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旅明 > 第508节 熊文灿的选择

旅明 第508节 熊文灿的选择

作者:素罗汉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1:02:13

第508节 熊文灿的选择

千百年来,自中央皇朝赴粤任职的官员,都会在福建漳州出发,然后沿着古老的驿道,经由闽粤关界汾水关来到广东潮州,再从此地经转其他地方。

这种缓慢,但是相对安全的行路方式,伴随着一个又一个王朝的兴灭,自唐宋以来就没有改变过。

然后在穿越众这个位面,新任的两广总督熊文灿,在有意无意间,却打破了这一惯例,历史的轨迹在这里又稍稍偏离了原来的方向。

......................

时间回拨到一个月前,原任的两广总督王尊德终于病死在了肇庆的官衙内。这之后加急文书便一刻不停地经由广州,福州,乃至北上京师。

而拥有电报优势的某势力,则在加急文书进入京城之前,就已经做好了一切政治方面的准备。

然后,当朝堂上开始讨论新任粤督人选时,远比历史同期功劳巨大的熊文灿,就在各方大佬的默许和推举下,得到了对他印象很好的崇祯皇帝同意,比历史上提前将近2年时间坐上了粤督之位。

这一次,老熊的职官不但由福建巡抚迁转为两广总督,而且还因为之前“刮地三尺”派兵勤王的军功,老熊的本官还从佥都御史直接晋升为右都御史,迈入了一品大员行列,可谓是春风得意,快马加鞭。

在这一位面,由于闽粤沿海的海盗早已平灭,所以历史上熊文灿被拖住脚的局面也没有发生。老熊这边直接接任了粤督,那位短期代班两广总督的王业诰也因此没有出现。

然而事物的发展总是互相关联的。同样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老熊在接任粤督后,也就没必要再兼任福建巡抚来统合闽粤军力剿灭海盗。在这个位面,老熊接任粤督的那一刻,也就卸下了福建巡抚的职位。

而福建巡抚的继任者,不出所料,正是时任南京太仆寺卿的右佥都御史邹维琏。

对于最终这一番人事任命结果,穿越众还是认可的。

作为手中的“重宝”,老熊同志转任粤督这一手,就已经达到了穿越众最重要的目的,为下一阶段深耕广东做好了官面上的准备。

至于说邹维琏......就福建现如今的局面,换一个巡抚也掀不起什么大浪。配合的话大家都好过,不配合的话,邹维琏历史上可是因为和老艺术家温体仁不对付而被二次罢官的,穿越众这边真要搞他,随便两招散手就请他回老家吃老米了。

于是乎,新任两广总督老熊,就在满腔热情,专程坐着战列舰来接他风光上任的曹大帅撺掇下,半推半就,欣然带着家属从人,两袖金风,告别了福建同僚,登上了巍峨的抚远号,一路轻轻松松,吟诗做酒,就这么从福州杀到了广州,全程只用了三天时间。

熊文灿这样明显地在官面上和曹某人当众勾兑,也是有他自己考虑的。

如果说当初一开始接触时,老熊还搞不清楚穿越众的底细,那么在彼此合作了这几年后,要说他还看不清楚曹某人的野心和能力,那可就真正是个弱智了。

老熊是弱智吗?显然不是。

身为福建巡抚,拥有众多消息渠道的熊文灿,可以说是明人中对曹氏这个怪胎了解最深刻的人了。

然而一切都来不及了。

工业社会喷吐出财富的能力,是古人的思维无法理解的。

熊文灿尽管作为传统地主阶层的精英,局面和眼光都很不错,但是钢铁生产线对一个势力带来的巨变,依然令满脑子传统封建思维的他措手不及。

原本在熊文灿看来,曹氏这种边荒小势力,也就是自家手中一枚棋子而已。

即便是曹氏将来尾大不掉,那充其量也就是个不服管教的藩镇/羁縻州之类,这种边地的藓芥之患,对于老大的中原王朝来说,多他不多少他不少......最重要的是,到那个时候,他老熊早已不知道去哪里任职了,谁还顾得了那许多。

然而短短两三年时间里,曹某人的势力就以熊文灿目瞪口呆的速度发展了起来。这种速度是如此可怕,快到熊文灿根本没有能力对此作出正确的应对,只能被动接受。

要知道,即便是安禄山这个级别的反贼,那也是铺垫生聚,匍匐在朝廷脚下整整二十年后,才具备了一切造反的条件。

而曹氏从一伙海寇发展到兵精粮足富可敌国随时可以造反却只用了三年时间。

当熊文灿最终调查清楚,这种巨大的力量是由那些喷溅着钢水的钢炉和冰冷的流水线所带来的之后,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

熊文灿现在心里跟明镜一样:曹某人如今一旦举起反旗,和朝廷南北划江而治或许还谈不上,但是闽粤并沿海地方,必定一夜间不复大明所有。

可笑自己当初还把曹某人当棋子来着。

搞清楚一切后,熊文灿可也是暗地里做过一番思想挣扎的。

然而无论怎么推演下去,自己这个放虎出匣的始作俑者,大概下场都不会太好——将来曹氏不反则已,一旦造反,老熊知道,自己被朝廷全家抄斩就是大概率事件了。

那么曹氏会反吗?废话,拥有如此巨大的力量,不对外释放,难道还留着炸碎自己内部吗?

熊文灿没学过物理,但是基本的社会运作规律他自然是清楚的。

于是老熊就开始纠结了。

首先,他无法给朝廷上书,说是一处偏荒岛屿上的海寇具有和朝廷划江而治的实力,而且随时可以造反——朝廷不会有人相信的。

然而熊文灿相信这一点,他还知道,现在有无数得了曹氏好处的奸民也相信这一点。

只有朝廷蒙在鼓里。

另外,老熊知道,自己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这样提醒朝廷的:姓曹的不是你一手扶持起来的吗?你们不是亲密盟友吗?你这是要做全天下人的笑柄吗?

还是那句话:天下谁人都可以反曹,唯独你熊文灿反不得。

老熊就这样在痛苦纠结中,最终悟道了。

是的,在得知曹某人跑去北方居然真砍了几千鞑子人头后,老熊最终彻底想明白了:随他去吧,如此武功盖世之人,自己也治不了,将来就只能对不起皇上一把了。

守土有责的熊文灿,最终对自己做出了心理暗示。

....................

老熊做出这个决定,是符合他人设的,因为熊文灿从头到尾,就不是史可法文天祥那种忠君报国,头硬如钢的铁憨憨官员。

要知道老熊和崇祯之间,那也是互相捅过刀的。

在真实的历史上,先后在闽粤任职,远离政治漩涡的熊文灿,相比其余同僚,日子过得其实算是潇洒快活的。

除了打打沿海地区的海盗和招抚郑之龙,他还以光集珠宝结交朝廷权贵,希望可以永久镇守岭南——“文灿官闽、广久,积赀无算,厚以珍宝结中外权要,谋久镇岭南。”

这句话就很清楚地说明了熊文灿为官的态度:在任上捞银子,给朝堂大佬送礼,谋求在富裕安定的偏远地区永久当土皇上。

然而崇祯不是这么想的。

当时的明朝廷,已经是风雨飘摇,李自成们和鞑子两面夹击,崇祯早已慌了手脚,四处调集“名臣大将”来挽救摇摇欲坠的王朝。

于是,崇祯“遣中使假广西采办名,往觇之,既至,文灿盛有所赠遗,留饮十日。中使喜,语及中原寇乱。文灿方中酒,击案骂曰:‘诸臣误国耳。若文灿往,讵令鼠辈至是哉。’中使起立曰:‘吾非往广西采办也,衔上命觇公。公信有当世才,非公不足办此贼。’文灿出不意,悔失言,随言有五难四不可。中使曰:‘吾见上自请之,若上无所吝,即公不得辞矣。’文灿辞穷,应曰诺。”

这段就是互捅刀子了。

崇祯派中官假装路过去审查老熊,然后老熊花天酒宴请这位太监,喝高了被人一诱,老熊便口出狂言:流寇都是鼠辈,老子去全给灭了。

然后老熊就傻眼了:中官亮出身份,一定要推荐他去中原干李自成。

最关键的地方来了:老熊反应过来后,后悔不迭,当即又反口推脱,说要他去剿匪,必须有“五难四不可”的前提条件。

这是一个忠臣对皇帝能说出的话吗?

然而崇祯还真就硬生生答应了老熊的条件,然后老熊就含着泪跑去了中原剿匪。最终,老熊用老把戏招抚流寇事败,之前什么都答应的崇祯顿时翻脸,最终将老熊斩首示众。

皇帝没有皇帝样,以话术机巧诱骗臣子;臣子也没有臣子样,虚皮谎诈推卸责任,崇祯和老熊这一对君臣,正是晚明朝堂的政治生态缩影。

有了这些故事就可以知道,熊文灿绝对不是一个两袖清风,对老朱家死心塌地的忠心臣子。

所以,熊文灿最终做出了选择,半推半就,登上了曹氏座舰。

从抚远号上下船这一举动,在全粤官场面前,老熊就等于明确暗示,自家将来和曹氏更进一步,彻底共进退了——说实话老熊这也真是不得已啊......自己选的人,哪怕事后知道是乔碧罗,那是含着泪也要过下去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