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旅明 > 第417节 落脚和撕逼

旅明 第417节 落脚和撕逼

作者:素罗汉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1:02:13

第417节 落脚和撕逼

后世人常说:没有钱解决不了的事。这句话放在十七世纪同样管用:当曹总兵表态可以出租金后,一切就不是问题了。

几位和运河牵连比较深的中级官儿当即表态:只要出钱,那么离老校场不远的一片仓库区完全可以拨出来。这片仓库区设施完备,码头,围墙都有配置,定能满足曹总兵的需求。

坐在上首的瞿巡抚看到问题圆满解决后,也是满意地点点头,宣布那片仓库就暂时拨给曹总兵使用。

这也不能怪巡抚大人不给力。像他这种流官,对于盘根错节,背后有各种牵连的运河事务,通常是不插手的。这些百年来磨合好的运河“规则”,早已是金水生根,不是他一个主责管军的巡抚能轻易改动的。

再说了,他也犯不着为一个素不相识的南方总兵去得罪那几个中级官儿这帮人背后都是在河道上吃饭的各大势力,盐漕粮这几个字连皇上听了都要头痛,他老人家委实上不了桌面。

现在既然姓曹的愿意出银子,那么问题就等于是圆满解决,避免了冲突,何乐而不为?

所以瞿巡抚快快乐乐地宣布进行下一个议题:粮饷补给。

结果下一个议题又开始撕逼了。

撕逼的原因在于,当曹总兵提出要支应一些粮草后,负责天津地方军务,整饬兵马、钱粮的兵备道佥事孔鹏,当即表态:“天津卫只拨五日粮草。五日之后,若是贵部还没有休整完,不妨自个去市面上购粮......反正曹总兵有银子。”

孔鹏打从一开始就看不惯这位彪呼呼的南方总兵。

原因很简单:别家的勤王兵马路过天津时,那都是急匆匆赶去京圜参加大会战的样子。而这位曹总兵倒好,下马之初,居然摆开架势要在天津卫安家过日子,这就让孔佥事不能忍了。

这里牵扯到的,是谁买单的原则问题。

孔鹏的言下之意是:曹氏这支兵马,计划在天津待的时间太长,这已经超出了合理范围,费用不应该由这边来垫付。因为从理论上说,曹川这支客军,等于是兵部请来去京城助拳的。所以一切开销都应该由主家来负责报销,也就是兵部。

既然是客军,那么休整几天也就该去京城了。天津卫这边最多和其他勤王军一样,按规矩提供一点过路粮秣,也就尽到职责了。

而当曹总兵听到孔鹏这句话后,脸色不由得沉了下来。

在穿越众的计划中,这次北上,前期是要赖在天津不走,观望局势等着抄底的。正因为如此,所以张冬东他们原本也没指望天津本地提供多少补给。

然而“只给五天粮草,反正曹总兵有银子”这种**裸的吃大户作风,还是有点过份了。

这就像有钱人去单位上班。有钱人是可以把工资拿出来请大家花掉,这是人情。但不能因为人家有钱,就干脆不发工资吧?

所以张冬东怒了。大概是之前监视号好心没要粮草,给这帮蠹虫错觉了。

“有银子也不是拿来补贴你衙门亏空的。”张冬东脸色一沉,当即翻脸:“五日粮草?笑话!哪家的勤王兵马你敢只拨五日粮草?莫不是看我南兵好欺?”

孔佥事是四品文官,自然不鸟面前这外路来的劳什子副总兵,所以闻言当即反驳:“南兵?日前去京城的南兵多了,也没见哪家畏缩不前,要躲在后路休整的。哼,如此怕建奴,不若回福建算了,天津卫养不起大爷。”

“敢克扣军需,偏帮鞑虏,我这一本参上去,你抗得起吗?”

“呵呵,好大一顶帽子。曹总兵尽管上本,下官这里接着。”

“呦呵,还是块滚刀肉。那待本将缺粮时,可就纵兵自取了,我看你怎么接。”

......张冬东这个文化人,虽说当初是被组织赶鸭子上架派去冒充曹皇帝的,但是这两年来天天接触官府大员,统管兵马,所谓居移气养移体,张经理现在早就自带王霸光环了,一旦耍起横来,丘八味道十足。

“大胆,都住嘴!”

关键时刻,瞿巡抚终于反应过来,及时制止了这两人互喷。

讲真,包括堂上的一干文武在内,这会全都在目瞪口呆:没人能想到这二位居然就这么迅速地喷起来了,也没人能想到这位曹总兵脾气如此之大,口无遮拦,居然敢对四品文官如此无礼。

“如今正值国难,诸位都是同僚,朝廷正依为干城。尔等怎能如此不顾体面?看看你们说得都是什么话!”

“下官知错......”

看到大佬发怒,曹总兵和孔佥事知道吵不起来了,只好行礼认错。

和总兵王洪对视一眼后,瞿巡抚不由得摇摇头:这位福建来的曹总兵满身的古怪,不好打交道,看来还是得自己出面断官司了。

想到这里,巡抚大人和气地扭头问道:“破空,你手下有多少兵马,要多少粮饷?”

曹总兵想想后回道:“末将这趟来带了四百正兵,我欲在本地招募六百辅兵,还要买够两千匹马。”

说到这里,曹总兵伸出了三根手指:“也罢,我就吃些亏,拢共按两营兵算,支银三千两,一次结清,其余我自掏官囊便是。”

张冬东提出的这个标准很简单:所有人和马加起来只算一千兵额,那么人均月薪三两银子的话,就是三千两。

....................

关于明代的兵员粮饷,具体到每个皇帝都有不同变化,这里不再赘述。

总之,明朝中后期由于军户大量逃亡,素质急剧下降,所以朝廷开始将野战军改为募兵制。

募兵制下的士兵,招募时要发安家银子,驻扎时要发“月粮”,也就是基本工资,而到了行军作战时,还要加发“行粮”,也就是战斗津贴。

今天曹川和天津官员讨要的,则是两营兵一个月的月饷:每兵三两。

三两银子在理论上说,就是标准的崇祯朝士兵野战月薪。

崇祯朝的月饷是跟着天启朝走的。这个时间段,驻扎在前线的关宁铁骑,不算军马耗费,士兵每月工资折合下来是二两银子。

至于那些千里迢迢从云贵,从陕甘赶来的勤王军,每月军饷标准是三两银子。

当然了,以上这些数字,那只是朝廷公开的标准。至于说士兵到底能拿到多少,这个很难说,要因地而异。

像关宁军基本就能拿到足额,至于其他后方地区......明末财政危机,实际上的军饷是极低的。明代欠饷从万历二十七年就开始,根本没法统计。

这也是明军为何没能剿灭李自成和后金的原因之一:败亡首先从财政开始。

而曹总兵这一次要的工资数额,就是比照着勤王军的正常标准来张口的,理论上没问题,貌似还吃亏了:真要有两千匹马的话,耗费可比兵大多了。

“还真是大言不惭!”孔佥事听完后气笑了:“两千匹马,真真是胡吹大气!”

孔鹏这时已经把这位曹总兵鉴定完毕了:就是一个满嘴跑火车的骗子,只带了几百兵就跑来打秋风的垃圾军将。

而曹总兵这时也不再搭理孔老爷,只是盯住巡抚大人不放。

“emmmm......”瞿大人这时捋着胡子,开始斟酌了。

和孔佥事不同,老瞿刚才是看过熊文灿的亲笔书信的,所以他倒是不认为姓曹的是来打秋风的。

然而他也不认为姓曹的刚才那些都是真话开玩笑,六百辅兵也就罢了,两千匹马多少银子,张口就出来了?这些南兵会骑马吗?

于是抚台大人最终还是和了一把稀泥:“按两千两银子折成粮米,一次拨给,破空意下如何?”

听到这一结论后,曹总兵当即同意原本就是为了“立威”而吵架,至于那点银子,天津官员可能很在乎,穿越众压根就没放在眼里。

................................

一场并不愉快的见面会开完后,在场众人纷纷忙不迭地闪人。孔佥事尤其不爽,狠狠瞪了曹总兵一眼后,拂袖而去。

而张冬东则留下来和两位大佬又寒暄了几句,约好等过两日安顿下来,再请大佬去船上看一看后,这便告辞了。

接下来事情很简单:北上舰队再一次启航,绕过卫城后,沿着海河向西,不多远就拐入了子牙河,然后几艘战斗舰艇就在老校场外的木码头旁沿河停了下来。

另外十艘运输船则去了河汊另一边的仓库卸货。

与此同时,卫所经历司派来交接的百户,正站在老校场门前,目瞪口呆地看着一群“叫花子”从怪船上走了下来。

这些人穿着灰黑色,花花绿绿的怪服,乍一看就像叫花子。然而等他们走近之后,百户才发现怪人们是真真的精兵:一个个膀大腰圆,手持黑亮的怪铳,神情精悍,绝不是普通兵丁。

等到这群“花衫兵”进入老校场巡查一圈后,船上才开始陆续下来穿着绿色大袄,手持长铳的短毛南兵,再之后是穿着蓝色大袄的水军。

总之,百户认知中,穿着大明胖袄的兵丁一个都没有,从船上下来的,全是怪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