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统计大明 > 第四百八十一章工业化

统计大明 第四百八十一章工业化

作者:怕起重复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0:45:41

第四百八十一章工业化

好在朱慈烺最近应为外贸许可证的事情跟江南不少商会都有往来。

而且随着新技术新织机的普及应用,纺织行业规模化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

其实在朱慈烺以前已经有不少江南作坊逐渐走向工厂化经营,也就是历史书上说的‘织户出机,织工出力。’

而不少破产的农户、无钱购买织机的织工,还有那些图省事的人都会选择这样的作坊去织布。

而这些织户作坊大的已经同时雇佣几百上千人。

不过没有先进的理论指导,一切都在摸索中前进,所以无论是效率还是管理上都还很混乱。

而且这些作坊紧紧是把机器聚集在一起,织工各自还是干着自己的活计,只不过是从以前自己在家干变成现在的聚在一起干。

所以生产效率也高不到哪里去,不仅生产效率不高,随着规模的扩大,反而应为机构臃肿降低了效率。

而大明皇家实验室改进的纺织机械除了效率更高之外,对于人的专注要求就更高了。

例如以前一人只纺一根线,那么她就可以随时去拿料,现在一下子纺十根线,那么其中一根缺料了,她就去拿,那么一大半的时间都会消耗在这些琐事上。

简单来说,大生产必然要促进大分工,工厂化生产之所以效率更高,其实就是时间管理。

把每一个步骤用时用工都精准的计算出来,然后在安排上合适的人去做,这样就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人的效率。

这些对于朱慈烺来说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统计学中有一个专门的分类‘工业统计学’。

而工业统计学中有:工业劳动统计,主要是劳动力的数量、构成、劳动时间使用情况、劳动生产率、劳动报酬及劳保福利等的统计。

工业设备统计,主要是工业生产设备、工业动力设备和工业产品生产能力等的统计。

当初为了写论文,朱慈烺可是去过好几个工厂‘勤工俭学’。

而所谓的工厂管理,工厂经营,这些朱慈烺虽然没有系统的学过,但是没吃过猪肉,难道还没有见过猪跑?

就算初期设计上有漏洞,只要慢慢改进就是了。

朱慈烺觉得如果想要稳定丝绵的销售,建立示范工厂就变得迫切了。

工业化生产效率提升,对原料需求量变大,到时候自然导致原材料价格上涨。

而工业化生产的高效率又降低了成本,这样布匹的价格就不会上涨。

当然这样做吃亏的可能就是那些仅有一台或者几台织机的散户,不过工业化生产自然会创造出新的就业岗位。

既然在家纺织不划算,还可以去工厂找活干。

虽然也有一部分人的利益受损,但是这是历史的必然。

现在自己动手改变,总好过列强用炮火打开国门逼着大家做出改变要好。

如果工业化从大明开始,那么以后就是大明的货物销售往全世界。

大家虽然短期看吃点亏,不过从长远来看,吃到发展红利,赚取全世界的钱之后大家的收入肯定也会上涨。

所以如果工业化是未来的必然,那么不如由大明来开启这扇大门。

想明白之后,朱慈烺把这个计划写在纸上。

然后继续想第三个建议杀人诛心。

清查科举舞弊不过是个由头,赛伯温的意思应该是控制江南科举,让那些亲太子的人有出头的机会。

这确实是一个好办法,朱慈烺从来没有高看过这些满口仁义道德的读书人,‘水太凉’‘头皮痒’这些又不是个别现象。

钱谦益历史留名,怎么其他那些投降的剃发易服的都可以忽略掉了么?不过是钱谦益名望大,官大而已。

就像现在朱慈烺新军威压江南,这些人不是一样屁都不敢放一个,一个个只敢跑到京城去跟崇祯哔哔。

所以朱慈烺相信,他只要是敢出题,下面的文人就敢考,只要朱慈烺给他们发证并且具有法律效力,那么他们就敢帮朱慈烺摇旗呐喊。

当然朱慈烺求的并不只是这个,八股取士有他好的一面,也有他不好的一面。

朱慈烺还是愿意这些官员多学点实践知识,而不是一群只知道之乎者也的酸书生。

不说其他,基础算学总要会吧,否则当官一任,被下面的人耍的团团转,一年收多少税发多少粮都不知道。

第二这刑名律法总该精通吧,地方官员往往有审案之责,你连大明律都不知道,你断个屁的案?

而且大明官员除了断案之外工作还多着呢。

在电视里,我们经常看到古代的知县升堂断案的场面。而且知县除了断案之外,似乎无事可做,实际上真的是这样吗?当然不是。

知县为一县最高长官,掌管一县政务,岂会天天断案、无事可做?

大明朝总计有一千一百七十一个县,每个县设知县一人,正七品,县丞一人,正八品,主簿一人,正九品,典史一人。知县的职责主要有:

负责县内所有赋税徭役,每年计算实际征收,每十年修造黄册一次,以核实户口、征调赋役,赋役按人丁田产有所区别。赋税有钱粮、布帛和各种货物的税收。徭役有力役、雇役和暂时借用的不固定劳役,都依据气候的好坏,地产的丰富损耗,人力的贫困富裕,进行调剂而平均分配。

年成欠收,知县要禀告府衙或行省请求减免,凡是赡养孤老、祭祀神祗、选举人才、宣**令、表彰良善、抚恤穷困、稽查保甲、严格缉捕、听讼断狱,都要亲自处理。如县内有产,可以登记纳贡。

县丞、主簿分别掌管粮马、巡捕等事务,典史负责收发公文。

所以紧紧会做八股文就想当个好县令,那根本是不可能的,所以明末之后师爷大行其道,这完全就是因为这些人读书读傻了。

而除了算学和刑律之外,统计学要学吧,没有统计学,这些人当官连个统计表格都看不好,连个人力统计赋税统计徭役安排都做不好。

除了这三项之外应急处置要学吧,发生灾害的时候,才能正确应对,不至于因为不懂不会而造成更大的损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