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统计大明 > 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奥斯曼帝国的真正实力

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奥斯曼帝国的真正实力

统计大明

朱慈烺正在批阅军部的军队调动方案,外面锦衣卫递上来一份密函。

朱慈烺打开微微一笑,施琅已经开始劝说其叔叔施福退出现役,施琅给出的承诺是,如果施家能够搏一个封侯封地的话,那么施琅将会把封地中百分之十的股份交给施福那一支管理。

施福也自认为自己的能力不如施琅,所以已经意动。

而施琅的弟弟因为能力问题一直没有什么成就,所以施琅打算让对方转到后勤工作。

而施琅的父亲,因为年龄大了,施琅希望其能提前申请退役。

这么一番操作之后,施家在大明军中高层就只剩下施琅这么一个了,施琅更是为此散尽家财成立了施家航运公司,为退出海军的施家人谋一条生路。

朱慈烺看着对方的举动,心里不仅没有变的踏实反而对施琅更不信任,这种为了自己的前程宁愿放弃所有的人才更可怕。

而且施琅这种行为让他背负了更多的希望,整个家族的命运系于他一身。

如果失败了对大明没有啥影响。

但是如果要是成功了呢?

那么多族人的退出就是为了让他功成名就,那么掌权之后,族人会甘心当初付出的一切不求回报么?

就算施琅许诺封侯之后有什么封地封赏之类的。

可是就有人只顾眼前利益,只想尽快看到收益。

施琅因为当初截断大家的前途,心中难免有亏欠,到时候手一抬,眼一闭,那大明的大量利益不就被出卖了。

对方打的是好算盘,但是朱慈烺确不会如对方的意。

放下情报继续观看军部的调兵方案。

军部初步的调兵方案是打算在埃及和也门地区同时部署兵力。

但是因为路途原因,单纯的步兵难以快速的穿插到苏伊士运河区,而骑兵又没有进攻要塞的能力。

所以军部提出了骑马步兵的方案,先由步兵骑马到达苏伊士运河区,然后控制当地有利地形港口,再把更多的军队和重武器运送上岸。

这样避免了登陆战的大规模损失,缺点是整个计划可能因为陆地行军给对方足够的准备时间。

因为就算是骑马,从埃及地区到达苏伊士直线距离也有两千里,而从也门进军的直线距离是三千里。

就算是骑马全速奔袭,埃及方面也需要十天的时间。而也门地区的士兵则需要半个月以上才能到达。

这个效率完全比不上直接登陆。

所以这个计划被否决了,这次的是新的调兵方案,这次则是打算海陆并进。

海军直接在西奈半岛和埃及靠近苏伊士运河的地区强制登陆,而最优的选择就是在苏伊士湾。

苏伊士湾宽度有四十里左右,长度有四百里,连通红海和苏伊士运河。

因为火炮制造技术,奥斯曼帝国没有能力对海湾进行封锁。

即使对方最大的大炮,射程也不过十五里左右,也就是说在海峡两岸布置炮兵阵地,苏伊士湾还有十里左右的安全通道可以通航。

况且奥斯曼帝国方面没有在苏伊士湾两岸布置重炮阵地的打算。

不过考虑到被强制登陆的可能,奥斯曼帝国在苏伊士湾的主要港口都布置了一千人到三千人不等的军队。

并且根据地形和防守难易程度在这里设置了小型火炮为主的炮兵阵地呵呵堡垒。

一旦被攻击,足够支撑到苏伊士地区的援兵或者埃及地区的其他援军增援。

看着是成体系的防御。

然而根据军事情报部的资料,这些地方因为远离奥斯曼帝国核心区域,当地的工程又是丞相派人转包给了埃及的一个工程队。

这个工程队曾经参与过苏伊士运河的修通,技术和实力都是没有话说。

但无奈丞相太贪婪,每年拨付的款项有百分之四十都落入丞相自己的腰包,剩下的转包人在层层克扣,还要送礼等等,真正用到工程上的钱还不到十分之一。

所以这些外部堡垒和炮台基础设施一塌糊涂。

不仅是堡垒和炮台不靠谱,对方选择的军队也不怎么样,因为这里是埃及的辖地,所以奥斯曼帝国只在苏伊士运河区部署了自己的军队,其余的军队都是埃及本土的土著军队。

这不管是一千人还是三千人,防守的守军很多连火炮怎么开都不知道,甚至有些人都没有见过火炮。

因为炮台上的火炮也被贪污了,剩下的要么是生锈不能用,要么就是木头炮石头炮等等。

按照军事情报部估计,这些炮台的火炮能打响的不到十分之一。

面对这样的守军,军部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那就是在苏伊士湾强行登陆,迅速出兵攻击苏伊士运河侧翼。

而从埃及南部来的士卒,则改为小股精锐部队顺着尼罗河一路向下,优先占领尼罗河三角洲,然后对苏伊士运河地中海入海口段发起进攻。

阻挡对方援军从地中海入海口增援苏伊士运河。

这样即使因为对手截断苏伊士运河,导致地中海地区海军无法进入,大明也可以依托亚历山大港的造船设备迅速对俘虏的奥斯曼战舰进行修整改造。

同时吸引地方的海军,降低苏伊士运河区的压力。

与此同时,从也门地区突击的陆军攻破麦加之后,直接奔袭大马士革,截断对方援军的来路。

整个苏伊士运河进攻计划就是这么一个主框架,剩下的就是各个战场的布置,还有需要的兵力数量等等问题了。

朱慈烺看完一遍之后,没有发现什么大问题,直接批准了调兵和作战准备计划。

这么看奥斯曼帝国的防御,感觉就跟后世的满清末期似的。

看着万里海疆布置的防御稳固,帝国强大,拥有百万士卒。

但是最后被英格兰人按着头暴打一顿,那沿海的炮台更是形同虚设,一路占领了镇江截断了满清的漕运,导致满清迅速和谈。

奥斯曼帝国这边难道也是这么一个外强中干的状态?到时候会不会大明辛苦辛苦准备了十年,结果发现大明只需要派出几万兵力,这么一个强大的帝国轻轻一推就倒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