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旅明 > 第470节 京观

旅明 第470节 京观

作者:素罗汉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1:02:13

第470节 京观

随着第一位信使的到来,之后各路信使络绎不绝,前后脚都跑进了紫禁城。

这里面不但有三大系统派出的人马,还有孙承宗和某曹姓总兵派出的,手持露布沿途一路报捷的快骑。

到了这时候,东林党再跳出来质疑就是脑残了。因为连文官系统自己派出去的信使,也汇报说亲手验证了鞑子人头。

所以现在皇极殿广场上沸反盈天,是个人都在兴奋地讨论着前所未有的大捷,包括维护礼仪的御史在内,破天荒都在拉着信使打问,肃穆的故宫大广场,罕见的,在早朝期间第一次变成了菜市场。

人们有这种反应是正常的。

在之前的围城战役中,可以说京城里所有人都有了被鞑子冲进来屠城的思想准备。不知有多少人半夜被吓醒,又有多少人做好了杀掉自己妻女,然后上吊寻死的准备这里面尤其以今天站在广场上的官员居多。

所以今天得知了好消息后,就像溺水人被消防员搭救,绝地反杀的巨大心理落差,使得长期以来处于压抑晦暗心态的明人官员们顿时放开了拘束,再也顾不得章法了。

大广场上像开锅一样,皇极殿前的小圈子同样也很热闹。

此刻的崇祯皇帝,正微笑着端坐于龙椅上,在对脚下一个信使发问。

解开了心中一些疑惑后,皇帝一脸满足地点点头:“看赏”。

然后信使磕头领银子走人,然后下一个信使又被带上前,然后皇帝又开始微笑着从另外一些角度问起同样的问题来。

与此同时,比皇帝低了一层的丹墀上,温老戏骨坐在一个马扎上,一手捋着胡须,正满脸慈祥地看着皇帝耍宝。

老戏骨方才在听到信报后,第一时间就摇摇欲倒。不过这次是真的:昨晚到现在老温看似八风不动,其实承受了巨大压力,这一下释放出来后,有点遭不住了。

好在老温身旁都是聪明人,第一时间反应过来谁是胜利者后,几只手伸出来就将老温给扶住了。

台上皇帝见此情形,急忙顺水推舟,给老戏骨升了位置,并赏了他一个马扎,坐在了离皇帝最近的地方。

殿前的热闹场面一直持续到皇帝问完了最后一个信使为止。

这个时候,由首辅周延儒领衔的文官集团,才组织好了秩序,率领上千名文官正式开始三跪九叩,为皇上贺,为大明贺,庆颂这场从未有过的惊天大胜。

今天已经失态多次的崇祯皇帝,则是心潮澎湃,踌躇满志地接受了群臣道贺,并且再一次不顾仪态地大笑起来。

到了这个时候,群臣才意识到,原来一向冷硬阴沉的皇帝,也还是个年轻人啊!

..........................................

当天的早朝,上至君王,下至群臣,都发生了诸多不合规之处,算是创造了一项有明以来的新记录。不过这点小事在惊天大胜面前,也就顺理成章了。

早朝结束后,没到中午,京城里得知真相的明人就开始放起了鞭炮。一时间满城处处烟火,连皇城内的太监宫女也放起了烟花,一片喜庆的过节气氛。

从早上那一刻开始就没合过嘴的年轻皇帝,这一次又破例了。他破天荒地下令给宫人们在这个不是节日的日子里,集体放了一次赏。

同样的节目也在京城的各家各户里上演着。

除了那些工薪阶层之外,其余不说王公贵族了,但凡是家中有奴仆的,都或多或少发了喜钱,堪称普天同庆。

伴随着节目的,则是几个上了京城热搜榜的名词在传播“曹川”“漳潮副总兵”“绿袄营”“天津义从”“厢车拉人头”“阿敏”“硕托”。

而在接下来的两天里,京师人民又陷入了一种幸福而忐忑的等待中。

每当有一骑背上插着加急旗号的哨探从东边进城,犹如水波一样的信息就开始往四周扩散:绿袄营到蓟镇了,绿袄营到三河了,绿袄营到通州了,到城外了......

三屯营距离京城300华里,快马最多两天就能到。

当时京城出来的哨探是在半路和曹总兵相遇的,这之后由于曹总兵带着厢车,所以速度慢了些。

直到开完早朝的第二天,4月6日的傍晚,穿越众率领的大队骑兵才过了通州,在京城东边的广渠门外号了房子驻扎下来。

虽说这之前已经有一些部队来到了城外,包括提前进城的孙承宗等将领,但这些人都没有掀起什么波澜。

然而当曹总兵的绿袄军到站后,京城里顿时狂躁了起来,很多人纷纷从广渠门出城,都想看看传说中的神兵长什么样。

这之后看到围观人群越来越多,穿越众见势不妙,于是赶紧把装着人头的厢车摆出来供吃瓜群众参观,部队则是保持了警戒,除了前来碰头的薛海元之外,严禁闲杂人等接近。

这一下人更多了。要不是一队骑马的官员驱散了土著,大概广渠门今天就要堵了。

这队官员是曹总兵理论上司,兵部派出来传旨的,其中还夹杂了几位礼部官员。

负责传旨的是兵部武选司郎中。

摆好香案下跪接旨,下一刻,抑扬顿挫的古文字就从郎中嘴里念了出来。

张冬东这两年出入明国官场,已经把古文技能点到了专精水平,所以他没费什么事就听懂了旨意。

圣旨的内容很简单:崇祯先是狠夸了曹总兵几句,道了辛苦,然后又给绿袄营赐下了酒水,肉食。

圣旨上最后说,要士兵们好好休息,明日一早,京城里就要举办献俘大典!

磕头领了这道旨意后,瞬间从皇帝代言人切换成普通官员的兵部郎中满脸堆笑,一边和曹将军拉着关系,一边指挥手下将马车上的酒水肉食卸下来劳军。

到了这一步,兵部官员的任务就结束了,接下来是礼部官员上场。

礼部官员更加热情:他们头上的大佬这次就是拜曹总兵所赐,马上要入阁了,所以来的都是温体仁指派的下属,避免出现幺蛾子。

礼部这边有两件事。一是和曹总兵沟通明天大典的流程,二是培训。

培训什么呢?面圣礼仪。

和新科进士一样,曹总兵同样是初次进京面圣,所以礼部贴心派人来连夜培训,务必使曹总兵和其余要面圣的几位都知道规矩礼数。

就这样,曹总兵来到京城的第一夜匆匆过去了。

................................

当4月7日朝阳升起的那一刻,广渠门缓缓打开,穿越众这次率兵北上的最后一个大任务:进京献俘,拉开了序幕。

事实上今天这次活动,已经不是“献俘”而是“献人头”。

一队穿着明军服饰的骑兵,押着令人震撼的车队首先进入了城中。原本的厢车拆掉了侧板,变成了板车,4000颗人头就整齐摆放在车板上。

随着骑士和一长串板车的行进,早已挤满了主街两旁的京城土著,迫不及待地发出了欢呼声。

穿着长袍的明人们一边呼喊,一边咬牙切齿地盯着板车上那些面貌清晰,丑陋无比的人头,流露出了仇恨和恐惧交织的眼神。

就在不久之前,这些人头还在城外肆虐,将京圜地带变成了一片白地。几个月下来,京城里的土著几乎家家带孝,上至王公贵族,下至草民,无不损失惨重。

如今看到这些强盗授首,土著无不满心痛快。车队前行了没多久,人群中就出现了女人惨烈的哭喊声。要不是有众多衙役和兵丁的阻拦,这会的街面上,人头早就被土著全部抢回家泄愤去了。

长长的车队从东边的广渠门进入,一路往西,走过了一半外城,然后来到了京城的中轴线,外城和内城的交界点:正阳门。

这个位置,大概就在后世的英雄纪念碑附近。

此刻的道路两旁,包括临街的商铺窗户以及屋顶,都挤满了男女老少各色明人。而且从内城开始,明人的服色气色都有了一个明显的提升,不愧是聚集了明国最多富人的的一座城市。

从这里开始,车队往北转了个直角走向了皇城方向。

在正阳门之后,是用石栏杆围成的一个方形广场。明朝时这里是闹市街道,俗称“棋盘街”。

穿过棋盘街后,车队终于到了终点站。

此处有下马碑,文官下轿武官下马。而对面一座巍峨的城门,就是明清两朝的国门象征大明门。

大明门是北京皇城的正南门,清朝叫大清门,民国时期叫中华门,到了后世,此地被改建成了纪念堂。

门内就是皇家御道,除过皇帝、皇后、皇太后的龙车凤辇外,其他人只能步行通过。

看到车队过来,早已等候在这里的大批兵士纷纷上前,取下了板车上的人头。

这些士兵身手敏捷配合熟练,他们在大明门主门的两侧,用鞑虏的人头开始堆集起金字塔型的,汉人用来夸耀武功时的必备道具京观。

而就在这个时候,远在东边的广渠门处,又爆发出了一阵惊天喝彩:漳潮副总兵曹川率领的大部队,开始正式入城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