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统计大明 > 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我就是规则本身

统计大明 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我就是规则本身

作者:怕起重复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0:45:41

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我就是规则本身

朱慈烺发现他在同一个错误上栽倒了两次,上一次是孙承宗,这一次是孙传庭。

就是因为信了后世传庭死大明亡的屁话朱慈烺才一路把孙传庭推上首辅的位置,从执政两年的情况来看,这位首相并没有改变其传统文人的思维。

而是很好的把这些隐藏了起来,但是藏的再好,一旦厉害相关,立马就漏了馅。

朱慈烺好不容易创立的集权局面,这家伙竟然想要撬动,这是在挑衅,是在找死!

等孙传庭走后朱慈烺敲着桌子:“让王国兴来见朕。”

不大一会,王国兴匆匆跑来,朱慈烺没有立刻开口,沉吟了半天才张口:“查一下孙传庭,注意不要影响内阁的正常运转,不要导致动荡。”

王国兴有些震惊,然后低头应是,乖乖的退了出去,桂喜也眯起了眼睛看着远处,看来孙传庭要下台了。

陛下有自己的长远计划,有自己的做事规则,例如不是非必要情况,不会轻易撤换内阁首辅,哪怕心里非常不悦,也会让对方干满五年,这个陛下在明里暗地里都曾经暗示过。

现在孙传庭被查,皇上想要查你,那没有问题也会有问题,只不过是找一个赶你下台的理由罢了。

朱慈烺继续敲着桌子:“让吴启晨来见朕。”

吴启晨作为统计部的部长,哪怕是内阁换届,他的位置也没有变过,因为统计是朱慈烺最关心倚重的部门,而吴启晨也是朱慈烺用的最放心的一个。

当初赛伯温之后,其实朱慈烺是最属意吴启晨接任的,只不过这家伙情商不高的样子,让朱慈烺担心他不能很好的带着内阁完成他的规划。

现在看来,这人情商高了也不是什么好事。

吴启晨来的不快拱手行礼:“陛下,臣去城东看新粮仓的修建情况了。”

朱慈烺嗯了一声:“新仓是大明的京城战备仓,也是往关外调度粮食的中转基地,以前放在通州是借着运河便利,现在改到城东,为的是借助铁路的便利。

这以后大明很长一段时间里,铁路修建都会以京城为中心向外延伸,那里不仅关乎京城的粮食稳定,也关乎整个大明的粮食稳定,所以新仓的事情才让你亲自监督。”

吴启晨低头:“臣,知道,新仓现在已经建设过半,主要是修建直达仓储区的铁路耽误了一些时间,这种大型货运站的设计对以后各地货运中转站都很有借鉴意义,所下面的人反复讨论确保能够适用更多的情况。”

朱慈烺抬头问道:“第二个五年计划已经执行了近两年,各项工程完成的都怎么样了?”

吴启晨没有什么犹豫:“大部分计划都在按照预计推进,只有铁路的修建和有线电报系统的架设等少数工程因为对技术难度认识不足,进步耽误了。

其中粮食存储任务完成的最快,已经完成了计划的八成,按照目前的形势来看,五年计划完成的时候粮食存储计划将完成百分之三百。

其中钢铁产量增加由以前的大规模建设小高炉小平炉改为现在的主要建大型高炉平炉通过技术创新来实现产量的增加。

虽然进度只完成了百分之三十,但经过一轮技术革新之后,后面会迅速最赶上来。

煤炭方面,现在主要推进的就是为蒸汽动力船舶补充煤炭的港口,经过探矿队的不懈努力,已经先后发现了流北、巨港,等一批有优质煤港口。

其余的港口也在积极的进行煤炭补给码头的改造,五年内建立环球煤炭补给港口计划能按时完成。

……”

朱慈烺满意的点点头:“很好,最近多关注一下五年计划的事情,这个关系到大明的未来,大明已经没有可以超越的目标,但是前进确不能停止,现在大明能超越的只有自己。”

吴启晨有些奇怪:“是,臣回去会依次查看数据,确认各项计划的进度。”

桂喜送吴启晨出去只是笑笑,什么话也没有说,在陛下说开之前,其他人最好不要越俎代庖,杨修就是最好的例子。

桂喜也是酷爱三国演义,怎么会不明白这个道理。

孙传庭丝毫不知道在皇上的心里他已经不适合在当首相了,回到家里之后,他还在想波斯湾到底有什么让陛下如此念念不忘?这个皇庄绝对不是简单的皇庄。

伺候的丫鬟端上一盆热水,孙传庭年龄大了,喜欢泡脚,睡觉之前一定要好好的泡泡脚,然后再让家里的丫鬟好好的给捏捏脚。

坐在圈椅上半靠着,陛下私心太重了,今日孙传庭本来打算以内阁出军费为契机,拿下这个亚里巴里王朝王朝地区的管理权。

这些年大明领土扩张了将近十倍,但是大明内阁确没有出九边,首任首辅最后只从皇上手里抠出来几个大城。

听说就因此就失去了干第二任的机会,他孙传庭就不一样了,扣下来东北三个省,蒙古三个省六个省的土地,内阁的管理范围一下子扩大了一倍。

这些地方经过这些年的开发已经基本成熟,跟关内几乎没有两样,作为为天子牧民的内阁,怎么能放任他们游离于内阁之外。

而从今年开始,往后大明拿下的土地,那都是跟莫卧儿相当的富饶之地,如果能从皇上手里提前把治权拿回来,到时候就能极大的控制内库和皇商势力的增长。

陛下是一个明君,但是谁能保证以后的继任者也是个个贤名?如果打仗的事情不用内阁管,内库的钱还比内阁多,皇上想怎么花怎么花,陛下打仗想打谁打谁,那岂不是乱了套。

所以孙传庭觉得,皇帝应该再次把圣旨批驳的权利交给内阁,圣旨必须经过内阁的票拟然后才能发放执行,恢复大明以往的祖制。

至于军队,怎么能够成为一个跟内阁并驾齐驱的部门呢?军队的四大部确实比以前的单独兵部要好,但是完全可以放在内阁里面嘛。

反正内阁已经二十多个部了也不差多这四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