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统计大明 > 第一千零九十五章南山行宫

统计大明 第一千零九十五章南山行宫

作者:怕起重复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0:45:41

第一千零九十五章南山行宫

尽管大明近海的航线已经非常繁华,但一天也看不到几艘船只,海上的航线并不像陆地上或者河道那样狭窄,实际上大多数时候,海上的航道宽度都能达到上百里。

除了前三天的新鲜感之外,剩下的海路就完全是无聊的航行,这还是朱慈烺第一次坐海船远航,上次坐船也不过是在天津附近看了一下海军的演习。

这次前往广州吴大海也在船上,这家伙年前又娶了一对双胞胎的事情是搞得京城几乎人尽皆知。

果然这件事情一出他的小妾跟人跑了的事情也就没有人提了。

不要说别人,就朱慈烺都有点羡慕,他也想要一对双胞胎,但是又不好直接开口,当时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朱慈烺特意敲着桌子说了一句:“这个不错!”

也不知道桂喜有没有听懂他的意思,反正到现在也没有见把人送进宫,估计希望是不大了。

本来已经忘记了这事,吴大海一出现朱慈烺又想了起来。

吴大海做的大明最善战的海军将领之一,陛下出海自然是他随行。

朱慈烺的座驾就是舰队的旗舰,吴大海为了确保安全几乎每时每刻都带着指挥室里,连睡觉也是。

舰队过胶州外海的时候,黄海舰队集合了全部战舰举办了一次阅舰式,并且派出五条战列舰护卫舰队到达松江府才回去。

舰队在松江府停了一夜,补给了新鲜蔬菜和淡水之后就继续出发,朱慈烺没有下船,也没有让当地的官员迎接,甚至当地官员都不知道皇上再船上。

以一支舰队的自持力,哪怕是航行三个月不靠岸补给也是够的,不过那只是战时状态,平时任务的时候,朱慈烺一般要求舰队每三天或者五天就靠岸补给一次。

明明可以过得很好,没有必要让大家非要吃苦不是。

船上虽然不缺吃的,但是青叶的蔬菜和淡水还是最新鲜的最好。

到了松江府之后就由东海舰队接着防护了,东海舰队在舟山附近举行了阅舰式,然后一路护送南下,这一支脱胎于福建海军的舰队是大明海军的摇篮,也是郑家的起家之地。

不过郑子龙还是非常识趣的,自从朱慈烺封他公爵之后,他就把福建这些产业都交给了别人打理,一大家人移居到封地去了。

为了让陛下放心,他还特意劝郑芝豹也跟他一样退休算了,不过郑芝豹不怎么乐意,没有同意。

郑芝龙是没啥追求了,这辈子,海盗也当过,官兵也当过,大明首富也当过,现在又是国公,儿子是陛下的学生,将来混的最次那也是回家继承老爸的公爵位和封地。

他郑芝豹自从跟郑芝龙分家之后几乎是从广州地区白手起家,郑芝龙也就支援了他几千万两银子,一两百条船一两万士卒而已,这些都是小事,不重要。

他郑芝豹这些年是怎么过的!整天训练来训练去,除了捞到一个攻打郑氏的任务之外,根本没有机会在上战场。

就他积累的那点功劳别说公爵啥的了,就是侯爵都封不上,最多也就是个伯爵而已,到时候他哥的封地大半个岛跟半个省那么大,他的封地半个县城这么大,他郑芝豹不要面子哒!

舰队过大琉球的时候,朱慈烺特意在那里停泊了一天,到琉北城走走看看,后世这里闹的这么欢,现在朱慈烺就踩着他们的省会,这里以后都是大明的了,皇帝都亲自来过!

如果以后谁敢在哔哔,朱慈烺相信后世子孙一定会把这件事拿出来说一下。

舰队继续南下,郑芝豹已经等在那边,在澎湖南进行了阅舰式,然后由南海舰队继续护卫。

这一路无惊无险的到达广州,广州为了举办这一届博览会,特意在深港湾附近建立了深港城。

规模上比起天津的新城区还要大,因为更南边的深水港区被海军划为了基地,所以这边的港区就成为了深港城的专用港区。

朱慈烺不清楚这里后世会不会像某圳发展的那样迅速,大概率是不会了,因为没有了当初那个港城可以依靠。

显然广州把新城建在这里确实证明这里的确有开发价值。

深港城并不像松江府和天津那样方方正正,而是依山傍水,根据不同的环境进行了园林化的设计,各个功能区之间也不再是以商铺休息区连接,而是一个个规划好的住宅区。

这里不再是一个存粹为了开博览会而建的商业城,而是根据大明的最新城市规划理念从新建造的一座新城。

朱慈烺看了一圈之后下榻南山上的行宫,这是朱慈烺的第一座能看到海景的行宫,因为建了行宫,所以这边整座南山都是皇家的地盘了。

想想后世这里的房价,朱慈烺现在一人独享,说不出的惬意。

朱慈烺到深港城的时候是正月二十九日休息一天到了三十日。一号参观了博览会的各区域情况然后熟悉了一下这边的新项目。

二月二龙抬头,深港城一声钟响,整个新城开始交易,深港城这边既有松江府那边的手工业轻工业氛围,又有红河地区的煤铁联合体的重工业血脉。

整个大北部湾区是大明轻重工业发展最均衡的地方,也有自己的特色产业,例如制糖业,两广加上云贵地区现在是大明主要的产糖区,所以新港城有几条街是专门卖糖和糖制品的。

现在大明的白糖已经是世界上最好的糖,畅销全世界。

除了糖之外还有橡胶,金鸡纳树皮,花卉等等不太有名气的小产业。

经过七八年的引种种植,海南和南洋的那一批橡胶树已经可以少量割胶了,虽然大明的橡胶轮胎还没有研制成功,但在研制的过程中不少橡胶制品已经被发明出来。

金鸡纳树皮现在是畅销品,远洋的人是必备的,海上的船舶为了安全也会带上一些,这树皮最贵的时候一度达到跟白银等重交换。

不过好生意没有做多久西班牙人就知道了消息,直接从美洲剥了大量的树皮过来,现在一斤金鸡纳树皮只能卖五两银子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