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旅明 > 第325节 孕妇学习班

旅明 第325节 孕妇学习班

作者:素罗汉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1:02:13

第325节 孕妇学习班

董强在做出应对方案后,当即留下白大师和其他两名穿越者医生看家,他自己吃完午饭后抓紧写了份稿子,下午一上班先去了制药厂。

和所有其他小型实验室一样,制药厂也是被围墙包着的几组四合院式二层小楼。

这里在丘陵地带,距离化工厂不远,位置在上风头。距离近是因为制药厂没有单独的电力设备,需要从附近拉电线过来,另外,化工厂生产的一些原材料可以就近运到制药厂。

上风头是因为害怕化工厂出事故。由于管理人员太少的缘故,话说窑区里的工厂就没有不出事故的。和后世那些工业城市一样,发展的代价就是死亡和残疾人:赤崁一院几乎每天都要处理工伤人口,残疾人的比例一直处于缓慢上升的过程中。

而且这个上风头的设置也实实在在起到过效用:化工厂在建成的半年时间内,大大小小已经爆了好几次,有一次还发出了大招毒云术,这些制药厂都险险躲了过去。

制药厂的厂长叫卫家仁。

没人知道他穿越前叫什么,貌似这货把假名字直接带到了新位面,好像条子要跨位面来抓他似的。

此人穿越前在药厂实验室上班,后来因为被准丈母娘逼迫房子和车子,所以他铤而走险,利用工厂原材料合成了一些芬太尼用快递往大洋对岸发快递。

后来芬太尼被国家列入管制后,这货反倒制药上了瘾,和白老师一样放飞自我,女朋友也不要了,跑到墨西哥去打算建立一个毒品帝国......然后他就穿越了。

穿越后卫家仁发现:世界颠倒了过来。

他可以随时随地制取任何化学品,没人会来抓他。然而他既没有原材料,也没有钱赚——他已经是帝国制药的大Boss了,将来生产伟哥就可以富甲全球,这很讽刺。

......

制药厂是董强除了医院外来得最多的地方。因为这里不但生产药品,还出品绷带之类的耗材。

现在最怕的就是这些耗材。事实上耐用器械,只要体积不大的反倒好办:一万个医用针头也用不了2立方米,直接进口一步到位,平时护士拿几个泡在医用酒精里重复使用就完事了,早期的医院都是这么做的。

所以现在像医用酒精这些耗材的生产反倒成了大事。

董强来到药厂后,按照惯例先是隔着窗户看了一圈器材生产线:屋里都是无菌的,换衣服太麻烦。

这一组院落里有好几条生产线,工人们负责生产绷带,消毒棉球这些耗材。

草草转了一圈后,闻讯而来的卫家仁却给董强放了一个卫星:他最拿手的芬太尼家族中的枸橼酸芬太尼在新位面被合成出来了!

“真的!?哈哈,这可太好啦!”董强闻讯大喜。

芬太尼这玩意吧,要不是美帝那帮瘾君子滥用坏了名声,其实是非常好的医用镇痛,麻醉剂。这种化学品的镇痛效率要比吗啡高80倍,起效快,而且副作用小。

一直以来医疗系统中都在渴望着吗啡或者芬太尼的自产。然而吗啡这玩意需要前置材料“罂粟”,考虑到某些令人不安的问题,所以当初大办公室就没有批准在“本土”种植罂粟的计划。

这样一来,就只能靠欧洲人从南亚那些国家进口鸦片来制作吗啡。这种渠道很不稳定,而且数量不多,所以董强很不满意。

那么缺乏镇痛剂怎么办呢?忍着!医院是不可能大批进口镇痛剂消耗在无数患者身上的。

得亏现在是17世纪,这个时代的人压根就没有麻醉药的概念。所以缝针时他们忍着,补牙时他们忍着,包括截肢时,医院很多时候也只是把病人绑起来而已。

是的,就是这么粗犷。后世那些娇嫩的同志们见到这一幕估计都要吓晕了,可是人类在19世纪发明第一种麻醉剂氯仿之前,几千年就是这么忍过来的......

董强这一刻抬起头来幸福地望了望天。最近这段时间,由于大会临近,从各方面传导过来的压力和有关于胎儿体重的问题使得他心情一直不太好。

现在好了,卫家仁居然合成出了芬太尼!

一把抓住卫家仁的双肩,董强兴奋地问道:“能连续生产吗?产量有多少?”

卫家仁点点头:“这要看化工厂那边能不能连续供给原料了,只要原料跟上,我这边产量不是问题,起码孕妇生产和截肢这一类大手术能足量供应了。”

董强哈哈大笑起来:手术的疼痛度也是分级的,像孕妇分娩这种产生10级剧痛的临床行为,要是有了足够的镇痛剂,哪怕达不到后世“无痛分娩”的级别,只要能减轻一半的痛感,那也是了不得的进步了。

“好好,还得看你们毒品界的同志啊,活人无数!”董强由衷地感叹了一声。

“滚蛋吧!”卫家仁笑骂了一句。

董强心情愉快地离开了制药厂。

眼看着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一点点强大起来的感觉还是很不错的:镇痛剂的自产,让医疗系统的进口配额又降低了一些,这让他在大会议中的主动权又多了一点。

......

从药厂出来后,董强马不停蹄又去了赤崁大道。在乡政府旁边的一栋楼里,他将自己写出的稿子交给了面前一个清秀的男人。

杨磊,穿越前在社区居委会搞宣传工作,擅长摄影拍照以及各种套路宣传。

穿越后他先是在各个部门流浪了一段时间,一心想当默多克的这厮起初打算搞媒体,然而那时候大伙隐蔽都来不及,媒体这玩意自然用不上。

这之后大部队来台湾站稳脚跟后,在猪场和牛场帮忙的杨磊又动了心思......事情还是没那么简单,要办媒体,纸张,油墨和印刷机器总要有吧?

他要的这些玩意,在各自体系里都不是急缺物品,永远有更重要的排在前方,所以杨磊只能继续含恨蛰伏......直到不久前大佬们开预备登基会议时,考虑到有必要弄一个宣传喉舌了,这才给杨磊拨出了办报预算。

守得云开见月明,杨某人这一刻终于抖起来了。

窑区那边根据指令,首先攒出了几台凸版手摇印刷机,这同时进口了一批用来制版的设备和铅字。至于油墨就更简单了,有了苗粟的汽油当溶剂,简单的黑色油墨是很好制造的。

最后是纸张。这个可以说是成本低廉,无穷无尽......这边什么都缺,就是不缺竹子和木材。

器材到位的同时,杨磊也从移民里搜罗了一票书店掌柜伙计之类的破产人士,然后“台江报社”就这样成立了。

既然叫“台江报社”,那么出版的报纸就是《台江邮报》了。这是帝国第一份专门面向大众的报纸,创刊号还是夏老中堂题的词。

《台江邮报》创刊号只有四版,由于是面对大众的,很快就会流传到海对岸去,所以报上关于政治方面的内容并不多。

这份报纸最主要的功用,自然是鼓吹新社会的幸福生活,以便吸引更多的大明移民来此处定居。

报纸的第二个功能就是发布商业信息。利用远超时代的电报系统,报社可以及时汇总从江南到厦门,再到大员之间的商业,航运信息,之后将这些信息筛选过滤后再发布出去。

第三个功能就是“移风易俗”了。包括一些经过筛选的后世在内的文化内容,会负担起“潜移默化,移风易俗,转变思想”的职能。

《台江邮报》自发行以来,就受到了两岸人民,尤其是商人阶层的热烈欢迎。在这个时代,没人比商人这个群体更加重视信息的传播速度了。

所以当董强来到报社时,梳着发亮的大背头,满面红光的杨·默多克·磊社长正在宽大的板桌后给下属指点江山呢。

看到董强进门后,杨社长到底还是没有膨胀成傻子,赶紧挥手让一票手下走人,他这边起身接待客人。

“就这份稿子,你看着给润色一下,最好做成系列。”寒暄两句后,董强便把自己写的稿子扔在了桌上。

杨磊拿起稿子看完后就笑了:“合理安排饮食,还附带了食谱......这不是咱们以前常见的健康软文吗?”

“是,也不是。”董强正色道:“这个时代的妇女都是要生好几胎的。如果不能合理安排孕期营养,头胎就剖腹的话,二胎三胎四胎怎么办?剖腹原本只是用来应急的,不能搞常态化,有百害无一利。”

“我懂,我懂。”杨磊这时候态度也端正起来了:“我当年在街道的时候,母乳喂养,顺产这些都宣传过。”

“嗯,要不这样吧,你这篇稿子我给你改成硬核科普形式,再做成系列,好好宣传一把。”

“这样最好,我的笔头不行,反正你理解要点就行!”

董强说到这里站起身,伸出手和默多克握了握:“等你的系列文章发表了,记得给我一份合订本,我要拿给赤崁政府那帮人看,让他们组织小区孕妇学习班......你懂的,很多家庭都不识字,平时也不看报。”

“了解了解!”杨磊微笑着送董强出门:“有些事就得安排到基层,不然效果不好。唉......做这种我最拿手了,想当年......”旅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