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统计大明 > 第八百八十八章禹贡九州

统计大明 第八百八十八章禹贡九州

作者:怕起重复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0:45:41

第八百八十八章禹贡九州

端午节之后,大明最后一个改制卫所,西南的陵川卫改制为垦殖公司被派往莫卧儿地区,至此大明关内之地再也没有一个卫所存在。

七年的卫所迁移活动,大明先后迁移了两百三十六个卫所,涉及人口一千三百五十万人。

第一批前往东北的卫所现在不仅自给自足,每年的产出都有数百万两白银。

例如营口所,现在已经发展成一个人口三十万的大港,涉及运输、造船、原木、粮食、药材、港口、等等十几个行业。

随着最后一个卫所改制迁移,大明卫所制彻底终结,原本背在身上的负担,此刻已经变成大明新的造血机器源源不断的为朱慈烺输送着养料。

由卫所打头开发,百姓跟进的开发模式,先后吸引了三倍于卫所人数的百姓迁移。

加上大明这三年来的连续干旱,复兴四年,大明关内人口总数首次降低到九千五百万左右。

除了人口总数的降低,更严重的是大明工业人口和城市人口的飞速增加。大明紧紧排名前二十的大城总人口就突破了一千五百万。

而城市总人口超过了四千万,城市人口占比超过百分之四十。

部分山区,地质恶劣,灾害频发的地区,人口全部迁空。

其中山西陕西的黄土高原除了留下种树的百姓,几乎已经没有什么人口,山西总人口已经不足三百万,成为人口迁出比例最高的省份。

地租的一降在降,让不少地主选择抛售土地进城开厂,低价的降低,使得不少百姓进城务工两年回家就能买上一亩良田。

所以进城务工,从佃户变地主成为风尚,有些人没有去,那是因为贪恋国家工程丰厚的报酬。

大明现在基本上没有了官方的鼓励移民政策,但是前期允许垦殖公司自由招募的政策,导致即使官方不鼓励,百姓总还是被各种垦殖公司的诱惑给忽悠走。

除了几个工业强省之外,大部分省份都处在人口外流状态,尤其是中原干旱的省份,连续三年的干旱已经足够让人失去信心。

各种缺人,种植园缺少劳动力种地,工厂缺工人开动机器,矿场缺少矿工开矿,冶炼厂缺少人冶铁。

总之在单位劳动生产力低下的时候,增加人手无疑是增加产量的最好方法。

除了普及蒸汽机的使用之外,朱慈烺能选择的只有纵容奴隶贸易,只有大量使用奴隶才能填补人力的短缺。

当初讽刺欧洲人搞奴隶贸易的朱慈烺,不得不捏着鼻子认下这个腐朽肮脏的龌蹉贸易。

这也是明知道藩国甚至是部分大明赏金猎人会参与了奴隶贸易,朱慈烺都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原因。

不过有些问题不得不重视,那就是比例问题,过量的使用奴隶会导致汉人贵族化,社会的空心化最后往往会引发不可预测的恶果。

参照罗马的例子,奴隶制度必然会遭到反噬。

而大明汉人总人口区区一点六亿多,跟莫卧儿人相当,如果在算上昆仑奴和南洋西伯利亚和新大陆等地区的土著,大明占领莫卧儿之后汉人占据总人口的比例已经不足百分之四十。

如果任由这些民族无序繁衍,汉人能不能占据人口的多数,汉文化能不能继续成为统治级文化这些都是问题。

汉文化为大明的主流文化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主流并不是统治级,因为有主流必然有之流,混杂之后,主流必然被稀释。

朱慈烺都有点怀疑,如果不能把汉文化宣扬到全世界,那么即使完成了统一世界,那么这个世界也不是他想要的大明。

完成了对莫卧儿帝国的吞噬之后,大明消化不良的症状越来越明显。

首先是儒家登陆莫卧儿之后,跟佛家道家一起被贴上大明的标签,当地百姓虽然也不喜欢莫卧儿,也不会喜欢大明的异种文化。

佛教的十万狂信者登陆莫卧儿之后,不要说扩大势力范围了,就是恒河三角洲地区,不少次教派冲突中都不怎么占优势。

而儒家因为其晦涩难懂的话语,在加上复杂的文字结构,难以学习的语言,成为其普及的最大障碍。

当地贵族是愿意投靠大明,但是学不会,说不好,写不出,是横亘在他们面前的三座大山,朱慈烺必须用心经营,才能缓慢推进。

宗教这种事情是不讲道理的,他们狂热偏执,为了信仰,生命就变成了微不足道的小事,企图改变他们的信仰有时候比覆灭他们的国家还要难。

更加麻烦的是,大明从来没有涉足过这里,根本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以借鉴,而以往的让这些人心生仰慕主动去学,朱慈烺又嫌弃太慢。

还有就是莫卧儿划省的问题,还有随着大明的国土面积越来越大,省份的数量也突破了三百个以上。

首先莫卧儿地区按照规划至少要划分出三十个以上的省,因为和藩国领土犬牙交错,所以省份的大小强弱颇费了一番心思。

而大明持续增长的领土面积,导致内阁管理上任务太重,特别是海外地区,消息传递满,从京城到南大陆即使用上信鸽,一来一回也要一个月。

而大明消息传递用信鸽需要一个月的领土很多,至少东西南三面都有。

更不要说去监督,去督促管理了,哪怕军事上来说,如果非洲地区发动暴乱,大明即使从最近的莫卧儿地区调兵,最快也要两个月以上的时间才能到达。

所以内阁就在省的基础上提出了州的概念,这个州取自禹贡九州之意,按照内阁的预想,把关外的土地几个或者十几个几十个省化为一州,以州牧管辖,再由州向内阁汇报负责,能降低内阁的行政压力。

同时也能通过相似省份的结合,促进当地的发展,州牧手里的权利变大,仿照汉朝旧例之后更能维护地方的稳定。

朱慈烺看完这个之后,毫不犹豫的就给否决了,几个省设一州再设州牧,那这州牧跟一国皇帝又有什么区别?

这并不是什么好建议,在朱慈烺看来反而是动乱之源,典型的强枝弱干的慵懒之政。

至于管不过来,那是你们自己没本事,管不过来就多招人,细分责权,一个人干不完的活就找两个人,朱慈烺绝对不允许地方势力抬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