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统计大明 > 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大明的有钱人们

统计大明 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大明的有钱人们

作者:怕起重复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0:45:41

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大明的有钱人们

五月份对于大明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日子,因为按照传统节气,五月端午前后正是粮食丰收的季节。

虽然现在因为大明国土广大,很多地方的节气都已经不再适合二十四节气歌,也不再是五月熟。

但是民俗还有文化是不会变的,全球各地的汉人无不选择这个时候吃粽子,炸油角,炸糖糕,赛龙舟。

而且这个时间也是大明农业部的重要日子,很多相关农业的政令都会在五月出台。

尤其是今年,更是让百姓翘首以盼。

因为往年这个时候都是皇明商号出台粮食收购价,虽然每次的差别也就是几文钱到几十文的浮动,但一分一文放大到几千几万几十万斤粮食的时候也是一笔大钱了。

今年因为陛下出了圣旨,今年的关内战略储备库交给内阁经营,所以内阁会出一个粮食收购价,用来替换战略储备库的存粮。

按照最终约定,皇明粮号把战略储备库交给内阁,为了平稳过渡,皇明商号需要分数年的时间,消耗掉库中存粮。

尽管朱姬润非常想把粮食卖给内阁,回笼一笔资金,但是内阁也不是傻子,粮食他们可以存,但是陈粮他们不要。

这几年的时间,皇明粮号要一点一点的把库存粮食拉走,即给内阁清理了库存用来收购粮食,又不会导致粮库里的粮食突然清空出现意外。

朱姬润最终也只能同意,毕竟这关内的战略储备库一出手,至少每年给他减轻了不少收购粮食的压力。

这相当于一次得到的钱变成几年陆续得到,也不算吃亏。

至于丢失的关内市场,这还要看内阁有没有那个本事争到了。

整个库存周期是四年,也就是意味着从今年开始内阁有五年的时间发展自己的粮食加工企业,五年之后粮食就是他们自己处置了。

要是自己消化不完就只能低价卖给皇明商号了。

就算内阁有本事完成粮食加工企业发展,那对于皇明粮号影响也不大。

卖粮食在皇明商号的食品工业体系中利润只是一小部分,就算是粮食深加工也利润不高。

因为这玩意很难垄断,粮食加工品不易储存,而且保质期短,所以不能长途运输,对于大部分百姓来说,为了吃一顿面条也不至于上一趟县城。

而皇明商号又不至于为了垄断市场在每个乡设立一个粮食加工企业。

不要说乡里了,就是县里和一般的州府,皇明商号都不设立粮食加工区。

也就是那些人口超过五十万的超大城市,还有那些工矿密集地区,皇明商号才会设立粮食加工厂。

所以辐射的范围有限,没有垄断市场,那自然就不怕出现新的竞争者。

实际上粮食生意的竞争一直存在,而且很激烈。

原因很简单,皇明商号是定价销售,全国统一价格,对于一些产量大户来说,这个价格跟收购价之间的差价,皇明商号能赚得,他们自然也能赚。

而且他们做生意又不像皇明商号那么死板,便宜几文钱他们也卖,还能送点东西,把不好卖的粮食当赠品。

而皇明商号就不行了,为了防止贪污等问题,这价格是定死的,不能轻易改变。

粮食这个东西,普通百姓都能分辨,是好是坏一眼瞧的事情,所以其他粮商一样的粮食人家便宜,自然就争走了不少顾客。

所以皇明粮号现在的作用主要是消耗粮食战略库存,出售一些其他的食物例如腌肉腊肉火锅底料,罐头食品等等。

而对于内阁来说也没有损失,甚至都是纯赚的,因为这个钱不用内阁出,而是从个人所得税收入出。

而个人所得税是新税种,等于增加了内阁税收,又是专款专用还不用被军部分。

这个钱可以用来收购粮食,可以用来修建修理战略储备库,可以用来建设粮食加工厂,这些产业又能安置工人还有不少官员。

这个钱第一笔是由大明的那些巨富和犹太人出的,所以大家都眼巴巴的看着内阁到底能收多少税,粮食收购价格能定到多少。

这个粮食收购价并不一定是所有百姓都会把粮食卖给战略储备库,但是这个价格确有这价格指导意义。

官府以这个价格收购,你其他粮商要是想收,那自然要给一个比官府的价格高一点的价格吧。

所以当犹太人排队开始上税的时候,大明一片欢呼。

官员中有一部分也是不舒服,那就是家里有家产的家族,这些官员有一部分是自己是巨富,有一部分是家族是巨富。

但是大家都没有啥好说的,要说地位高吴启晨等内阁大佬纷纷都纳税了,你还能比人家地位高?

要说纳税多,那朱姬润和陈子龙等真正的巨富纳税甚至超过千万两,谁还能比他们有钱。

陈子龙当初作为松江府纺织协会会长,大明第一批获得海贸许可的商户,主持第一届皇明博览会的巨头,那真是大明数得着的富豪。

而且作为下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者,也已经是稳稳当当的是下一届内阁首辅。

朱姬润更不用说了,作为皇明商号的大总管,自己家的运输生意也是大明除了皇明运输之外最大的运输公司。

人家下一步的目标是成为一个全球化的物流公司,也是大明第一个用热气球作为运输工具的超级公司。

除了这两位之外,大明还有很多隐形的富豪这次也纷纷展露头角。

例如金矿大公赛伯温,港口大公李通,海运大公郑芝龙,酒店大亨李若琏等等。

赛伯温的封地就在金山,按照陛下的规定,封地内的矿产是属于私人财产,唯一金银等贵金属需要和皇家一起开采,只能出售给皇家。

赛伯温的封地不大但是很幸运发现了三座金矿,每年淘金收入就价值数百万两。

李通的封地在巨港,作为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港口,其优势的地理环境,加上其潜心经营,各种优惠政策,让那里发展迅速,而且其敏锐的意识到香料贸易的潜力,把那里建设成为了南洋最大的香料转口贸易中心,最大的香料种植基地,也成为巨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