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英魂一铁甲 > 第777章 高卢鸡的中型战车——索玛S-35

第777章 高卢鸡的中型战车——索玛S-35型骑兵坦克

面对从村子里冒出来的法国坦克,鲁珀特肯·尼斯营长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应该趁着对方的队列尚未展开时果断主动出击,而正面冲击敌军,装甲部队常用的一字线型队形,当然是非常合适的进攻火力队形了。

此时,汇聚靠拢的几十辆德式坦克在完成编队后,马不停蹄的向着对面法国守军坦克群发起了攻击。

汽油发动机在轰隆隆地响着,一辆辆的Ⅰ号、Ⅱ号轻型坦克以及少量Ⅲ号中型坦克,正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前冲锋。

一名名位于车内的德军坦克手,士气高昂的嚎叫着,准备用对方的鲜血洗刷一战以来的耻辱。

(各单位,自由开火!)“alleeinheiten,Feuerfrei!”

在允许攻击的指令下达之后,德军坦克已经开始在低档位行进中率先轰击几百米外的法军坦克,“轰!轰!轰……”的车载枪炮顿时发出接连轰鸣,一发发炙热的弹幕横扫向敌人的坦克。

不过可能是车里过于颠簸与调整射界的缘故,德军装甲群里装备有坦克炮的Ⅲ号、LT35/38等坦克第一轮集火命中率非常之低。

(没打中,车太抖了。菲普斯把坦克停稳,再来一发,这次一定要打中那辆法国佬坦克!)“lps,sesmalmüssenwirdenfranzsischenPanzertreffen!”

眼看自己车组当中的炮手方才失手没有打中瞄准目标,某辆Ⅲ号e中型坦克内的车长并没有焦急恼火,毕竟他很清楚想要在移动中开火精准地命中目标本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伴随着炮塔战斗室右侧的火炮装填手再次抬手将一枚37毫米的Pzgr型穿甲弹飞快地塞入了炮闩内,已然停稳了的Ⅲ号e那门坦克炮口处再度喷射出炫丽的炮焰。

好在这一次的穿甲弹成功命中了目标,可随后产生的跳弹流光却令该车组的几人都小小的诧异起来,他们试图击毁这辆距离己方不到千米的法军怪物的想法又一次失败了。

这时的德军车长还敏锐的发现,类似于于自己车组这种的情况并非个例,而是普遍存在在战场上的大多数事件。

这一刻,他明白了自己貌似发现了可怕的事实,那就是装备于己方坦克上的37毫米坦克炮明显在这个距离不够给力啊。

或许“37敲门砖”在对付装甲车或是其他轻型坦克时还够用,可一旦遇上对面那种法军的“迷彩怪物”时,自己Ⅲ号e座车上这门可怜的37小水管坦克炮似乎只能听个响而已。

同样,与这位德军车长一样在战斗开始后发现事情不对劲的大有人在,可他们面对这种突发情况一时之间也没有太好的办法,除了加快推进速度,企图用缩短距离增大穿深以外,也没有太多行之有效的办法,毕竟战斗才刚开始,绕后去攻击对方装甲可能比较薄弱的侧面根本不现实。

于是,接下来的装甲战就逐渐演变成了德军以进攻队形涌向法军坦克,凭借着优异的默契配合,开始有条不紊的相互攻击法军装甲部队。

也就是在这一边攻击一边试探的战斗中,经验丰富的德军装甲指挥官们很快分析出了法军坦克的优缺点。

首先,法军坦克目前一共出现有3种不同性能的载具,其中两种较为相像,应该是战前情报中的哈奇开斯h35与h39坦克,对方搭载的短37坦克炮(大部分都是一战货sa18,40年才开始生产的sa38实际装备比较少)没法破防己方Ⅲ号战车,并且表现出的综合性能比较一般,所以这两种载具也是己方现在可以勉强对付的法军载具。

而另外一种出现的法军坦克可就让他们有些头疼了,它们的车身主体像一块烤面包顶上加了颗迷彩色的樱桃,德军的穿甲弹轰在对方的车体和炮塔装甲上只能打出一阵乒乒乓乓的乱响,实际上却没有一处是被击穿,德军装甲指挥官们很快就发现己方的37毫米KwK35/36坦克炮在500米以上的距离对其的攻击根本无效,而对方却可以在更远的距离摧毁己方坦克,双方的战车性能差距清晰可见。

这种无法被德军击穿的坦克正是法军制式载具——索玛s-35骑兵坦克。

1935年,法**方提出,在D1和D2坦克的基础上,研制一种amc战斗坦克,最终由于国际环境因素,法**方直接指定了由法国索玛公司负责研制该计划。

1936年,这款名为s-35的中型坦克正式装备法军,直到1940年截止一共生产超过500余辆。

s-35中型坦克的战斗参数相较于同时期坦克而言较为优异,全车重量为19.5吨,乘员共计3人,其中是位于aPX-1/ce型单人炮塔的车长兼任炮手、车体前部的左侧驾驶员和右侧无线电员。

s-35中型坦克的主要武器是1门47毫米sa35型L/32坦克炮,在电动炮塔和L.76z型主炮瞄准镜的协同使用下,发射初速为700米/每秒的nILe.1935型被帽穿甲弹时足以在500米外击穿68毫米/90°的垂直装甲板。

辅助武器是1挺7.5毫米mac.1931型并列同轴机枪,携机枪弹1250发,使用弹鼓供弹,这挺并列机枪可相对于主炮左右各旋转10度,法军原准备在车长指挥塔上装1挺7.5毫米高射机枪,但由于车长的负担已经过于沉重,因此最终也未能安装上。

其中,s-35中型坦克除了炮塔为整体铸造以外,车体防护是由底甲板、前部甲板和后部甲板三大块组成,采用螺接结构。车体正面为复杂曲面造型的35毫米装甲,侧后装甲则是角度有限的40毫米。

发动机和变速箱位于车体后部,发动机在左侧,燃油箱在右侧,动力装置为190马力的索玛soma.8缸水冷汽油机,配套的行星齿轮变速箱设置6个档位,使得s-35中型坦克能够在公路/越野最高时速中跑出40公里/30公里的速度。

另外,s-35中型坦克还配有一套半自动灭火装置,设置2个热传感器和4个灭火器,当车内超过160°便会自动报警,提醒车组成员通过手动灭火开关进行处理。

悬挂装置采用平衡式悬挂,每4个负重轮为一组,共两组,最后的第9个负重轮是单独的。每侧有9个小直径负重轮和2个托带轮,诱导轮在前,主动轮在后。负重轮两侧有装甲护板,保养车辆时可用铰链向上掀起,车体和炮塔均为铸钢件。

加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方向盘驾驶方式和双流向传动系统,完全可以解释得通为什么有人说法国的索玛s35骑兵坦克是二战前期最强的中型坦克了。

这一点在此刻对面的德军装甲兵面前完全看的出来,要不是还观察到对方这种坦克的整体作战效率偏低和数量不多,德军指挥部估计都要下令暂时撤退以避开锋芒,等待空军支援了。

而在德军正在紧锣密鼓的分析对手的时候,法军一方的坦克车组们却根本没那么轻松了,没有像德军那样大规模装备车载无线电,导致此时每个法国坦克车组相互之间基本就是各自作战,加上法国坦克的特点就是“累死车长”,单人炮塔内的法军车长大多数人根本无瑕顾及到战场局势分析,更别提组织战斗队形和攻击方向了,只能选择各打各的,效率既较低又较差。

可尽管如此,处于守势的法军依旧展现出了值得称赞的英勇,根本没有出现被德军轻松打垮的迹象,反而有一种双方你来我往逐渐变成了僵持的迹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