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统计大明 > 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向心力

统计大明 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向心力

作者:怕起重复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0:45:41

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向心力

看书网.,最快统计大明最新章节!

吴启晨想到的并不是有便宜可占,沉吟良久之后吴启晨皱眉摇头:“回陛下,现在把缅甸和孟加拉湾区划为关内并不是好时机。

虽然一直以来大明关内关外的划分没有明确的界定标准,但最起码也要大明公民数量占据一个很高的比例才行吧?

这两个地区大明公民比例都不超过百分之十,如果划归关内,管理上会形成很大的冲突。”

这个事情朱姬润还真的不知道,给好处还有不要的道理?关内不应该是越大越多越好么?好奇的问道:“为什么会冲突?”

吴启晨见朱慈烺还在思考就跟朱姬润简单普及了一下:“关内地区的基础设施修建,例如公路、铁路、电报、学校、医院、堤坝等等这些都要按照高标准来。

而且是不计成本的投入,例如县县通公路,不管这个县穷富,人口多寡,道路情况有多复杂,只要是关内就必须通。

而关外地区的投资则要简单的多,除了军用战备需求,一切以收益情况和成本为核心,如果不划算,短时间收回不了成本,那么就不会投入。

陛下一直强调关内地区的基础设施福利待遇问题,要形成向心力。

如果像缅甸和孟加拉湾区这样的地方加入大明关内,那么就会出现大量的非公民享受到公民待遇,而因为地域的增加其余地区的投入必然下降,这并不是什么好事。”

朱姬润细细想了一下,好像还真的是这样,在看向朱慈烺,朱慈烺敲着桌子:“孟加拉湾区南亚各族人口合计超过三千万,其中当地土族人数最多达到八百万,缅甸也是一样。

如果大明要在当地达到人口优势,要么让当地的各族人口下降,要么就让大明百姓增多。

让人口下降是不明智的,孟加拉湾区经济这两年发展很快正是因为该地区的人口红利,驱赶人口肯定会导致经济活力下降。

而增加大明人口,要么从关内迁移,要么就是对当地土族等人口的转化。

因为该地区要经过西南高原,还有横断山脉的阻隔,陆上交通基础薄弱,只能从海上绕行,这对于百姓来说隔山隔海的迁移需要莫大的勇气。

如果转化当地土族又因为汉人人口的不足,转化的也不能太多。

你说的那种情况朕也考虑到了,想要破局自然不能按部就班的等,所以朕才有了把这些地方划归关内的计划。

划为关内之后,第一就是限制关外地区的非公民人口流动,第二就是因为提高了基础设施等急,划为了关内,所以对于大明百姓的吸引力就增加了。

而且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必然有很多商机还有工作机会,肯定能吸引一批关内百姓流向那里。

一面是人口限制,一面是鼓励流动,等关内人口多了,又可以转化更多当地人成为公民,这样之后当地的人口结构就会慢慢扭转。

扭转之后的人口结果,又能吸引更多的汉人百姓前往定居,从此形成良性循环。

如果我们什么都不做,这样的扭转至少要三十年到五十年才行。”

吴启晨想了一下:“但是那还是有这么多非公民享受到了基础设施的便利,这会不会对其余地区的非公民不公平?会不会因此抱怨?”

朱慈烺呵呵一笑:“这个只能说他们运气好吧,欧罗巴人有一句谚语‘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是有人就出生在罗马’。

我们不能因为他们享受到了好处就给予限制,当然有些只面对公民开放的设施还是要限制的。

但是像教育这种,教育的普及难道不正好降低了当地百姓申请公民的难度,增加的机会不就促进大明人口结构调整的用心?”

吴启晨没有再说话,朱姬润对于这种区划调整的政治行为也没有啥发言权,他只是皇明商号管事,不能干涉内阁事务,乱说话可不是好习惯。

朱慈烺站起来继续说道:“关内地区现在的出海口主要就集中在太平洋方向,这对于关内地区的均衡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长此以往,就会形成东面沿海越来越富,西面内陆越来越穷的局面。

所以缅甸和孟加拉湾区就是西南面向印度洋的出海口。

将来大明还要规划一条从西北地区连通印度河到印度洋的出海口,以此来平衡东西经济差距。

虽然这些地方因为地形阻隔打通这些通道非常困难,但大的战略方向要定好,只要找对了方向,那么剩下的就是遇到困难解决困难。”

吴启晨感觉这个重大战略规划不应该在这么一个小会议上提出,当然有了陛下的这个指示,他也就知道了接下来内阁的努力方向了。

只是这缅甸和孟加拉湾地区划为关内的理由还能理解,但是把南洋和南大陆也划为关内这又是为了什么?

不懂就要问,吴启晨拱手:“陛下,那为何要把南洋和南大陆划为关内的,要知道这两个区域地广人稀,虽然当地的汉人人口占据人数优势,但是当地的基础设施几乎等于没有。

而且地方实在太大,内阁要投入多少人力物力去建设?最后还可能收不回成本,这样的地区大家都不会乐意要吧?”

朱慈烺站了起来:“看问题不能只站在自己的利益角度去考虑,大明为什么要开发南洋?因为那里是大明藩国的集中地。

而且相比去高丽三国和倭六国积极融入大明的态度不同,那里的人,上到国王大臣,下到贩夫走卒,对于融入大明都不是那么积极。

原因是多方面的,文化影响不够,天高皇帝远,他们很多人根本不知道加入大明的好处,甚至不知道大明关内是什么样的。

这就要我们给他们树立一个榜样,一个身边的榜样,看得见摸得着。

这样才能增加其向心力,让他们尽快融入大明的大家庭来。

因为大明占领的南洋地区,很多都是南洋人自己都不愿意去的地方,贫困偏远,如果不把那里划为关内,大力开发,他们会觉得,大明的南洋还没有他们国内的条件好,那大明关内是不是就跟他们国内一样?

那还谈什么羡慕大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