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末代驸马 > 第一百九十二章 傅以渐

末代驸马 第一百九十二章 傅以渐

作者:白马啸秋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0:45:31

第一百九十二章 傅以渐

末代驸马正文卷第一百九十二章傅以渐听彭士奇说完,周显依旧没有太大兴趣,认为他在夸大其词。

之前山东诸官空缺,周显采取了一系列手段让地方举荐贤才。若是那人真的那么有本事,应该早就已经被任命为官,或者至少进入了周显的视野,哪里还需要跑到北方去满清那边去参加什么科举?

但周显不想令彭士奇太过难堪,于是问道:“哦,真有这样的人,他是谁?”

彭士奇道:“那士子名叫傅以渐,乃东昌府聊城人。他出身贫苦,但勤奋好学。精通经史,工于诗文,在当地很有才名。”

周显一听这个名字,顿时感觉好熟悉。他皱眉沉思了片刻,突然想起傅以渐好像是满清第一届科举的状元,后来还当过顺治朝的兵部尚书。他心生奇怪,按说傅以渐这样的人不应该如此默默无闻。“当地官员为何没有人举荐他?”

彭士奇看了一下李岩,苦笑道:“在李公子出兵占据鲁西之时,傅以渐因为家贫而为闯军做过一段时间的事情。聊城县令李元思性情暴躁,嫉恶如仇,他家中十数口人都是被闯军乱兵所杀。因为这个,他深恨那些投靠闯军之人。在这种情绪下,他怎么可能举荐傅以渐?”

李岩脸色微微有点难看,沉默着没有说话。

当时初入山东,闯军收降刘泽清手下的不少军队。诸军派系复杂,军纪混乱,当时有不少乱杀无辜的事情发生。虽不是他亲自所杀,但的确和李岩也脱不了关系。

彭士奇还在继续说,“后来傅以渐前往临清去拜见顾知府,想要谋一份前途。为此还专门将自己对山东的建议编辑成册,准备上呈给顾知府。但当时他没有直接见到顾知府,而是将自己的建策交给了门丁。因为那段时间正是清军猛攻巨鹿之时,有太多的事情需要顾知府去处置。后来,顾知府无意间看到他的那些建策,惊为大才,连忙派人去找。但傅以渐却因为长久没得回应,心生绝望,已经消失不见了。等再有消息,他已经入了济南的大狱。”

周显心中暗想,这家伙还真是倒霉透顶。但他很快意识到好像有些不太对的地方,他看向彭士奇道:“你怎么知道的这么清楚?你之前便认识这个傅以渐?”

彭士奇淡淡一笑,从怀中拿出一封信递给周显道:“督帅,这是顾知府给您的信,下官知道这一切也都是他告知属下的。他就是想让下官帮他向督帅求求情,放过傅以渐。顾知府真的是很看重这个傅以渐。”

周显展开信看了看,确实是顾咸正所写。

他在信里面对傅以渐大加赞赏,言说他只是一时糊涂,并没有从虏之心。希望周显能放了他,让他可以为官府效力。

说傅以渐是一时糊涂,周显并不相信。

顺治帝入主京师之后,便新开科举。

后来的人可能是看天下大势已定,被迫顺从满清。但他这样在南明还存在的情况下就去参加满清科举的人,绝对是毫无家国概念,而且功利心极重。

作为满清科举的第一届状元,傅以渐才能肯定是有的,但这样的人是否值得重用?

周显心中有点犹豫,过了好一会,他才道:“既然你们两人都这么说,就暂且饶了他吧!我这边缺个书吏,这次前去辽南,让他随军吧!也让我看看,他这个大才,到底是真的有些本事,还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彭士奇抱拳道:“督帅明智。”

周显继续道:“还有那个李元思,公私不分,处置失当。考虑到事出有因,这次就不追罪于他了。让顾咸正派人训斥于他,以看后效。若有下次,定会严惩。”

彭士奇轻轻的点了点头,犹豫了一会道:“督帅,下官有句话,不知当说不当说?”

周显直截了当道:“说!”

彭士奇道:“下官和顾知府私下议过此事。私以为这些士子之所以北上应试,除了本身追名逐利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他们苦读数年,甚至数十年,所精者只有八股文章。督帅废除科举,以才取士,使他们所学一无所用。他们这才在慌乱之下病急投医,冒险北上。虽然投靠异族罪无可赦,但说起来也有一点情有可原。”

周显皱眉道:“我废除科举的原因不早就给你们说过了吗?若是他们真有才学,在我这里定有他们的位置。但若他们只是死读四书五经的书呆子,要他们又有何用?”

彭士奇咬了咬牙,坚持道:“督帅的用心,下官明白。但督帅也不能否认,正因为八股文规则严谨、文精意赅,对士子的要求更高。虽有不少读死书者,但其中亦有不少人才。像山东巡抚万元吉、登莱巡抚文志通、济南知府陈子龙、淮安知府夏允彝,还有下官,乃至督帅本人,不都是通过科举进入仕途的吗?”

周显脸色有点难看,“你想让我恢复科举?”

彭士奇摇了摇头,“下官明白督帅废除科举是为长久计,但事情总有轻重缓急。现在包括山东在内,共有五大势力,每一个都在极力收揽人才。科举取士之道维持了近千年,自有其长处,也非一朝一夕所能改变。下官和顾知府的意思是在督帅所采用的取士之道外,一部分仍旧采取科举取士。这样让那些苦读之士子不至于心生绝望而转投其他势力,这对督帅的名声只有好处。”

周显沉默着。想起了那些北上去满清那边应试的士子,这样的人若是多了,传出去确实很难听。过了一会,他转向李岩道:“李兄,你怎么看?”

李岩想了片刻,缓声道:“我认为彭知府说的有理。科举取士乃千年传统,你欲做变革,但也要给那些旧派士子以转变的时间。行的太快,容易伤脚。而且你亲去辽东,山东首要任务是维持稳定,以应对清军之反扑。在这种情况下,尽力维持各方利益才是重中之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