机会,成为中华的罪人,也葬送了自己的利益。相信随着双方力量对比变化,大陆会减少一些给湾岛的自治权力,最终一定会派出驻军。

美国之于日本、英国等,就是朝贡关系,军事、经济、外交等方面尊美国为老大、唯美国马首是瞻,受美**事保护和指挥,尤其是日本,美国有驻军,比地道的朝贡关系来得更生硬,广场协定让日本失去国运。

如果没有俄罗斯,朝鲜与中国的关系还会是明朝、清朝时候那样的朝贡关系。

参考中国历史和美国现状,就可明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将对抗大国变为合作国,将对抗小国变成合作、同盟小国,将距离近的小国变为小弟(相当于古代的朝贡国)。对港澳台这些自治区域,实现驻军和首脑任命,限定自治权在合力范围内,保证了地方利益和创新能力。

无论如何,檀石槐都是伟大的鲜卑大汗,在草原上面对他几乎是必输之局,刘备凭着几百人,不做他想,根本没有与之决战的雄心,三十六计走为上。

然而乌桓人抱着希望,击败檀石槐,占据漠南草原,找回旧日的荣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