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汉起 > 第一百一十一章 反攻鲜卑

汉起 第一百一十一章 反攻鲜卑

作者:赤血萌萌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1:16:59

第一百一十一章 反攻鲜卑

春天的季风,从东南开始吹到西北,给草原带来雨水和生机。漠南草原上,顽强的小草,刺破土层,发出新芽,给尚在饥饿寒冷窘境的牛羊、部众,带来了食物和生的希望。

鲜卑大汗檀石槐去年年底、今年正月入寇汉地幽州、并州,略取了不少财货、粮食、人口,但并未取得根本性大胜利。尤其是其子和连下属的昂山等部,不仅没有收益,还损失惨重。

在诸部落求肯下,檀石槐便允他们自行向汉地掠夺以自强。许多部落分散开来,追逐水草丰美的地方。他自己也带着上万人,有老有少,向大汉的代郡、上谷郡、雁门郡靠近,因为汉与鲜卑交界处的山岭下的平原上,有更多的水源和草场。

靠近两个势力的边境,就意味着冲突无法避免。鲜卑骑兵分成上百支小队,不断得越过边境,四处烧杀抢掠。他们背后的,是大批赶着牛羊的更多牧民和奴仆――男女老少皆有。

大汉并州、幽州的缘边诸郡县,感受到来自北方巨大的压力和满满的恶意,比刚过去的冬天还令人遍体发寒。

汉人多农耕,仲春、季春正好是北方农业最为繁忙的时节,不论是百姓还是戍边的将士大都忙着耕地、播种、除草、浇水,各个州郡根本不可能在此时大规模集中戍卒和更卒。

有针尖就有麦芒。

护乌桓校尉、破鲜卑校尉毫无疑问成了最忙碌的人,他们四处出击救火,救援郡县。

因为他们手下有周边几郡最精锐的脱产士卒,各有2000多人,他们装备精良,几乎人人都有马匹、弓弩,长短兵器。

他们大部分是并不是小“卒”,他们是“士”,相当于后世的军官和士官,大量营士几乎都长期服役,他们有着驻边补贴,至少熟练骑术,或弓箭,或长枪大戟,或刀剑中的一种,武艺精熟。熟悉金鼔、旗帜、战阵,只要给他们几名卒,他们可以带出一个什、伍。

还可以有老婆、父母长期陪伴随军并吃军粮,当然这些军属也要进行大量劳动,例如耕种大量粮食和经济作物,放牧牛羊,制作和缝补衣服皮甲、做饭等。如果父母兄弟去世,还可以有假期。

有了这支精锐,校尉夏育志得意满,经过与鲜卑小股骑兵半个月的纠缠,他获得了一些小规模的胜利,也有一些小规模的失利,他欣喜地发现部队越来越精锐了,更重要的是他对部下更加熟悉,部下对他更加信任和服从。对一位经常身先士卒,亲手杀敌数人到十数人,而后把首级送给士卒的一把手,哪个属下不敬佩!

可是也有很多不顺利的地方。

各个郡县都不愿意把大量壮丁召集起来,原因很简单,错过了农时,一年没得吃!他们组织起来的主要是卫士、捕快和刑徒,只够守着自己的县城城墙,有几个县的长官对鲜卑人在城外数里掠夺都无动于衷、拒绝出兵,任由乡亭里、宗族在自己的营寨、堡垒中抵抗。就更不可能发壮丁给校尉。

所以宁城前线的护乌桓校尉部基本上得不到来自郡县的兵力补充,看着部下不断的伤亡损失,刚烈勇猛如夏育也不得不减少出兵次数。

更令夏育感到棘手的是,时间长了,部下营士们很不满,屯曲长官也很头疼。因为他们名义上脱产,实际上为了吃得更好,有肉食,有酒喝,多些马匹,多几套衣服换洗,每年能够给家属带去更多的钱,他们无法,也不愿意完全脱产。

仅仅靠随军家属,耕种不了多少地。所以护乌桓校尉和破鲜卑校尉两营中下层营士,春天一般也会脱下盔甲务农,因有着马匹,有铁质农具,都是精壮的男丁,他们能比普通百姓耕种多得多的公田私田。

夏育把檀石槐骂了千百遍:可恶的鲜卑人,为什么非要在春天入侵,换成夏秋冬不行吗?

夏育对部下大吼:“你们不想出征,总得有人站出来。你们不去,我就带着亲卫队自己上!”

从事刘庆出了个主意:“大人息怒,郡县春耕,不出人不出力,大人为保护他们损兵折将,他们总该拿点粮食、财物出来。”

“对,子祝这个主意不错,这个事情你去办!可光有钱粮也没什么用。我要士卒,大量的士卒。”

刘庆:“有了钱了,就可以招募轻侠、流民,就可补充队伍或增加耕田人手。而且,上谷其实有一支精兵!”

夏育:“除了我们还有什么精兵?你说乌桓?”

“对,难楼王的乌桓!这可是能与鲜卑一较长短的精锐。”

夏育:“可去年他们损失很大,怕是不会出多少啊,而且难楼王是个老狐狸,上次鲜卑从白水谷道入侵,他宁愿下面的部落损失也要避战,精锐一直不肯拿出来。

而且我怀疑他与鲜卑有私下协议。”

刘庆:“正因为损失大,上谷乌桓春天粮食牛羊必然不足,只要给钱财粮食他们一定愿意出兵。也不用难楼王统帅,派兵给我们就行。同时,告诉他们每得一个鲜卑首级,就行赏。想必贫困的乌桓各部落小头人,一定会为了钱粮与鲜卑人真刀真枪,即使违背难楼王保存实力的命令也在所不惜。”

夏育不善于计谋,可军事素养绝对很高,不说增加两千乌桓突骑,即使只给一千多点,配合护乌桓校尉营士,他也有信心把偷渡进来的鲜卑小股骑兵围歼或者赶走。

而且宁城以北的山岭,就是天然的长城,鲜卑人如果不进来,汉军在草原上,面对成千万鲜卑骑兵,获胜可能性几乎为零。现在小股鲜卑骑兵进来了,反而成了瓮中捉鳖之势。

第二天,护乌桓校尉的从事刘庆、部下徐荣等人,大摇大摆、敲锣打鼓地押着20车约500石粮食,就停在王庭附近,公开宣称愿意派兵的部落,按照人数多少、将士精锐分粮食,一般一人一骑一弓就给1石。跟着乌桓校尉,平日吃穿不愁,甚至还可以带女人一起去,此外还有粮食补贴!

数百乌桓人围住粮车看得直流口水,要不是畏惧大汉的威严和甲士锋利的刀剑,早就冲上去抢了。更多的牧民单膝跪地,朝着汉军军官大吼“我愿意”!

正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乌桓人的情绪完全被调动起来。刘庆看着乌桓人,仿佛看到了功勋,看到他扶摇直上青云的未来,脸都笑出花来。

同时难楼王和祁胭脂陷入两难境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