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统计大明 > 第二百零二章蜚卫再现

统计大明 第二百零二章蜚卫再现

作者:怕起重复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0:45:41

第二百零二章蜚卫再现

李若琏因为一直是太子边的侍卫,所以近东宫并不需要解下兵器。

看到李若琏的佩刀朱慈烺这才想起:“对了,孤为锦衣卫准备了一款新式火铳!”

朱慈烺走到架子边,打开上面的一个锦盒,拿出一支短管火铳,朝着李若琏扬扬手。

把火铳交给李若琏,朱慈烺才开始讲解:“这个是根据崇祯八年式火铳截短枪管,加装燧发机构研究的短管骑枪,适合马上使用,也适合城内短兵相接。”

李若琏摆动了一阵子抬头:“下这是骑枪?莫不是为骑兵准备的?”

朱慈烺点点头:“正是,不过现在咱们手里能放心的骑兵只有南镇抚司的锦衣卫缇骑,曹文诏那边的蒙古骑兵孤王可不想装备。

这次干脆先紧着你们,装备之后看看使用效果再决定需不需要改进,不要看这支火铳,它的有效程达到一百五十步,足够巷战使用。

采用燧发之后虽然发火率只有七成,不过比起火绳枪要方便的多了,一次发火不成功就拨动燧石弹簧再来一下就好,比火绳枪点燃火绳要快的多了。”

李若琏握住火铳:“臣谢过下,只是这个时候改用火器,臣手下是不是还要学习使用方法?这会不会耽误下的事?”

朱慈烺呵呵一笑:“这个火器配备之后,你们只当一次用品,主要还是用刀,完之后不用想着装填,你们面对的敌人也很少有大规模集中作战的,若是一百人一人一枪,对方估计不被全灭也胆寒了。”

李若琏这才松了一口气,要是直接把佩刀换成火枪,大家短时间内根本不会使用,那岂不是啥也干不了。

朱慈烺继续道:“这次休息的时候,我会让作训处的军官对你们集中训练火铳的使用和保养,这次去山西的路上也会有教官跟随教你们火铳的使用。

至于全面的学习,等你们从山西回来之后,在进行学习,你们最终还是要全面火器化的,佩刀以后只是辅助。”

李若琏抱拳:“下教训的是,臣一定督促手下学习,不让下失望。”

见太子提起山西之事,李若琏也顺着问道:“下,这次山西之行是不是跟江南一样?”

朱慈烺摇摇头:“这次不一样,谋逆是大罪,叛国也是大罪,但是相比谋逆我更恨叛国,而且这些人不仅出卖了大明,更出卖了我们全体汉人,此类人孤称其为汉,为民族罪人。”

朱慈烺冷冷的道:“这些人不仅要写入传记碑文遗臭万年,更是三族尽诛,九族全部发配荒岛,所有涉及人员绝不姑息!”

李若琏也知道了朱慈烺的意思,江南粮商谋逆案,朱慈烺也只诛杀了首恶和各家家主族长等参与人员,流配也只涉及三族血亲。

但是这次显然太子是真的恨到了极点,不仅三了三族,还发配了九族内的所有人。

要知道减轻刑法的事,就是朱慈烺跟崇祯提出的,只要不是十恶不赦之罪,一般都只流配劳役。

朱慈烺想了一下道:“这次事特殊,你们抄家之时一要防止对方逃窜出山西,若是他们北上,可能会逃亡建奴领地,到时候对大明可不是什么好事。”

李若琏连忙回答:“下放心,这些人打的那些老鼠洞,我们都摸清的差不多了,而且这次我们人手充足,准备时间久,保证不会有漏网之鱼。”

朱慈烺嗯了一声:“这次行动你还要配合蜚卫,蜚卫做什么你们不许过问,只管配合,这涉及孤王的大事,一切以保证蜚卫的任务为主,哪怕对方让你放了汉中的某人或者杀掉你都不要犹豫。”

李若琏愣愣的抱拳:“是,谨遵太子吩咐。”

朱慈烺看他一副好奇的样子,朱慈烺冷冷的道:“你最好什么都不要问,什么都不要查探,知道的多了对你没有好处!”

李若琏连忙抱拳:“是,臣知道了。”

朱慈烺望着窗外:“起风了啊!这个冬会很长,很长,但是只要熬过去了,那就会很暖和很暖和,李若琏啊,这次山西之行结束之后,你立刻回来去东边。”

朱慈烺看了看李若琏:“只要这次的事办好了,孤给你请一个爵位回来。”

李若琏作为一个报人员,他敏感的感觉到,太子的东边的事跟蜚卫一定有关系,但是想到太子刚刚的警告,他又把话咽回到肚子里。

他斜眼看了一眼桂喜就像一个木偶一样站在那里,桂喜比起魏平安来,要呆滞的多了,但是一项是太子下的第一心腹的魏平安已经几个月没有出现在太子边了。

外界都传,是因为魏平安挣功心切,惹得太子大怒,直接赶出了东宫。

但是李若琏确知道,魏平安是接了太子的密令,去山西接管了蜚卫。

蜚卫并不存在与任何的东宫典籍,账目也是从太子手里单独列支,可以除了他们自己之外只有太子承认他们的存在。

蜚卫也并不是这个特殊卫所的真正名字,他们自称锦衣卫,挂靠在南镇抚司,但是确并不受李若琏管理,甚至李若琏都无权知道对方再干什么。

一开始李若琏以为这是朱慈烺培养的心腹,类似于杀手之类的人物,但是一次偶然翻起山海经才大概知道了这个部门可能干的事。

《山海经》言:“太山上多金玉桢木。有兽焉,其状如牛而白首,一目而蛇尾,其名曰蜚。”

《山海经》——卷四.东山经.东次四经记载:“又东二百里,曰太山,上多金玉、桢木。有兽焉,其状如牛而白首,一目而蛇尾,其名曰蜚。行水则竭,行草则死,见则下大疫。”

所以李若琏大概猜到,太子下的这个蜚卫可能跟瘟疫研究有关,只是瘟疫研究不是有皇仁堂的大夫在做了么?

太子为何还要专门设置这样一个卫所专门研究这个?答案已经呼之出了,不过这种事真的不适合出来。

而且作为大明的太子,私下里干这个事,要是被捅出去,那必然是朝野震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