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统计大明 > 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对联和人

统计大明 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对联和人

作者:怕起重复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0:45:41

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对联和人

老大刚说完,就看到后面跟着的王之谦朱慈烺和崇祯几人走进来,一家人停下碗筷战了起来,老大挠挠头:“刘哥这是干嘛?”

刘十三摆摆手:“没啥,你们坐,就是这两位贵人随便转转看看你们是怎么过年的?

这还没有过年火锅已经吃上了?还有羊肉?这是菠菜、生菜、白菜、蘑菇、粉条还有香菜,青菜可不少啊!”

大哥也有点不好意思:“这不是过年了么,今天难得闲下来,一家人一块吃顿好的,这是皇明商号的新大陆牛肉火锅底料,羊肉是口外刚到的活羊现杀,青菜是菜市买的。”

刘十三嗯了一声:“不错,年货准备的怎么样了?”

大哥拉开一旁的柜子:“准备好了,买了两条大鱼,四只鸡,四十斤猪肉,五香牛肉买了五斤,还买了五斤羊肉。二锅头酒也准备了十斤。

外面房梁上还吊着腊肉、腊鱼、腊鸡,青菜也准备了七八样。”

刘十三惊讶的看着这满满一柜子吃的:“你这比我家的还要多,你这是过完年不过了是吧?这么舍得?”

大哥不好意思的笑笑:“有些是自己买的,有些是老二家给的。

老二还给大人小孩一人买了一套新衣服,买了一万响的大炮,烟花啥的,打算两家一起过个热闹年。”

刘十三嗯了一声:“不错。”

三间房子,东西各一个房间,老大家五口人,两个大人三个孩子,大人住在东炕小孩住在西炕,正房和厢房之间的夹道里,搭建的有一个小厨房,两边都有,老大老二都是这么干的。

正堂里有贡桌有香案有中堂,中堂有一副对联“知足者常乐,能忍者自安,”横批忠厚传家。

一家人围坐八仙桌,涮着铜火锅,吃的满嘴流油。

桌子上小料就有五种,辣椒、芝麻酱、蒜泥、葱花、醋。

这个生活水平朱慈烺感觉后世普通人家也不过如此了!大明竟然真的能富裕到这个地步?

出了屋子刘十三摇摇头:“这老大一家,啧啧!真是好吃,当初老爷子走的时候,两兄弟分家,得到的都是一模一样的。

结果老大家现在吃光了家底,给人当伙计过日子,还是好吃。

老二用那钱做本,加上这些年的辛苦,挣下了西山一个煤场,听说在西山那边有起了一处宅子,有三进几十间房子,只不过那边孩子读书还有繁华不如这内城。安排老婆在这边照顾孩子。

平时寒暑假都是住在西山那边,这也就是过年回来。

你说都是一样的本钱,一个吃干抹净,一个确日渐的富裕,真是人和人不能比。”

朱慈烺这才点点头,这样才对啊!这总生活水平看着就不像平民百姓过日子,富贵人家也不过如此吧。

原来是碰到一个好吃的,那就正常了。

这种人说不上好坏吧,人家吃的是自己的,又不偷又不抢,你觉得省吃俭用是一种快乐,人家每天吃饱喝足大鱼大肉你怎么知道别人就不快乐呢?

只能说他跟普通大明百姓的价值观有点格格不入吧。

再次挑开老二家的门帘,夫妻两个正在教孩子读书,看到刘十三来了,老二的老婆立刻带着孩子去了里屋。

老二迎了出来:“刘哥怎么来了,快坐,红翠快给刘哥沏茶,哎吆您瞧我这眼,这后面三位贵人也里面请,红翠,快沏好茶,您们请上座。”

刘十三摆摆手:“不用忙活,我们就是随便转转,你家年货准备的怎么样了?”

老二呵呵笑着:“我们这小门小户的好准备,随便买点肉就算过年了,哪需要怎么准备,这不是都在那边放着,刘哥怎么想问这个?”

刘十三用下巴点了点:“这两位贵人相看看普通人家是怎么过年的,就是谁便转转,你家的年货放在那里了?给两位贵人瞧瞧?”

老二连忙拿过一个竹竿:“这不是在房梁上吊着么,一个是孩子贪吃,另一个也是防个老鼠啥的。

今年我打算跟老大一起过年,过完年去西山住一段时间,所以这边没有准备太多东西。

也就是几块大肉,炸的一点鸡呀鱼呀啥的,再搞点青菜,打算来客人了招待。”

果然从房梁上发下来的小竹筐里只有几样吃的。

朱慈烺打量着堂屋,跟老大家布局一样,只不过看着木材更好,家具更精致一点。

中堂上也是一副对联:

“勤俭持家久,诗书继世长。”横批吉庆有余。

果然通过对联就可以看出两家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不同。

老大讲究知足者常乐,老二说勤俭持家,两人虽然一个穷一个富,但是富的那个确没有穷的那个吃的好。

有句古话说得好“广厦万间,夜眠七尺;良田千顷,日仅三餐。”只要挣够了吃穿,你多出再多的东西那都是身外之物。

当然这份心态不是谁都能领悟的。

老二看着朱慈烺和崇祯两人打量着中堂介绍道:“这副字是家父所书,跟我哥的是同时所写。也是对我们兄弟的勉力。”

朱慈烺愣了一下,果然这知子莫若父,还是他们的老爹知道他们的情况,这一副字既是勉力,又是对他们的一种劝诫吧。

想到这里朱慈烺忍不住看了一眼崇祯,如果让崇祯送给他一副字,不知道崇祯回怎么写?

崇祯听完也暗暗点头:“不错,老爷子字写得不错,而且很符合你们的性格和生活状态,也有对你们未来的要求,老大要求忠厚,对你要求读书,非常不错。”

再次出来,朱慈烺好奇问道:“要是让父亲送我一副字,父亲会写什么呢?”

崇祯陷入沉思,往外踱步念叨,走出了院子之后崇祯笑着回头:“回去之后我也送你一副对联。”

朱慈烺也跟着点头:“那我就等着了。”

两人也算解了心头的疑惑,百姓年过得好,那就代表平常不会缺吃少穿。

不过朱慈烺确从这次逛街发现,大明京城这居住环境可不怎么好,一家五六口挤在一两间房的这还只是开始,这以后住房不足肯定会越来越严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