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统计大明 > 第七百三十五章崇祯迁居玉泉宫

统计大明 第七百三十五章崇祯迁居玉泉宫

作者:怕起重复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0:45:41

第七百三十五章崇祯迁居玉泉宫

对月他们的争吵,朱慈烺倒是没有先评论谁对谁错,争吵这是常态,理越辩越明,大家各抒己见,最后形成的计划才能漏洞更少。

就是效率有点变低了。

六月份的天气已经很热了,六月底,崇祯宣布迁往玉泉宫避暑,不出意外的话,他以后再也不会回到紫禁城。

所以这次皇宫内不少人都要跟着迁移过去,包括皇后和一众妃子,还有伺候的宫女太监等等。

玉泉宫经过半年的加速假设已经初具规模,为了防止外人打扰,在目前的核心区域修建了很高的宫墙,外围依旧在大兴土木。

朱慈烺打算把玉泉宫建成涵盖二十多里的一座宫殿群,把整个玉泉山和玉泉河都纳入宫殿之内,也算是保护了紫禁城的水源。

将来崇祯不再了,就把那里改造成皇家园林旅游区,朱慈烺去避暑游玩的时候关闭,等到朱慈烺不去的时候就开发给别人参观游览。

崇祯走的时候心里有些难过,大明已经不需要他了,没有他大明依旧运转正常,这不就相当于说他这十年辛辛苦苦兢兢业业的干了十年就是无用功么?

皇后看着整个皇宫神情也很复杂,自从政变之后,太子已经很久没有来给他请安了。

皇上倒是天天能看到,不过皇上每天阴沉着脸,再也没有当初的笑容。

朱慈烺躬身在一旁行礼,一副恭送的做派,这个皇帝像是他的麻烦又像是急于甩脱的包袱,而她这个母亲夹在儿子和丈夫之间左右为难。

崇祯虽然已经知道政变不是朱慈烺的本意,但是自己这个老子被儿子给夺取皇位,那自己这个儿子到底是杨广还是李世民呢?

崇祯是了解自己这个儿子的,要论好大喜功,其比杨广由有过之,但是自己儿子唯一的好处就是勤俭,不尚奢靡之风。

但是劳民伤财的工程也没少做啊!开局之年就修了俩运河,还是几千里之外的无人去,修河的工人都是几千里外迁过去的。

这个劳民伤财的劲头感觉比起隋炀帝来简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但是你说朱慈烺他好大喜功吧,但是他愣是忍住了打仗,至少这半年来没有看到打仗的趋势。

这和崇祯预计的有些不同,崇祯还以为自己这个皇儿上台第一个月就要打仗呢!没想到竟然忍了半年!

而崇祯期待的文官死谏,武将举起大义之旗,这些竟然都没有发现,哪怕你们失败了,被镇压了,只要有,也让他的心里好受点啊!

但是一个都没有,最激烈的抵抗就是挂冠而去!

这是什么行为!这是怂了啊!这是惹不起我躲得起么?

紫禁城坤宁宫的殿前广场上,崇祯看着停在那里的大明天子第一号车驾,这还是他第一次坐这个车。

曾经他还准备等祭祀大典,或者封禅的时候坐着这个马车威风凛凛的出巡呢!

没想到今天第一次坐竟然是从皇宫移居到玉泉宫。

据说玉泉山的泉水冰冷刺骨,那又如何?能有他的心冷么?

王承恩在一边恭着身子:“陛下,您小心台阶。我扶着您……”

崇祯狠狠的甩开他的手:“朕还没有老!”

王承恩讪讪的退到一边,皇后上前扶着他:“你跟承恩置什么气,这些天多亏了他陪着你下棋解闷,这份忠心更是难得……”

崇祯无奈的看了一眼王承恩:“大伴啊,朕记得你今年刚四十多岁吧?”

王承恩连忙回到:“是的,奴婢今年四十有三了。”

崇祯念叨着:“四十三,四十三,正是年富力强之时,大伴那,你是一个有本事的人,不如留在宫里,不去玉泉宫了可好?”

王承恩连忙跪下涕泪交流:“陛下,老奴哪里也不去,老奴就陪在您身边,您喜欢喝小米粥,必须熬到粘稠,您晚上批阅……看报纸的时候喜欢喝一壶碧螺春,每逢阴天你喜欢喝一壶小酒……这些只有奴婢知道,奴婢怕别人伺候不好您啊!

陛下要是厌倦了奴婢,大可以赐奴婢一条白绫,一壶鸩酒,奴婢死也不要离开陛下……”

崇祯感慨的叹了口气:“朕这一声阅人无数,最后都看错了!看错了!只有你,朕的大伴才是最忠心耿耿!”

皇后拉拉他:“好了,别说这些了,咱们走吧。”

崇祯哼哼:“走,快走!省得在这惹人嫌!”

朱慈烺在下边不知道该怎么接话,下面的士卒倒是一个个腰板挺的笔直。

崇祯上车之后,马车缓缓开动,禁卫军早已经清理了御街,马车上丝绸帘子被微风吹动,看着红墙离自己越来越远,繁华的京城街面也逐渐远去,崇祯心中更加失落。

皇后再一旁劝说:“臣妾上次跟陛下见识这京城的街面,还是在陛下在潜邸的时候,那时候陛下就喜欢偷偷上街,带臣妾吃一碗云吞面,了解市井民情民生百业。”

崇祯也被勾起了当初美好的回忆,忍不住往窗外看去,外面的街道上,人员川流不息车水马龙。

记得上次跟太子出宫,京城还没有这么多人,大家也没有这么开心,那个时候北面建奴屡屡范边,南边流寇肆虐,京城附近又旱灾导致大量流民聚集城外。

现在不一样了,整个大明一片安定,京城周边已经四年没有闻警讯了,离京城最近的敌人都被赶到了千里之外。

百姓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京城货物品类也多了,御街两旁多了很多以前没有的店铺,卖的东西有些崇祯都没有听过。

马车也不再是稀罕物,整个蒙古和辽东的马匹都被朱慈烺搜刮一空,建立了皇家的四大马场。

战马被关进马场或者发往军队,驽马被用来驾车,草原牧民每十人才允许有一批马,谁不服气,就是意图不轨!

在强大的军事威慑下,牧民乖乖的把多余的马匹换成牛羊和钱币盐茶等等日用品。

虽然马没有了,但是仔细一算竟然还赚了,因为朱慈烺并没有因为强征而降低价格,反而价格比市价还要高两成。

据说北海道牧场和济州岛牧场的战马存栏都超过十万匹,大明的战马何时这么阔绰过!

现在就连北方百姓都因此受益,马车成为了百姓出行的常见交通工具,尤其是欧罗巴马耕的引进。让马匹又有了新的使用方法,百姓不再因为养马而苦,因为这玩意竟然也可以耕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