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旅明 > 第643节 年饭

旅明 第643节 年饭

作者:素罗汉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1:02:13

第643节 年饭

晚晌时分,杨六水家的院落,忙碌的人影和飘散的炊烟混在一起,充满了浓郁的生活味道。

特意打扫干净的小院,角落的鸡窝都换了新稻草,看门的黄狗也难得洗了澡。

小院正中的黄漆方桌,属于上了年月的老家私,有几处都掉了漆。方桌今天从正屋被抬出来后,擦得锃亮。这会,桌面上已经摆好了碗筷菜碟。

菜碟是用青花碗罩着的,防止里面的菜肴跑了热气。

青花碗罩住了菜,却罩不住梅子酱鸭和红烧肉的香气。杨家大小子一年到头也闻不见如许多的肉味,自打菜碗上桌,他就不住围着桌子转悠,口水都流下来了。

最终,大小子没能忍住基因里镌刻的对蛋白质的原始渴望,偷偷掀起碗,准备偷一块肉吃。

大小子的企图最终还是失败了。伴随着响亮的“啪”声和“哎呦”声,大小子被提着酒壶的杨六水抓个正着,扇了后脑壳。

“没出息的东西,成日里饿死鬼投胎。老子平素也没断过你个讨债鬼吃喝,就敢往待客的桌上伸手!”

杨六水吼到这里,酒壶往桌上一放,就弯腰熟练地脱鞋准备抽人,大小子则是熟练的按照套路开始逃跑。

杨嫂子是个个头矮小的和善女人。

见到惯常一幕,她急忙上前拦住自家男人:“大过年的新衣小心扯了,莫要置气。”

完事她又拉过儿子,在灶台上找了一点零碎肉骨盛在碗里,心痛地看儿子大口塞肉吃。

被女人制止了“暴行”的杨六水,也就顺势下了坡。他小心掸了掸身上新衣服的灰尘,嘴里嘟囔着,一屁股坐在桌前长条板凳上,伸手准备给酒壶倒酒。

就在下一刻,杨六水拿着酒壶的手臂停住了:门口不知何时,侧身站着一个微笑的年轻人。此人背靠木门,不声不响的,看来早把他教训儿子的一幕看完整了。

“哎呦周哥儿!”

杨六水一拍大腿站起来:“来了也不进门,没得看老哥笑话!”

年轻人笑嘻嘻踏进了门槛。

走近了,就能看出年纪。这个年轻人大约二十四五岁样子,面相温和,看上去还有点憨憨厚厚。只是偶尔眼珠一瞥,会露出一丝掩藏很好的灵动来。

这年轻人个头不高。他穿一套八成新的细布长袍,戴着个软布幞头,脚下是厚底布鞋。乍看过去,就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寻常明人。

“你这哥儿,来就来了,进自家门还带什么礼物!”

从年轻人进门起,杨六水就是一脸喜色。他嘴里一边埋怨,一边拽着来人的胳膊就要请他上座。

被称作周哥儿的人,自打进门后就笑呵呵的。这会他推脱着放下手中提的礼物,然后先是躬身给杨嫂子拜年:“小弟见过大嫂,给大嫂拜早年啦!”

杨嫂子乐得合不拢嘴。

紧接着,周哥儿又从袖笼里摸出一个红包,塞给一旁早就满脸兴奋满怀期待的杨家大小子。

“还不快与你叔磕头拜年!”

杨六水这时化身慈父,满脸慈祥,爱惜地又轻轻拍了大小子后脑勺。

一番见礼客套后,周哥儿才和杨六水两人拉拉扯扯地坐在了黄漆桌前。

——————————————————————————————————

杨六水口中的周哥儿,本名叫做周乙。

4年前的那天,恰巧也是小年。当时还是货郎的杨六水,早上出工,在自家门前发现了一个晕倒的人。

近前仔细一看,发现此人衣衫潦破身型佝偻。不过拨开散乱的头发,却是一张年轻的脸庞。

再一摸额头,好家伙,烧得烫手。

对于杨六水这样一个起早贪黑走街串巷的货郎来说,似这种病倒的穷人他见过太多。按道理,他是不用管这件事的......用不了多久,最多一半天,这个发着高烧的人就会自然死掉,然后被城中无时无刻不在巡视的收尸人拉去化人场烧掉。

再说了,杨六水通常也管不起。他这种吃了上顿愁下顿的穷苦人家,压根没有任何资源去多管闲事。

可当天杨六水的心思,却与往日有些不同。

其一,此人是倒卧在了自家门前。任由其这般躺卧的话,自家拍屁股出门做买卖,留下家中妻儿,未免进出不便,有些不妥。

其二:杨六水看到此人年轻的面庞,不知为何,莫名动了一点恻隐之心。

如此,杨六水思虑再三,最终还是打开门,喊来自家婆娘,两人一同使力,将这个倒卧在地的年轻人抬进了院中。

对于一个发烧兼昏迷的病人,杨六水其实也没有什么办法。他家中贫困,既无药石,请不起郎中也抓不起汤药。唯一能做的,就是让女人打来温水,给年轻人喂了几口。

再之后,杨六水出门喊来了一辆驴车。

支持杨六水如此这般动作的,其实还有一个隐藏的重要原因:就在不久前,广州城南,渡船过珠江海南岸,新近开了一处大工场,热闹无比。

杨六水是货郎,哪里有人群聚集他就要去哪里,所以几天前他就过江去那处大工场做过买卖。当时听闲汉讲,大工场是日前平了海匪的总兵大人出银子买下的地,准备起官宅。

杨六水不知道这么大的一片土地要起多大的官宅。他只知道,这处人山人海都在喊着号子的大工场依旧缺人,貌似那位总兵大人很有钱。

缺人、有钱是有依据的。

当日杨六水做完买卖正要回家,被穿着黑衣,手持刀枪的健壮“家丁”给拦下了。

杨六水以为这是惯常来收地皮费的,于是赶忙点头哈腰准备掏钱买个脸熟。

没成想,这家丁和蔼的很,打问几句后,便放他走人。不但如此,家丁临了还有言语给他:“老哥回去后给街坊们传一传,有亲戚朋友要来上工卖把子力气的,这头都要。做饭的也缺,男女老少不挑拣,乞丐叫花子也成。”

最后,家丁还掏出十几个上好的铜钱,言道是劳什子“宣传费”,扔进了杨六水的货箱。

从那天以后,杨六水对南岸的大工场就充满了好感,他也顺带帮人家在街邻中宣传过一番。

今天见到这个年轻人后,杨六水一开始就隐隐有了想法,把此人送去工地......横是总兵家中有金山银山,缺劳力缺狠了,想必有钱抓副汤药的吧?

于是,杨六水抱着自家亏损半天买卖和路费的忐忑/悲壮心情,一路叫了驴车,又转了渡船,将昏迷不醒的年轻人送到了南岸码头。

上岸后,果不其然,工地码头上的黑衣家丁,第一时间喊来了郎中给病人瞧病。

这之后,一个穿着对襟短褂的老文书,仔细盘问了杨六水一番,记录下他本人的详细信息以及事件全过程后,告诉杨六水:这个年轻人工地收下了。但是由于这个人是病号,能不能救活还要两说,所以尽管是个壮劳力,工地也只能给杨六水“报销”五成的“中介费”。

当天,最终,杨六水怀里揣着美美的两块碎银,晕晕乎乎回到了家。

这一笔中介费,是杨六水往日辛苦半个月的收入。

事情貌似就这样结束了。经此一事后,年轻人再没有消息,老实人杨六水继续做他的小生意,只不过他开始经常往工地那边跑。

然而当时间过去半年天气后,有一天,突然一个留着“髡发”,穿着夹克皮鞋的年轻人,找上了杨六水的家门。

在杨家的小院中,这个已经恢复了健康,并且在曹总兵手下找到“活计”做的年轻人,自报家门:他叫周乙。

周乙其实不是本地人。他老家在鄂州,是地道的湖北人。

早年间周乙是个书纸店学徒。他之所以流落到广州,是因为老家发了大水,瘟疫横行。无奈之下,为了活命躲灾,周乙便跟随亲戚南下广州,寻亲求活路。

千辛万苦到了地头,才知道广州本地的亲友早已不在此地。而自家亲戚又因为旅途劳累而重病缠身,没两天就死了。

过不多久,盘缠花光的周乙本人也开始流落街头。很快他又因为水土不服而得了热病,眼看不行了,最终昏倒在了杨六水门前。

得知前因后果的杨六水,也是唏嘘感慨了一番:世道艰难,活人不易。

这之后,死里逃生的周乙,当场跪地给救命恩人杨六水行了磕头大礼。

心情欢喜,感觉自家也算做了一件善事的杨六水,遂和周乙互相以兄弟相称。

再往后的岁月里,周乙这个勃然一身的外乡仔,便把杨六水夫妻当成了亲人,大家平日里往来频繁。

工作有闲暇的时候,周乙就会用薪水买点日常杂用来看望自家老哥。杨六水夫妻也喜欢这个干弟弟,但逢家中计划做什么好吃食,或是又纳了鞋底,都会捎信给周乙。

在不断接触中,慢慢的,杨六水也得知了周乙在总兵府供职的衙门:情报总局。

周乙这边,平日里对自家差事很是谨慎,通常不做多的解释。即便是讲,也是按照内部规定,自有一套说辞。

而杨六水这个没文化的明代底层土著,他连府县衙门有什么部门都分不清楚,对情报总局这种新名词更是没有半点概念。

不过随着时间推移,以及日常周乙有意无意的透露引导,杨六水终归知道了个大概:自家这个干弟弟,是在曹姓总兵手下的某个私设衙门办差,大约是和“缉盗侦捕”有关,平素里做得都是些**勾当,不好明说。

岁月飞逝,一晃眼4年天气过去了。在时常和周乙打交道的杨六水看来,自家这个干弟弟变化很大。然而要是让他说出哪里有变化,他这个文盲却形容不出来。

虽说形容不出,但杨六水陆陆续续从周乙身上得到的好处,却是实打实的。

一开始还是信息方面的。譬如哪里有集会,哪里有个能生发的快手生意......到了去年,周乙不知从哪搞来了铁皮大桶和一应家伙事物,又传授了杨六水整套的零售小技巧。

于是,杨六水这个货郎转型成了流动烧烤摊主。

烤摊生意非常好。杨六水一年多下来,虽说外表看不出什么,但实打实的,他已经算得上是贫民区的殷实人家了。

而带来这一切的周乙,在杨六水眼中,也愈发变得“贵重”,升档成为了杨六水这个草根的“命中贵人”。杨六水现在不管有什么想法,都会先和周乙商量一番。

————————————————————————————————

“来,老弟,再干一杯!”

说话间,天色已经擦黑。杨家院中的小年饭,桌上的菜肴被消灭了七七八八,业已到了尾声。

此刻的杨六水,脸色通红,正举着酒杯,打算和周乙再碰一杯。

“多了多了,今日着实过量了!”

周乙的面色也有些潮红,不过他明显头脑清楚,大约是之前赖了不少酒的缘故。

“哈,老哥知道你那衙门规矩大。来,我干了,老弟你随意。”

说话间,今天心情格外高兴的杨六水,又仰头喝灌下了一杯上好的福建黄酒。

一旁周乙看杨六水差不多了,于是赶忙唤周家女人来收拾场面,而他则扶着杨六水进了主屋。

按照惯例,这会主屋中没人,就是留给老哥俩说话的。今天特殊日子,主屋中点了一盏明亮的煤油灯。

灯具是去岁过年,周乙带来的礼物。杨六水一家平时是不可能用这种奢侈品的,也就是今天过节,再加上周乙本人要来,所以才点了煤油。

杨六水被扶进主屋后,端起女人早就准备好的茶碗,狠狠灌了一大口醒酒的温茶。

长吁一口气,感觉头脑清醒了许多。随即,杨六水从桌上拿起往日同样舍不得抽的机制卷烟,撕开包装纸,感慨着给周乙递烟:“说话就4年了啊!”

周乙露出了难得的生动脸色,点头叹道:“是啊,整4年了......”

默默感怀了半支烟的功夫,杨六水这才从回忆中走了出来。

想一想他这4年里算得上节节高的日子,杨六水又感激地对周乙说道:“兄弟,今儿小年,咱哥俩也没喝尽兴。年上果真不能回来?我还打算着除夕和你好好喝两壶呢!”

周乙闻言,摇头苦笑,不自觉地摸了摸自己的发髻:“衙门早已定了日程,后日就得出去北方办差,今儿实在是挤了时间来的。”

杨六水听周乙要去北方办差,又看他摸自家发髻,忽然间福至心灵,难得聪明一回。只见他一拍大腿,惊讶地问道:“这年许日子,你又是蓄发又是穿袍服,着啊......当是为了今次办差?”

说到最后一句,杨六水貌似是意识到了什么,赶忙压低了嗓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