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红楼之荣亲王 > 第一百八十七章 择人而噬孝康帝

第一百八十七章 择人而噬孝康帝

宁国府,登仙阁。

又聊了几句之后,尤氏和秦可卿便回去了。

而贾环也吩咐晴雯道:“你刚刚也听见了,去找一下林之孝,让他给大嫂子和秦氏各送二百两银子过去,另外两库房中之前买来的绸缎都拿过去给她们挑一下。”

“好的,三爷,我这就去找林管家!”晴雯笑着应道,只是心里却觉得三爷太过大方了,居然舍得给这么多银子。

同时,心里也暗自庆幸,三爷到底是仁慈的,连尤氏和秦氏都能够这般厚待,更别说她们了,想来以后的日子也必然会被三爷善待。

且说尤氏和秦可卿回去之后,在尤氏房中,秦可卿说道:“之前在三叔那里,您说那话,终究不怎么妥当。”

尤氏点点头,她也自知不合适,毕竟现在宁国府当家的,已经不再是贾珍了,而她虽然顶着诰命,可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她这个诰命可不值钱。

“不过,三叔也是个仁慈的,我估计他也怕您多想,这才有后来送银子和绸缎的举措,为的就是让我们安心。”秦可卿又道。

听她提及银子和绸缎,尤氏想了想,也点了点头,她虽不聪明,又是个没主见的,但也能够想清楚这事儿。

于是,尤氏心里庆幸道:“以前常常听说三弟是个心狠手辣的,就连在贾家扎根数十年的赖家,也被他连根拔起,老爷那时还说他将来必定是个了不得的人物。

如今三弟来了咱们府里当家,虽然并未处理太多人,可府里上上下下的,谁都不敢在他面前说错一句话,做错一件事儿。

你刚刚拉我衣袖的时候,我还以为他会生气,哪曾想他竟然为了让我们安心,一连说了那些话,还给我们送银子和绸缎。

女人这一辈子,无外乎求个安稳,真不知道以后哪个女人有这样的福分嫁给他呢!”

秦可卿也点点头,对于这个年仅九岁的三叔,她是真的打心眼里佩服,她那个不成器的弟弟,如今被管得服服帖帖的,听说如今功课也上去了,正在刻苦准备明年的童子试。

婆媳两聊天时,在大明宫,上书房。

孝康帝看着密奏上来的折子,忍不住沉默起来,脸色越看越铁青。

一旁,戴权见孝康帝气成这个样子,赶紧上前劝谏道:“主子爷,不管再怎么生气,还望保重龙体才是。”

“啪!”

突然之间,孝康帝眼中带着心冷的寒光,一下子将密折狠狠地砸在地上,怒吼道:“真真是该死,谁给他们的胆子,竟然这般欺朕?”

戴权见孝康帝勃然大怒,心里也是打了一个激灵,一下子跪在地上,哽咽劝谏道:“主子爷息怒,息怒啊!”

虽然知道戴权是为了自己好,但此刻正在气头上的孝康帝哪里顾得上这些,他直接将手表的砚台用力扔在地上。

“嘭!”

上好的端砚落在地上,带着点点朱砂墨汁,四处飞溅,看起来就像人的鲜血一样。

“息怒,息怒?

这些该死的混账东西,居然把手伸到了盐政上面,今年盐政税收,除了江南一道,其他地方竟然缩水两成以上。

这样胆大包天,明目张胆地贪*污盐税银子,当真以为朕不敢杀人?”

孝康帝说到最后,眼中尽是浓浓地杀意,尽管戴权早年间就跟在他身边伺候,但像今日这样发怒的样子,还是非常少见的。

足以见此刻的孝康帝心里的怒火到底是多么旺盛,宛若择人而噬的猛虎一般,看得戴权那是心惊胆战,连大气都不敢喘,只能把头死死扣在地上。

盐政,自古就有,明初盐政,循元旧制,仍实行盐引之法。

洪武年间,为抵御外患,筹备边储,仿宋折中之制而行“开中法”,由户部出榜召商,令其输粮于边塞或其它缺粮地方,政府收粮机关登记所纳粮数及应支盐数,填给仓钞。

商人持钞投产盐地运盐使司换取盐引,持引赴盐场支盐,运赴指定地区销售。

以场盐官收为基础,仍属民制、官收、官卖、商运、商销的就场专卖制。

又因其生产、运输、销售制度大多仍是元朝旧例,稍加修改后更加完善,设有全国盐政司,归属户部管辖。

又在产盐大区设都转运盐使司,掌管一区盐政;盐场设场署,称之为盐课司,掌督产收盐。

但是又一区所属盐场甚多,于是在运司之下,增设分司,作为运司的派出机构,对分辖的盐场实行就近管理。

而在运盐使之上,设巡盐御史一职,由皇帝按年特遣大臣,综理一区盐政大事,这也是如今林如海所担任的巡盐御史之职位。

然煮海造盐之人,依旧编入灶籍,由官府发盘铁,实行团煎;盘铁之外,又有锅锨,为团煎轮次未到时一家一户煮盐之具,所煮之盐,交场官收纳入仓,以备商人支用,场官付给工本米粮或工钱。

而商人凭引支盐,例有定场,不得越场支盐;所赴销区,亦有定岸,不得越界侵销;其余验引放盐、查引截角、销毕缴引等手续,皆与元代同。

此法施行后,商人为便于纳粮报中盐引,各就边地召民垦荒种粮,并建筑台保,自相保聚,又称“盐屯”,收到节省转运、充实边饷、开发边疆之效。

然而,万历四十五年,为疏销积引,采用盐法道袁世振建议,废此法,立“纲法”。

将各商所领盐引分为10纲,编成纲册,每年以1纲行积引,9纲行新引。

纲册上所载引数允许各商“永永百年,据为窝本”,每年照册上旧数派行新引,纲册上无名的商人不得加入盐业运营。

从此官不收盐,由商人与煎户直接交易,收买、运销之权悉归于商人,并得世袭。

“纲法”主要为民制、商收、商运、商销,官府只是宏观管理,所以导致私盐泛滥。

到了大楚,虽然依旧采用明朝钢法,但却加大了官府管控,比如林如海这个巡盐御史,官职虽然品级不高,但也算得上权柄颇大,整个江南一道,所有的盐商都需要在他许可之后,才能够拥有运盐,贩盐的资格。

与此同时,巡盐御史还有更为重要的职责,那就是为皇家保证每年盐税用量的上升,也就是钱袋子。

而孝康帝之所以这般生气,便是因为如今各道巡盐御史,都是太上皇亲自封赏提拔上来的,这些人对太上皇忠心耿耿,根本不听他这个皇帝的。

而如今国库等着用银子,各地洪水旱灾,九边军队军饷,处处都是缺口,在这种时候,居然收到了十几个道的巡盐御史上奏的折子,说盐税降了两成,这简直就是欺人太甚!

让他怎么能不生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