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旅明 > 第475节 金殿撒泼(一)

旅明 第475节 金殿撒泼(一)

作者:素罗汉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1:02:13

第475节 金殿撒泼(一)

旅明正文卷第475节金殿撒泼4月15日,辰,皇极殿。

今天早朝结束得很快,基本上是点完卯就散伙的节奏,因为所有人都知道,重点在早朝过后的小朝会。

上千名官员散去后,最终能有资格参与小朝会的只是一小撮人。剔除那些打酱油的诸如钦天监之类的部门,再剔除同样打酱油的勋贵武将,今天最终有资格站在皇极殿内的,一共不到100人。

这100人就是掌管着明帝国中枢运转的核心官僚了,其中包括了内阁、司礼监、六部尚书侍郎、翰林科道、五寺卿等官阶不同的文臣。

当然,殿上少不了今天的主角:忠勇伯大人。

一身武官常服的忠勇伯大人,此刻孤零零一人站在武将位列上,身周两米内人畜皆无。在众多文官的注视中,忠勇伯双手交叉叠放腹前,微闭双目,双脚不丁不八,一副大内高手正在运功的模样。

下一刻,随着长长的“皇帝驾到”的喝声,群臣纷纷跪倒,山呼万岁行礼。

今天皇帝没有太多废话,在过场走完后的第一时间,就将御案上一份奏章扔给太监:“曹卿,近来弹章不断,都是说你的,朕今日许你自辩。”

随着皇帝的话音,太监也将那份最初的弹章交到了忠勇伯手上。

按常理说,皇帝如此明显地允许臣子自辩,偏向性已经很强了。但是这点优惠在已经掀起了大潮的文官面前,不足为持。

这五六天来,全京城的官员都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因为加急印刷出来的,关于忠勇伯的黑材料正在被人免费散发。

在这个过程中,不免有一些人对忠勇伯的老巢产生了浓厚兴趣,多出了一些想法。但是这些人数量太少,隐藏在人群中也看不出来。

真正大鸣大放的,还是以东林党和一群有危机感的“自干绅”组成的倒曹集团。而当主流意见统一后,政潮就掀起来了。这个时候,发帖子弹劾曹某人已经成了政治正确,哪怕心底再对此事撇嘴不屑,只要是个文官,就得随大流说一句“顶楼主”,不说就不是明国人......哦,不是地主阶级的代表。

讲真,这次突如其来的政潮,也确实令穿越众吃了一惊。

在这个位面,大明朝先是凭空出现了一次巨大的战略胜利,重创了北虏。紧接着,明朝内部的力量居然开始尝试绞杀始作俑者,难道这就是所谓的蝴蝶效应?或者叫失去外部压力后的内部“代偿?”

然而这些都没什么卵用。蝴蝶效应也好,历史必然也罢,穿越众的底牌太厚,这次北上也已经得到了想要的,所以随时可以走人,根本就不惧这波攻讦。

.....................................

接过太监递来的奏章,忠勇伯同时躬身说了一句“臣领旨”后,就打开那份奏章,装模作样看了几眼。

其实在魏续上这份奏章的当天晚上,就已经有内阁某盟友派人给忠勇伯送来了奏章复件,所以上面的内容曹总兵其实早知道了。

这里插一句:在这波政潮中,唯独没有发帖子骂曹贼的,恰恰是和曹贼绑定了的温体仁和他的一干同党。而包括工部郎中罗礼士在内的自己人,反倒都在穿越众指示下发了骂贴地下党是不能暴露的。

看完奏章后,忠勇伯大人先是仰头哈哈一笑,然后指着其上的一十二条大罪开始逐条辩驳。

第一条罪过:虐民。

所谓虐民,奏章指出了当初曹贼在江南纵火焚林,强占民田,强抢民女等一系列兼并土地的恶毒做法。另外,曹贼下令坐舰向缙绅宅户开炮一事,也被作为虐民和谋反的重要证据被提了出来。

曹总兵开始针对这一条大声反驳。

按照曹川的说法,他之前是有派人去江南购地建私港买宅田,这个没什么好辩驳的江湖人士招安之后,大肆购地置业这不是正常的举动吗?历史上郑芝龙招安后,几乎把老家整县的土地全部买下来,官府也没放个屁。

然而在购地的过程中,曹总兵表示,他受到了抵制:一干江南士绅不但不卖地给他,还恶意收购了港口周边的土地,囤积居奇,漫天要价,抗拒拆迁。

在这里曹总兵明确指出:奏章上所谓的“民人”,其实是在偷换概念卖惨:这些田主都是江南缙绅,真正的草民一个都没有。

于是双方闹翻,于是曹总兵就派人“稍稍使了些手段”你不仁我不义,老子也是朝廷命官,岂容这帮缙绅如此羞辱?

曹总兵说到这里,停口不言,双臂把胸,斜眼看天,大有一副“你耐我何”的气势。

下一刻,奏章的原作者给事中魏续出列大喝道:“奸贼好一张利口,竟将欺虐良民之事说得如此堂皇。”

魏续说到这里,转身面对御座躬身行礼:“禀皇上,虐民之事曹川既已认账,还请发落此人。”

坐在台上的崇祯闻言哂笑一声,带着满脸的不屑:“曹老爷和徐老爷争地,朕为何要偏帮你家?”

魏续被皇上讽刺后,愣了一下,然后他瞬间红了脸,扭过头大声质问道:“即便如此,曹川,你先杀锦衣卫百户,再炮轰徐家宅第又做何解释?无令兴兵,在大明腹心之地无诏杀朝廷命官,这乃是谋反之铁证。当日浦江两岸万千民人都可作证,你可混赖不掉!”

曹总兵听到这里,无奈地叹了一口气:“是啊,无令动兵乃是谋反,亏你还知道这一条。”

“禀皇上,臣在年初到上海之前,于嘉定县置办的那处私港,曾被两起盗匪攻打过。”

“这第一起是太湖群匪,臣也就不多说了。毕竟江南首善之地,上千名湖匪穿洲过县跑到嘉定来劫掠,大约也能说过去。”

忠勇伯大人说到这里,似笑非笑看一眼魏续:“这第二起就古怪了,去岁十月二十八日,金山卫杭嘉湖参将冯同属下练兵游击王德乔,曾亲率1500名正兵,出营百里,携虎蹲炮两门,围攻私港两日,之后退去。”

“我说魏续啊,到底是谁在大明腹心之地无令兴兵啊?是哪家在谋反啊?”

“混账,竟有此事!?”崇祯听到这里都傻眼了:“梁廷栋何在?去岁兵部可有令于杭嘉湖参将?”

新任的兵部尚书梁廷栋不是东林党人,即便是,他在这种掉脑袋的事上也不可能胡说八道,于是他出列答道:“陛下,臣上任不久,实不知情。但据臣所知,去岁杭嘉等地并无兵祸。”

“查!严查!传朕旨意,冯同王德乔等人即刻革职,押回京城拿问,此事朕定要穷究!”

看到在御座上顺势发飙的皇帝和目瞪口呆的魏续,忠勇伯笑着摇了摇头:“魏大人,你成日里光顾着结党害我,可曾想过徐家那伙人是胆大包天的?呵呵,擅自调兵一事,没知会你吧?”

调侃了魏续一句后,曹总兵转过脸正色对皇帝说道:“陛下,那徐家一伙劣绅勾连锦衣卫和南京兵部,目无王法,私下调兵攻打民居,反迹已彰,真正是国之大贼。”

说到这里,忠勇伯转身指着群臣中一个胖乎乎的中年人大喝道:“徐本高,你那族兄徐瑾使动苏州锦衣卫,无旨调兵谋反之事,怕是仗了你的势吧?”

“噗通”一声,原本脸色就已经变得煞白的徐本高,窜出队列就给皇上跪下了。

压根不理会站在一旁的曹川,徐本高哭丧着脸就对着皇帝喊道:“冤枉啊皇上,此事定乃忠勇伯攀诬。臣家世代忠良,对朝廷一片忠心,怎能做出如此狂悖之事?”

“哼,真假一查便知,你且下去。”崇祯厌恶地扫了徐本高一眼后,又看向了锦衣卫正牌指挥使骆养性:“看看你锦衣卫做的好事!”

骆养性这一瞬间已经在脑海里把徐本高的祖宗八代骂了个遍。无缘无故躺枪的骆养性,这时赶紧出列跪地谢恩,并且发誓要派人将所有案犯押回京城审一个水落石出。

事情发展到这一地步,原本嚣张的文臣队列,眼看着气焰就消了下去。

在场的都是老狐狸,从曹某人刚才的那内幕满满的言语和徐本高的反应中就能猜出来:私自在大明腹地江南调正规营兵攻打民宅这件事,大概就是真的。

按道理说,这种可大可小的事,平日里大伙一使劲也就糊弄过去了。然而所有人都知道,这件事在今天是万万沾不得的。

因为群臣知道,坐在御座上的皇帝今天原本就是来拉偏架的,结果居然冒出来如此大的一个把柄落在了皇帝手中......这个时候谁要是敢再上前胡说八道,那么一旦等金山卫那些蠢货军将和士兵被锦衣卫押回京城拷打一番后,到时候皇帝是一定会秋后算账的话说谋反同党到底会是什么处置?

..........................................

当明中叶正德,万历这些皇帝在台的时候,朝堂上曾经出现过一种病态现象:文臣拼命上帖子怼皇帝,然后皇帝下令打臣子的廷仗,然后这位臣子就出名了,从此变成了士林大佬,刚正不阿不畏皇权的典范。

这一招叫做“骗廷仗”。

然而时至今日,这一套滑稽的东西早就施展不开了:晚明社会矛盾剧烈,政治环境早已从宽松变成了禁锢。和历朝历代末期一样,明末上至皇帝,下至臣子都变得残忍狠毒,政争中动辄家破人亡,朝堂环境日益恶化。

所以今天在堂上的文臣们,一旦真被皇帝抓住了把柄,那一定不会有人跳出来骗廷仗的崇祯会下令将此人活活打死。

要知道崇祯在位17年,死在他手下的高官,辅臣1人,尚书4人,总督、督师7人,巡抚11人,其余侍郎以下的,被下旨用各种方式弄死的官员根本难以计数。

所以这一刻朝堂上噤若寒蝉,再没有跳出来卖忠取直的文官,因为崇祯是真会杀人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