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旅明 > 第484节 到埠

旅明 第484节 到埠

作者:素罗汉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1:02:13

第484节 到埠

旅明正文卷第484节到埠登州就世后世的山东蓬莱。就在这个月,西洋专家孙元化刚刚在登州城上任,巡抚登莱。

穿越众之前看上的山东地盘,自然也是在登州。至于原因嘛,当然还是人。

截止1630年这个时间段,从辽东跑到山东讨生活的人数已经超过了十万,其中大部分是东江镇溃散后的士兵和军属。

这一股庞大的人力资源自然不能浪费。否则的话,等到后年食人魔被鞑子困在大凌河,那时孙元化就会强送孔有德去辽东送死。然后孔有德半路再一造反,到头来这些人要不就是在拉锯战中死掉,要不就投了鞑,还要赔上登州满城土著的性命,双输,一点利用率都没有。

所以穿越众一早就打算在登州设点了。

眼下之所以没有派人过来,一是朝廷那边还没有办妥用地批文,二是天津那边还没有腾出手。所以今天梅抚西在船舷上看到的,就只是一座标准的明式城池,在城池附近并没有出现穿越众地盘标志性的锅炉烟柱。

船队从天津出海后,在渤海湾里拉出了一条直线,擦过登州后,又沿着海岸线往东行了300多里路,就看到了山东半岛最东端的地标:成山角。

绕过成山角后,船队并没有顺着海岸线去绕路,而是直接在黄海上无参照物航行,走最短的路程驶往上海。

由于煤气发动机和声呐,以及导航设备的原因,船队得以保持了顺风平均7节的速度,并且做到了昼夜不停赶路。

这个优势超过了十七世纪所有船只。

船队平均每天能跑300公里,而上海距离成山角直线是1400公里,所以在黄海上航行了5天之后,这天傍晚,脸色发昏的梅抚西先是看到了长江口,接着便望见了冒着烟柱的上海港。

虽说梅抚西常年骑马对颠簸有适应,但他毕竟是第一次出海,所以还是出现了轻微的晕船症状。

不过年轻人的心情还是很兴奋的。这几天来他看到了从未有过的天地景像,包括遥远的岛屿和城池,四下望不到陆地的茫茫大海,翻滚的巨浪,庞大密集的鱼群......

而这会,他又望见了传说中的长江和江南土地,真正感受到了江山广袤,天地无边,增长了不少见识。

船队在黑夜来临之前,全部停靠在了上海港的泊位上。第二天一早,梅抚西他们就得到了下船修整的机会。

如今的上海港早已是繁华无比了。在当初曹大帅炮轰徐宅震慑宵小之后,就迎来了一波高速发展。

和天津那边不同的是,上海港已经安装了不少煤气吊车之类的大型港口设备。每当有外地人到此,总是能惊讶地看到,冒着黑烟的大铁臂将千万斤货物吊上吊下,场面十分震撼。

靠岸后,士兵和乘客获得了下船许可,流民就只能在甲板上活动了。梅抚西他们这些年轻人下船后,便乐呵呵地在港口转悠起来。先是看了大吊车,然后又去了商业区购物。

梅少爷家中富裕,又在小一辈人中闯下过字号,所以他走到哪里都是不缺跟班的。这会的梅少爷,正带着两个同龄人,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转来转去,感受着宽广的水泥路面,不时窜进道旁有着漂亮玻璃橱窗的店铺去购物。

一圈逛下来后,梅少爷给家人买了不少本地土产,譬如麻将牌和洁柔纸巾。

去港口托运部,要来笔墨给家人写了信,然后连同土产一并交钱打包。之后的事就不用他管了,等船队路过时会带走包裹的。

这之后少爷又带着跟班到馆子里好好搓了一顿,吃了几道上海本帮菜,譬如糖醋午餐肉,茄汁鲥鱼和蟹粉包。味道不错,小伙子们吃完都说好。

吃完后散步消食。整洁,漂亮,怪异,完全超出明人想象的的水泥大码头,怎么走也不厌烦。小伙子们一边散步,一边细细感受着这处充斥着工业化和几何线条的奇异之地,无不啧啧称奇。

下午5点整,当海关大楼上的电铃声响起时,梅抚西已经重新回到了甲板上——今早他接到的命令是在17点前归队,并且不得走出港口水泥地范围。

晚上9点,船队补给完毕,开始重新拔锚起航。上海港设施齐全,有吊车和煤气大灯,所以即便是夜晚,船只补给完毕后,就可以在一道明亮的光柱指引下出海。

接下来的路程,船队一直在海峡中线航行,除了交错而过的其他船队外,什么都看不到,只有茫茫大海。

直到4天后的入夜时分,梅抚西被人从吊床上喊起后,才知道台江到了。

窜出甲板的年轻人,目瞪口呆地看到了渐渐接近的地上银河。那璀璨宛若彩龙般的灯河,震撼了每一个站在甲板上的外乡人。

....................

由于通了电线的缘故,台江码头的照明可不是上海港能比的。船队靠港后,栈桥上电灯打开,顿时变得亮如白昼一般。

梅抚西就这样背着行李,在值班军官的口令下,排着队,仰着头,一边不停回头望着灯河,一边列队齐步走,最终被赶进了军营。

激动的年轻人们,隔着玻璃窗看着远处天边彩色的光芒,满脸都是憧憬之色——有那眼力好的,信誓旦旦发誓说,方才在船头望见了露着大腿的女人......小伙子们当天晚上一夜没睡好。

好在穿越众对这种情况见多了。所以第二天在经过了一系列卫生检疫流程后,年轻人被告知:放假三日。

还没来得及欢呼,坏消息来了:先背出行须知,谁背熟了,谁就可以出营。

于是猴急的人们开始疯狂背诵起写在墙上的出行须知来。这下苦了数量超过一半的文盲们,于是他们只好请人念出来。

梅少爷马上功夫好,文笔也不弱:他从小也是专门被西席教过文化课的。少爷此刻站在墙下,没用多久就背熟了这些缺笔少划的“须知”。

到这一刻,少爷才确信了一件事:外面真有露大腿的女人!

因为须知中第三条就是“妇女同志穿短衣短裤乃是本地风俗,严禁对此评头论足,严禁调戏妇女,违者坐牢。”

梅抚西看到这里,浑身一个激灵,转身跑到门口大喊道:“......报告班长,我背熟条例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