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统计大明 > 第一千四百六十章民以食为天

统计大明 第一千四百六十章民以食为天

作者:怕起重复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0:45:41

第一千四百六十章民以食为天

看书网.,最快统计大明最新章节!

经过海军的极力争取,复兴十二年四月二日,大明第二批帝国级战列舰开工,而且一次建造三艘。

如果不出现意外,在一年之后在第二批战列舰下水之后,新的一批将会立即铺设龙骨,数量也会增加到六艘。

确保开战前大明帝国级战列舰的数量达到十艘,而且以后每年以不少于十艘的数量开建,一直到大明完全胜利。

同时建造三艘帝国级战列舰,对于天津造船厂来说已经是超负荷的运转了,整个天津造船厂不得不提前进入战时状态。

三班倒,人停机器不停,战列舰建造所以物资供应的优先级为最高。

而明年的六艘帝国级将会有四艘在天津造船厂建造,一艘在金州造船厂一艘在胶州造船厂。

为了整个造舰计划能够顺利推进,大明将建立第四第五两个造船基地,分别位于秦皇岛和葫芦岛。

本来海军部打算选址在松江和珠江口的,因为那里造船业发达,工人和机器都容易采购,材料也能就近获得。

能够快速的建成投入使用,甚至完全可以购买有大船坞的船厂进行改建,加快建造效率。

即使将来战争结束转产,这些地方因为靠近市场造商船也容易销售。

不过朱慈烺直接给否定了。

大明军工企业有一个原则那就是不出渤海湾,这是朱慈烺对于整个军队控制的关键一环,不容破坏。

即使这样的布置不合理,不经济,甚至浪费资源,那也必须这样布置。

船厂不够,那就从渤海湾选址新建,秦皇岛和葫芦岛之后,渤海湾还有登州和威海卫这些地方也能造船。

本来胶州港建立造船厂就是朱慈烺接受的极限了,现在军部还想搞到长江和珠江去,那绝对是不可能的。

而且大明的高精尖科技都在京津地区,秦皇岛和葫芦岛都是京城往海参崴港铁路线的沿线城市,又是沿海城市,海运陆运都非常方面。

那边临近深海,又深居渤海腹地安全性上更有保障。

这两个船厂规划的是用来建设护卫舰后期也会具有建造巡洋舰的能力。

至于战列舰,就不至于再开新船坞了,大明天津造船厂,加上胶州造船厂和金州造船厂能建造五万吨级船舶的船坞有二十个。

足够支持大明整个造舰计划的需求,即使大明军舰再向前迈进一代,这些船坞依旧能够容纳。

而且随着科技的发展,蒸汽机马力的提升,建造更大商船的需求,这些船厂也有规划十万吨级的超大型船坞。

只不过以大明现在的龙门吊机水平,还有各种机械机床的制造能力还不足以支撑五万吨以上的商船建造。

除了战列舰加快建造之外,大明新一代巡洋舰的建造也被大大提速了,三个造船厂,同时开工十条。

因为新式建造法的研究,以后每四个月都会开工十艘,也就是说大明一年将会有三十艘巡洋舰下水。

经过海军的评估,大明的巡洋舰已经足够应对奥斯曼帝国的战列舰,即使面对欧罗巴的战列舰那也是一挑三以上的优势。

再加上帝国级战列舰,如果两年多以后真的开战,那么大明海军至少在舰船质量上能形成碾压优势。

现在朱慈烺担心的只是大明进攻奥斯曼帝国需要的时间,以及欧罗巴各国能够从这一战学到多少,对他们的造船和各种武器研究产生多少影响了。

按照军部的规划,整个作战时间将会分成三个阶段三年到五年完成。

这个时间的弹性最终取决于苏伊士运河拿下的时间。

有了帝国级战列舰之后,大明对于苏伊士运河的要塞进攻计划信心立刻倍增。

测试之后发现,奥斯曼帝国在苏伊士运河要塞安置的最大口径要塞炮,在他们布置的位置,很难击穿在苏伊士运河中航行的帝国级的侧面装甲。

而大口径要塞炮的射高有限,根本不能够到帝国级的甲板。

除非出现两发炮弹同时落在同一个位置的极端情况,帝国号的侧面装甲才有可能被击穿。

这个概率不到十万分之一,也就是说整个要塞攻防战期间奥斯曼帝国的苏伊士运河堡垒群可能都拿帝国号无可奈何。

帝国号解决这些重炮阵地,在苏伊士运河中,那就是一炮一个的样子。

参谋部队整个苏伊士要塞战局最乐观的估计是七天击毁所有要塞,半个月完全占领堡垒群,并且恢复通航。

甚至有些参谋建议,打通苏伊士运河之后,直接主力舰队围攻伊斯坦布尔,迫使奥斯曼帝国无条件投降。

只不过大明要的不是奥斯曼帝国的投降,大明要的是占领,是完全的征服,所以速胜也就意味着后期的维稳压力巨大。

还不如直接一点点把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消灭干净,把所有反抗者击杀在战场上,这样后期维稳压力就小的多了。

随和两年半的推断被朱慈烺同意,整个大明的战争机器运转明显加快了。

按照计划,今年开始大明就会延长士兵的服役时间,明年开始新兵招募会更多,所有军队都会保持满编状态。

而各军工厂也会在今年陆续进入战时状态,为这一战储备武器弹药和物资。

战争准备加快,最难受的就是吴启晨跟朱姬润了,两个人一个掌握内阁预算,一个掌握内库预算。

军队准备加速,那就意味着军费飙升,内阁不得不提前拨付今年的预算优先供应军队,而差额的部分则由内库拨付。

到了四月底的时候,吴启晨和朱姬润就因为拨款问题大吵了三次,小矛盾更是每天都有。

终于到了四月中旬的时候双方因为夏粮储备问题闹的不可调和,跑到了朱慈烺面前。

现在大明粮食储备一直都是皇明粮号负责,皇明粮号是大明最大的粮食收购商也是最大的销售商,要是算上各垦殖公司的股份,他甚至是大明最大的粮食生产商。

朱慈烺知道一个道理,民以食为天,所以从朱慈烺掌握皇明粮号开始,大明的稻米和小麦精粮出售价格一直维持在一两银子一石,收购价也是在六钱到七钱之间波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