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辽东之虎 > 第五百九十六章

辽东之虎 第五百九十六章

作者:千年龙王l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0:09:08

第五百九十六章

大明门外现在沾满了百姓,而越来越多的读书人从四面八方涌过来。午门外还算是好的,毕竟没有功名的人进不来,田按们广场上已经聚集了不下上千人。

“他们想要干什么?”李枭太阳穴突突的跳。

“有人想要趁机作乱,哎……!

山雨欲来啊!”孙承宗叹了一口气,这几天大明休养生息。对内分发豪强富户土地,使得耕者有其田。对外则是开疆拓土,海疆推进到万里之外的新家坡,给大明海商极大的保护。海洋商业的繁荣,大明工业品行销海外,巨额的利润反哺滋养了大明工业。

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工厂干活,各种工业门类蓬勃发展。工业带动科技进步,大明科技站在世界之巅。

社会持续稳定,人们生活逐渐改善。大明王朝,已经出现强势中兴之兆。可眼前这一场危机,一个处置不好就能引起天下动荡。这几天的辛苦将会毁于一旦,大明将会陷入全国性的动乱。

到时候,就算是稳定动乱,代价也是极大。

“那就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沉渣泛起的时候,水下的东西才会露面。”李枭握紧了拳头。

听到李枭的话,孙承宗震惊的看了李枭一眼。随即闭上眼睛:“乱一时,好过乱一世,百年后再看,或许你是对的。可你想好了,后世史书会怎么写你,你真要担这千古骂名?”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历史使命,上天让我来到这个时代,就是要为我中华奠定百年基业。为了中华文明可以更好的延续,虽刀斧加身死后遗臭万年也在所不惜。”李枭的额头青筋暴露,做出这个决定非常艰难,可李枭还是咬咬牙做下了。

他知道一旦做出这个决定意味着什么!那些手握笔杆子的史官,对他绝对不会手下留情。一场事变,会成为他一生功绩的污点。后世那些酸腐文人,会死命的拿着这件事情攻击,不把李枭弄得遗臭万年誓不罢休。

“遗臭万年!”孙承宗咀嚼着这几个字,猛然睁开眼睛:“算老夫一个。”

“孙先生……您!”李枭很惊讶,因为皇帝遇刺的事情,孙承宗已经几天没和李枭说话。

“身处咱们这个位置上,猜忌是最要不得的东西,可也是最要紧的东西。原谅我这些天对你的猜忌,就算你手下有人私欲膨胀。你!李枭!还是堪称一心为公!

老夫不会偏帮谁,老夫能做的只是,谁做事情对我中华民族有利,老夫就会站到他身边。为了民族的传承,为了我中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倒。老夫何稀一身荣辱!”

午门前的人不再有增加的迹象,毕竟国子监就那么多人。午门外,田按们广场上的人却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人越过大明门,跪坐在田按们广场上。

“去!下去问问,他们有什么述求,为何集结在这里。”孙承宗指着下面吩咐一句,卢象升只能苦着脸走下去。没办法,谁让他卢象升是大理寺丞。作为天下最高司法衙门的主官,管这事情倒也算合乎规矩。

硬着头皮走下午门,来到姚梦溪身前。“姚老,您这到底是为了什么?总不能大家就这么傻跪着,朝廷还不知道你们为什么跪吧!”

“总算出来一个鹰犬,这里是老夫的上书名曰《提告奸妄国贼十罪疏》。如果你们不喜欢,大可一把火烧掉。可老夫告诉你,这奏疏老夫已经命人抄写千万张,广布于市井之间。老夫就是要向天下百姓,揭露你们这些祸国殃民的国贼。

怎么!不满意?老夫一颗老头在此,便请拿去!”说完,姚梦溪搂住后颈的头发,露出自己的脖子让卢象升下刀。

卢象升哭笑不得!这奏章还没看,老子杀你干毛。

姚梦溪的作秀立刻引起一阵悲鸣,国子监的学子们挡在姚梦溪的身前,大声喊着要杀杀他们,不要动他们的老师。若是敢动姚梦溪一手指头,就跟你们拼了之类的威胁性语言。

卢象升面色冷峻的接过奏疏,揣进袖子里面就进了午门。鬼才愿意跟你们这些家伙多纠缠,卢象升虽然也是科举出身。可这些年所见所闻,他也知道想要拯救大明,李枭制定的政策是对的。

不说别的,就说大明如今四海升平兵峰强横。山东、河南、山西、这些经常闹饥荒的地方,如今不但不闹饥荒,甚至有余粮可以提供给别的省份。

这在大明历代君王执政期间,都是不可想象的。北方量价平稳,朝廷的漕粮不再需要通过运河北运。极大缓解了南方的压力,往日里穷困的江苏苏北,安徽等省份也逐渐富裕起来。

甚至因为山多地少而贫困的福建,也因为广纳海商富庶起来。

这些家伙对大明的变化视而不见,只是看到他们读书人的利益受到了侵犯。有功名在身的士绅们,不再享受朝廷免税政策。同时将大明施行了两百多年的人头税,改成了田税。这一笔税赋,又是狠狠的加上那些平日里仗着功名在身不缴税的读书人头上。

更不要说,矿税!盐税……一样样都从老百姓身上卸下来,转到读书人的头上。

为了几个臭钱,顾不得斯文体面,就是现在这些读书人。别人不说,就说这姚梦溪在江南田产不下五百顷。

一群贪得无厌的蛀虫!这就是卢象升对这些人的评语!

“从今日起,老夫以及学子便在此绝食。朝廷一日不答应铲除奸妄恢复祖制,老夫和诸位门生就一日不吃饭。”午门关闭的时候,卢象升听到了姚梦溪岔了音的嘶吼。

你爱死不死!

卢象升在心里说了一句,表情木然的登上午门城楼,躬身将奏疏捧给了孙承宗。

孙承宗打开奏疏,仔仔细细的研读了一遍。

看得出来是姚梦溪亲笔,一篇弹章写的花团锦簇,同样也是可笑至极。

因为弹章的第一条,捉拿弑君钦犯李枭,枭首于午门前祭奠先帝在天之灵。

看了一眼虎视眈眈的李休,还有城楼上端着大枪的辽兵。真敢抓了李枭,午门前也就立刻血流成河。就算是杀了全京城的人,李休也会把李枭弄出来。

全国百万辽军,全都在李枭一人掌控之下。把李枭弄死,那大明还不开了锅?

“看看吧,第一条就是要把你枭首在这午门前。”孙承宗苦笑着把奏疏递到李枭面前。

“狗日的!我宰了……!”怒气冲冲的李休被李枭一把薅了回来。

“从今天开始,你跟在我身边不许立刻寸步。”李枭知道李休到底还是年青,生怕他一时冲动坏了事。平息这场事情不重要,重要的是引出幕后操控的人。

只有把幕后之人抓出来,才算是除了根。不然根总是扎在土里面,难保哪天又会冒出来。单纯的应对,这样非常被动。

奏疏递了上去,却像是泥牛入海一样毫无声息。

姚梦溪也是条硬汉,呃……硬老头。真的就坐在午门前啥也不吃,开始绝食。

李枭端坐了武英殿中,这一次他的身边有了孙承宗和张煌言。三个人的对面,是满头汗水的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

“三天时间到了,你倒是说说。万岁遇刺是怎么回事儿?”李枭靠在椅子上,冷冷的问骆养性。如果今天骆养性不能给他一个满意的答案,纵横大明两百多年的锦衣卫,将会正式成为历史。

“启禀大帅!孙先生!张先生!

目前已经查明,凶手陈三是京营里面的一个队正。这家伙平日里烂赌,输掉很多钱财。平日里经常有人上门逼债,他的妻儿已经不知所踪。”

“三天你就差出了个这?”张煌言惊讶的看着骆养性,都说锦衣缇骑天下无双,三天时间就查出这么个线索?

“回禀张先生,我锦衣卫还查明。最近有几个西北来的客商,跟陈三交际密切。其中还查到,他们有一次在酒楼,陈三酒后说要干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追踪那几个西北客商,我们发现他们中有两个是蒙古人。万岁被刺杀的前一天,那几个西北客商和蒙古人都消失不见。如今锦衣卫已经向西北追过去,相信再过几天必然有所擒获。

综合以上的信息,卑职觉得此事应该是蒙古人买通了陈三刺杀万岁。”

骆养性说完,屋子里面的所有人都沉默不语。

所有人都在心中大骂锦衣卫不要脸,陈三说穿了就是个小人物。可骆养性硬是把他和蒙古人联系在一起,如今和大明处于交战状态的周边国家,也就只有一个蒙古而已。

前线打成一锅粥,派出刺客到京城来个刺王杀驾也说得过去。可问题是,这说词天下百姓会信?

一没人证,二没物证,空口白牙的说,谁会相信?

“就没有别的了?”孙承宗无奈的问了一句。看来,锦衣卫离开京城数年,能力已经大不如前。

“只要捉拿住那几个客商和蒙古人,属下相信真相就会大白于天下。”骆养性躬身说道。

“行了!我们知道了,下去吧!”李枭无奈的挥了挥手,现在最要紧的不是处理锦衣卫。

“蒙古人!这倒也说得过去,不如咱们就这样明发。明天让报纸都统一口径,把事情往蒙古人身上扔。反正蒙古和咱们正处于交战状态!”李休冒出一句来。

李枭、张煌言、孙承宗都没有说话。李休说得也算是可行方案,如果想要“证据”相信锦衣卫会很快找到,包括人证还有物证。

“这件事情不是要紧的,要紧的是午门前那些,还有田按们广场上那些绝食的生员们怎么办。已经有人在京城里面四下活动,甚至有人想策反京营。今天早上,京营里面就扣了十几个人。”

“百姓们也自发的给他们送食物,可那些东西都堆在广场上没人动。怕就怕京城百姓跟着起哄,明后天开始各地督抚和王爷们就会进京。如果有人趁机闹事,事情的发展很难控制。”

“不断有人在街头散播谣言煽动百姓,说生员们是为百姓们请命,希望朝廷惩治**,减少税赋。好多百姓们都信了,上街的人在增加,和军兵差役们对抗的事情时有发生。”

“为了显示朝廷的诚意,咱们可以打开午门和姚梦溪对话,和平解决这件事情。”李枭嘴角露出一抹微笑。

“这个时候你还笑得出来?”

“和平对话?姚梦溪会肯?”

“他肯不肯无所谓,重要的是向百姓们显示,朝廷是有诚意和解的。”

“我看可行,这个时候让百姓们看到朝廷的诚意。也算是暂时稳住了百姓们的情绪!”

“嗯!老夫也觉得,这一招不错。把球踢给姚梦溪,倒是要看看他怎么接。”

“那就架上广播喇叭,大声向广场上的民众宣布,朝廷希望和平解决此事。”孙承宗站起身来:“老夫去和那老匹夫谈。”

“那就有劳孙先生。万岁的丧事,就由孙如游负责。张先生休息一下,明天专门接待各地督抚,还有各位王爷们。”

李枭有些无奈,他也想把各地的督抚都换成自己人。可问题是,他手下没有那么多合格的人。一方督抚,起居八座开衙建府,掌控一省民生。不是随随便便提拔起来一个人就能干得了的,这个时候还得靠大明培养出来的那些官吏才行。

辽军里面的军官倒是可以信任,可一旦把军官都抽光了,辽军怎么办?这些可都是有战斗经验的军官,一旦抽光了辽军的战斗力会大打折扣。辽军,可是如今天下的基石。

人才培养这种事情,需要时间为代价。拔苗助长的结果,只能是苦了一方百姓。

商量完分工,孙承宗和张煌言准备往外走。正在这时候,李永芳从外面急匆匆的跑进来。对着李枭一拱手:“大帅!有要事禀报!”

孙承宗和张煌言停住脚步,听听到底是什么要紧的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