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统计大明 > 第一千零四章合适和不合适

统计大明 第一千零四章合适和不合适

作者:怕起重复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0:45:41

第一千零四章合适和不合适

辩论第一节,王明芳得一分,接着进入第二块,工业发展方向的辩论,徐振刚再次站起来:“陛下,各位同僚,大明目前正在进行蒸汽革命,陛下努力推进工厂蒸汽机动力化。

这这样的大背景下,内阁应该以蒸汽机应用为主要指导方针,而不是以蒸汽机制造为主要方向。

众所周知,皇家科学院对于蒸汽机的革新已经到了第四代,而皇家科学院都表示整个技术已经处于瓶颈,很难短时间内取得突破,除非材料实验室运气好,发明更好的材料。

既然蒸汽机已经进入瓶颈,皇家科学院集中大明最优秀的工匠和新学人才都不能取得突破,内阁又何必急功近利非要推动这一块?

我们应该努力推动蒸汽机的使用,在使用的过程中让更多的人接触这个行业,接触蒸汽机,为将来的技术突破做准备。

而且推动蒸汽机使用,正是发展大明工业的过程,蒸汽机就是大明工业的心脏,只有心脏强大了,才能有强健的体魄。”

大明的医学解刨飞速发展,前几年就已经搞明白了静脉动脉的循环系统,并且明白了心脏的作用。

所以徐振刚引用心脏对人体的作用来描述蒸汽机对于大明工业的作用,在他看来是一件非常时尚的事情。

但是朱慈烺确一点没有觉得时尚,相反朱慈烺终于知道了为什么这几年工业部没有作为完全是皇家科学院和皇明商号在推动着大明的科技进步了。

这个徐振刚眼光不行,更准确的说是目光短浅,只能看到眼皮下那一点点利益,没有一点进取心!

蒸汽机应用还用你去推动?现在是造多少用多少好吧,很多商行为了早点获得蒸汽机恨不得派人睡到蒸汽机加工厂门口了。

现在民间都有人在研究新蒸汽机了,徐振刚还在想着推动蒸汽机应用!

王明芳自信的站起来:“对于徐相说的蒸汽机发展已经触摸到瓶颈这个说法我也不敢苟同。

皇家科学院说第一型蒸汽机改进已经很困难,已经研发到第四代,但是民间为什么又发明了卧式蒸汽机,虽然这种蒸汽机功率还很低,但是其在某些应用和性能上比起第一型都要好。

而且皇家科学院也在研制新型蒸汽机,据我所知目前就有水管和火管蒸汽机两个大类十几个衍生型号正在试制。

还有皇明造船厂在第一型型蒸汽机的基础上研制的船舶专用蒸汽机,这些都是对第一型的改进。

再说了,正是因为到了瓶颈,才更需要新的思想和灵感来打破固有思维,这也就是科研的意义。

科研不是循规蹈矩的记忆背诵,不是八股格律一样的有迹可循,他是一种灵感的爆发,想得到就是想得到,想不到你努力一辈子也想不到。

所以只有引导更多人更多工厂投身到蒸汽机的研制上,才能让灵感更有机会爆发,也许此刻还处于瓶颈只因为某人的一个新办法动力就变强了呢!

除了这一点之外,这一步的计划准确来说不是投入蒸汽机制造,而是投入机床制造业,内阁要尝试生产能造蒸汽机的机器。

这个产业还只是开始,是民间资本还没有涉足的行业,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个马车车轴,以前需要一个铁匠锤锤打打半天,反复测量反复锻打。

哪怕是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也需要半天以上的时间才能做好。

但是有了机床,只需要几刻钟就能又快有好的车好一个马车车轴。

机床工业的进步会促进蒸汽机的进步,蒸汽机的进步促进工业的进步,机床才是工业的基础,是核心。

而各领域的专用机床研究和配套的能源蒸汽机这些才是工业部推动的项目,徐相,您好像只看到了蒸汽机。”

朱慈烺跟孙传庭和赛伯温进行了一次简单的眼神交流,赛伯温轻咳一声:“王明芳胜,现在进行为政陈述阶段。”

徐振刚暗暗叹了一口气,终究还是输了,拱拱手:“陛下,各位同僚,王大人,工业部是陛下新创立的部门,在陛下南巡江南时才成立,后来复兴历工业司升格为部更是十相之一。

可见陛下对工业的重视可期望,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部没有辜负陛下的期许,从无到有,建立完善了大明的工匠评级体系,薪资标准体系……”

徐振刚对自己五年的工作进行了一次总结,说说功劳,展望一下未来,不过因为他的出身,他也不过是在现有工作上进行一些展望。

徐振刚原本只是徐启光手下的一个记录文书员,因为帮助徐启光整理过很多科学著作,还有技术书籍等等渐渐对机械产生兴趣。

皇明商号建立之后,当时的工部成立了一个火器研究小组,准备跟朱慈烺的火器作坊争夺大明新军下一代火器。

后来工部竞争失败,该小组也被解散,朱慈烺兼并了这些人,而徐振刚因为徐启光的特殊地位被朱慈烺看中作为工厂管理人员进入皇明商号中层。

之后皇明军火的生意是越做越大,生产门类也是越来越多,徐振刚赶上了这条升迁快车道,一路高升,负责机械设计作坊,也就是当时主要研究纺织机那些的作坊。

再然后朱慈烺南巡,在江南成立二十四司,当时二十四司的定为还很模糊,没有人觉得那是什么了不得的部门,很多皇明商号一个单独工业部的人都不愿意去东宫坐办公室。

毕竟坐办公室哪有搞生产挣得多。

徐振刚可谓是运气超级好,谁能想到太子回京城没多久就发生了兵变,二十四司摇身一变成了内阁。

徐振刚就这样完成了从一个记录小吏到十相之一的跨越。

而内阁之中这样的人还真的不少,也就是说这些人当时都不是朱慈烺手里最厉害的,朱慈烺手里最厉害的是那些经营商号的掌柜。

这二十四司司正大多都是适合当官的,但是不适合做生意的人被排挤出来的。

朱慈烺当时觉得适合当官的?这内阁不正是官么?他们不是正合适。

但是现在再看,在真正的人才培养出来之后,这些人还真的不合适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