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统计大明 > 第一千五百章知足者常乐

统计大明 第一千五百章知足者常乐

作者:怕起重复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0:45:41

第一千五百章知足者常乐

统计大明

杜远图看着这个县长摇晃着带着酒过来:“地瓜烧,这可是十年前福建产的老地瓜烧,说起来咱大明所有的地瓜可都是从这边引的种。”

一边的吴百户点头:“这事我知道,我还参与了呢,当年太子殿下一声令下,我们这些人就南下收集地瓜和玉米运往北方试种。

靠着这个功劳我这代百户职位才升级成百户。”

杜远图有些意外:“您十年前就是百户了?怎么这些年都没有升职么?”

吴百户摇摇头:“后来我就在这边负责引种育种的活,虽然也有功劳,但再也没有大的升迁。”

村长翻翻白眼:“得了吧,要不是你自己喝酒误事,当初数次选拔都没有通过,怎么会到今天还只是一个百户?

说到底还是自己怂,没有进取心。

我们何尝不都是如此,这人啊要懂得知足,知足者常乐嘛,那锦衣卫指挥使只有一个,大明有几十万锦衣卫。

人人都想当,那也只有一个,有人当就有人当不上。

像我们这样当个普通人就挺好。”

吴百户摇摇头:“是啊,当初的时候想着自己人到中年了,老婆两个,孩子五六个,我要是有个三长两短,孩子怎么办,婆娘还不跟人跑了。

所以自愿留下来干这农民的活。

后来上面说到这边每值班一年能给一个学院名额,我这不是咬咬牙来了,虽然自己这辈子没有希望了,能给儿孙留几个进情报学院的名额也是好事。”

村长也点点头:“谁说不是呢。”

这个名额奖励杜远图还是第一次听说,其余九个人也都看了过来:“这个是怎么说,为什么有名额奖励?”

吴百户疑惑的看着这群人:“你们都不知道么?

就是我们这些军官在这边值班,每一年可以获得一个推荐名额,相当于勋爵待遇,下面的基础士卒每完成三年的驻防也会获得一个。

这个是陛下的恩赐奖励,同时也是对大家的拉拢,你懂的。”

杜远图大概明白,所谓的拉拢意思就是这种给儿孙的好处,那自然要建立在大明越来越好的基础上,同时这个父辈也不能有什么污点。

这不就相当于是对人员的另一种约束了,为了子孙也不能干违背大明利益的事情了。

显然要是有这么个好处,那么还有人试图背叛,那么这个人要么就是没有传承家业的孩子,要么就是家族的孩子太多大明给予的这种好处落不到自己孩子身上。

杜远图打量着吴百户:“既然有这么大的好处,那吴百户为什么要离开海岛呢?这种机会可不多啊。”

吴百户摇摇头:“主要是我们家现在已经有四个名额了,不仅够用还有富余。其次在这岛上驻守了四年,家都没有回过。

我也不想等明年回去,家里媳妇给我生个三岁的大胖小子。”

离家五年老婆给生个三岁的大胖小子,这是锦衣卫常见的调侃话语。

据说当年新军成立的时候,还出现过因为士卒长时间没有回家,家里把士兵的媳妇跟小叔子接种好传宗接代的事情。

后来大明军人事务部逐渐完善,讲究的是活要见人,死要见尸,每年都要跟家属通一封信,哪怕是保密部门,不能泄露自己的位置和工作,也可能聊聊家常抱抱平安。

不过吴百户这个担心就没有办法了,报平安是报平安,老婆出轨是出轨,这事是避免不了的。

因为大明军中和锦衣卫的军饷都非常高,基本上一人军饷养活一家子完全没有问题,这就导致有一部分女子不事生产,每天吃喝玩乐。

所以锦衣卫每年都要协助军部处置一批这样的涉及军人的案件,也有一部分是涉及锦衣卫的。

虽然陛下明确规定这种事是犯罪,要坐牢,但总有人喜欢用下半身思考。

吴百户的担心成立,调离的理由也充分且经得起推敲。

只不过作为一个百户把自家的私生活放在一大帮人的正式场合上说,怎么看都有一种刻意的感觉。

难道他是故意这么说的?为什么?既然没有心虚,又何必爆出这么大的料?

吴百户的话引起下面的人一阵唏嘘,尤其是那些离家久的,心里难免戚戚然。

好在这个时代的子女多跟父母生活在一起,而且贞洁观念也是深入人心,有爸妈帮忙看着,出问题的还是少数。

村长拍了拍吴百户:“这有啥,你这是解脱了,回去之后找个县当个做堂百户,然后剩下的十几年等着退休就是了。

我这老头子这辈子就跟这岛耗上了,一开始还激情慢慢,但是现在,老头子也是感觉寂寞啊!”

吴百户哈哈一笑:“你家你婆娘和你大儿子都是实验室的人员,那都是科学家,咱们羡慕想生一个还生不出来呢!

你这就是嘚瑟!咱们这么多人待在外面,更多人在外围提供后勤保障和安全保护,大明除了皇宫就你们这些搞研究的保护规格最高。

这是身份是地位,要不然怎么轮到你当这村长。

你家人都在这,急个啥,每月不是还有两个月的旅游假期么,就算是在爱我,你也不能天天出去玩吧?”

村长摆摆手:“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你看着我们家都是搞科研的,实际上他们的危险你们想象不到。

算了,不说也罢,以前我也有雄心壮志,但是现在年龄大了,我也就看开了。

记得报纸上说过,人这一辈子要接受三个平凡,这样才能获得知足。

小时候要接受父母的平凡,长大了要接受自己的平凡,年纪大了要接受儿女的平凡,这就是中庸之道。

以前读的时候感觉这些话暮气太深,现在真的到了这个年龄再读的时候,竟然颇有一种知道太晚的感觉。”

吴百户也叹了一口气:“是啊,人最难接受的就是平凡,谁都以为自己是出将入相的料,但是到最后要不是托陛下的福,咱们更多人怕是连吃饱饭都困难。

我们有幸生在盛世的大明,哪怕只是当个普通人一样是丰衣足食,比起乱离时期的贵人还要舒坦,该知足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