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旅明 > 第130节 暂一营

旅明 第130节 暂一营

作者:素罗汉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1:02:13

第130节 暂一营

有了新附民,就会有新附军。

赤崁军营正中的操场上,韩小波当着所有100名土著战士的面,用电喇叭宣布了大办公室的一项任命:即日起成立台南剿总下辖的地方部队“暂编第一营”,简称“暂一营”。

暂一营士兵全部由当地土著组成,目前实编100人,空额200待补。

暂一营营长由台南剿总参谋长王晓辉兼任,副营长贡达。

以上。

......

没有土著能听懂韩小波那一串喔里哇啦的快捷普通话,即便是已经能结结巴巴讲汉语的贡达也不能。不过无所谓,很快就有几个一身军装的年轻土著走过来,艰难的开始给族人讲解。

这之前穿越众就从新附民里陆续挑选出来一些“土著长随”,少年们被分配到一些经常要和土著打交道的部门,基本上就是某位穿越众的跟屁虫。在这种全天侯跟班的环境下,一些聪明的少年很快就学会了简单的普通话日常用语,分给部队的这几个也不例外,都混的很不错,算是勤务兵编制。

接下来就是给土著安排宿舍,洗澡等等一系列新兵前奏曲,在这个过程中,有30个人始终在操场上站着军姿,他们汗流浃背,在喧闹的军营里仿佛空气一般,人人视而不见,很可怜的样子。

直到晚饭前,100名土著士兵才被安顿好。

饭后是换装时刻。暂一营的主力武器依旧是土著士兵自带的标枪,这一点穿越众不打算更改:主要战斗会由枪械完成,新附军战士拿什么其实都一样。而且对手也是威胁度不高的土著,对于现在很缺铁的某个势力来说,原始的标枪就足够。

进攻只能这样,但是防御方面还是能做点文章的:藤甲。

脱胎于后世的云南孟获民俗风情园,由台湾本地黄藤经过机床打磨,浸桐油,熏蒸,上机编制等等十三道工序制成的黄藤胸甲,这一刻散发着硬黑的油光,被一一颁发给新附军战士们。

这种藤甲结构细密,错层编织,坚韧防雨,防刀砍,防枪刺,是极好的南方雨热地带防具,唯一的弱点是不防火。

在操场中间用土著的梭镖当场演示过藤甲的防御后,暂一营的战士们士气极度高涨——这种能和对手的标枪同归于尽的铠甲,相当于生死之间多一条命,大部分有过和敌对部落约战,猎头经验的土著战士,第一时间就明白了藤甲的价值,这个根本不用翻译。

藤甲内衬用得是一些土布下脚料,很快就有和日本人交易过的聪明人,提出内衬应该是鹿皮的......我去,事还挺多?富裕如美帝大兵想要好点的配件都是自己掏腰包,何况现在一穷二白的穿越势力......统计一下,要升级版的有多少,自己派人回村报信,一副甲算上安装费是两张鹿皮,就近交到窑区,过两天领新款......

好吧,不用杀人烧房子就能哄骗土著乐呵呵交出鹿皮,这勉强算是穿越众比荷兰人高明的一点了。

闹哄哄的一天终于结束。第二天一早,军营中的两部士兵开始在操场列队。暂一营战士手持梭镖,统一戴斗笠,上身藤甲,下身七分裤,草鞋。

而30名陆军学员包裹得更加严实:纱罩斗笠,上身短褂手套,下身打着绑腿,脚上捆扎着布套和草鞋,全身上下没有露在外面的地方。

部队在一声电喇叭响亮的吆喝声中,开始开拔,目的地是——绕一圈回来。

......

没有经过训练,磨合的队伍,至少在穿越众这里,是不能派上战场的;哪怕粗糙如土著战士,眼下一样珍贵,有巨大的提升空间,调教成精锐战士后,能节省穿越众今后大量的人力物力,这一点很重要。

所谓精锐战士,要求其实并不高:能在17世纪被原始植被覆盖的台南荒野,配合好拿着aK的主力行动,当好辅兵,就oK啦。

这个小目标,从今天开始执行。

暂一营的士兵首先要学会的是行进队列。他们要学会保持单列或者双列行军,并且根据口令随时启停。穿越众对他们的要求并不高,不需要步伐齐整的军列,只需要他们听懂命令,学会排队跟随,像大工厂里排队吃饭的工人一样,有基本的秩序就可以。

队伍开拔后一路向东,往岛内走去。沿途的速度并不快,每隔一段距离都会有提着头戴奔尼帽,身背步枪,手提短棍的穿越众军人维持秩序;队伍时常会根据大喇叭传来的命令突然停止,土著战士们在这个过程中,随着黑檀木短棍的问候,很快就学会了如何列队走路和跟随,暂停休息。

30个兴高采烈的学员跟在队尾——终于不用站军姿走队列啦!小伙子们腰间插着砍柴刀,脸上挂着笑容,他们踩着整齐的步伐,感受着脚下烧荒过后,新嫩野草的弹性,宛若郊游一般心情美好。

以赤崁新区为圆心的“腐地”政策,一直都在缓慢往岛内扩展。海岸附近的野草或者被烧荒,或者被割走做成草鞋,他们遗留下来的土地被撒上蔺草的种子。

内陆的灌木和林地遭到同样处理;蛛网一般的溪流正在被一层层整理清淤,架设简易木桥,填埋沿途死水潭。

所以,大部队今天的行动还是很轻松的,志在训练队形的军官今天没有增加什么难度科目,就是简单的让土著熟悉各种口令,熟悉队形,按照要求排队过桥,以及在选定的地点跋涉溪流。

队伍在半径不到5公里的“腐地”上绕来绕去,走了整整大半天,中午还吃了一顿战地竹筒饭:混合着蔬菜和鱼肉丁的米饭被填进竹筒里,每人出发前都有一个,中午部队就地生火,竹筒加热后就可以食用。

这种杂烩饭本身已经做熟,所以不用临时加水,在台南这种气温下略略加热就能食用,方便快捷,缺点是不容易储存,最好不要隔夜吃。

按照训练科目要求,队伍里今天一半人吃热的,另一半人直接冷食,吃完后所有竹筒丢弃,然后所有人在几个橘红色的折叠桶里给自己的水壶补充净化水。

下午临近回营之前,大部队还特意走出安全的“腐地”范围,去灌木,阔叶植物丛生的植被区小转一圈,赶在傍晚前回到营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