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奋斗在大明 > 第八十七章 资本问题

奋斗在大明 第八十七章 资本问题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3:50:41

第八十七章 资本问题

第八十七章资本问题

周梦臣反问道:“张兄觉得我的办法不好,张兄有什么好办法吗?”

张居正微微沉默了一会儿,说道:“我知道,周兄的意思。只是土地兼并,乃是朝廷大患,而如果,这些商人因银行之故,集中了大量钱财,这不是朝廷之大患吗?”

“我知道,周兄从来不觉得,天地之间财富是有定数的,我也承认周兄说得有道理,但是我说的并不是定数,而是比例,银行如此赚钱,将来将大部分财富吸引过来,到时候贫富之间差距越发巨大,该如何处置?”

周梦臣说道:“现在不已经是这样了?很多地方都是富贵者,挥金如土,贫贱者一餐难继。”

张居正说道:“我不是这个意思,”他沉默了一会儿,好像再斟酌语言,说道:“实在是太快了。太快了。”

周梦臣顿时理解了张居正的意思。

大明而今固然,贫富差距巨大。

但是实际上,这是二百年的演变造成的。农业社会的财富积累。没有其他办法,都是从一粒米一颗麦子上积累起来的。即便是有特权,在很多事情搞钱也不会太快的。

可以这样说,而今大明社会上,凡是家中富豪的,都不是从他这一辈起家,最少是从祖辈开始起家的。就比如张四维家中,他母舅王崇古,王崇古是进士出身,即便当时成亲的时候,没有中进士。也定然是书香门第,一个商人家族想要娶一个书香门第的大小姐,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很有钱才行。

也就是说,张四维这个大富豪,最少三代之前就是富商了。

朱元璋在位的时候,他手边一直有一个册子,上面拥有三千亩土地的地主,都在册。而这些人都倒霉了,被朱元璋在地图上一扒拉,到此迁徙,耗尽家财。起到了西汉迁关东富户填充关中作用。

站在这些人角度来看,朱元璋定然是暴君。但是朱元璋却完成了一次平均土地。

也是朱元璋这一次壮举,到了一百多年后,成化年间,土地兼并才有呈现,到了嘉靖这里才算是非常严重,不得不从政策上进行限制。

这是二百年的轮回。

但是工业社会的却未必是这个样子的,改革开放三十年,贫富差距已经到了何等地步,或许说这是因为中国有几十年走了人家几百家的道路,但是即便论起比较原始的工业模式,他的财富积累效率,也不是农业可比的。

所实话,而今大明的社会结构,土地兼并情况,已经通过赋税,财政等各个方面显露出来了,不能是非常危险,但也到了必须解决的地步。

但是怎么解决,却是一个问题。如果再加上工业化的财富分化效率,将要面对的局面。的确是很危险。

周梦臣细细思考张居正的思路,顿时也觉得不好办,他此刻有些理解,工业革命为什么没有发生在中国了。

并不是说,中国没有发生工业革命的基础,而是中国太大的,中国的国家治理难度,与西方国家根本就不是一个量级的。工业化的负面效果,在西方这些小国之中,能被很有效的压制,但是在中国这样大国之中,再加上中国本来有一些弊端,就变得非常麻烦与棘手。

而且,还没有看见工业化的好处,就先看见工业化的弊端。自然会让很多政治家止步。

而没有朝廷的支持,单单商人想做出这样的大事,根本是不可能的。、

周梦臣虽然了解张居正所说的隐患,但是周梦臣依然不改初心,因为不进行工业化,不进行工业革命,就不能走出一条新路来。

所以,周梦臣就不纠缠与这些弊端,

周梦臣听出来,张居正其实自己对这些弊端也未必多了解。并不是说张居正不聪明。而是双方受到的教育不一样,周梦臣虽然没有专研过经济学,但是好歹在后世读过思想政治,也亲身经历了现代社会。

对一些经济常识还是了解的。所以他能想明白这些。

而张居正的接受是传统儒家的经学教育,而今他能敏锐的从其中发现不对,已经是张居正对政治经济非常天才的嗅觉了。具有分析,就差了一点了。

给张居正讲,未必能讲明白。真讲明白了,张居正定然会成为自己的反对者。那是何必啊?

周梦臣说道:“叔大,如果让你主政,你准备怎么做?”

张居正沉吟片刻,说道:“清丈田亩,整顿吏治。改变朝廷风气。如果可以,我还要行一条鞭法。”

周梦臣点点头,说道:“我明白。只是,你觉得你会遇见多大的阻力?”

张居正说道:“义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也,飞熊,我其实并不是反对你的很多政策。只是,大明天下,九鼎之重,不是你手中的一个实验,也不能用来做实验。”

周梦臣恍然。他明白了,张居正的想法。

张居正对周梦臣所有的意见,就是这一句话。

是的,大明天下,亿万生民,是不可以用来做实验的。而在张居正看来,周梦臣搞出很多政策,虽然效果不错,但是简直是离经叛道,匪夷所思。

风险太大了。

历史上的张居正就是这样的人,他虽然看似改革派,但是骨子里却是很保守的人。他推行的政策,考成法,一条鞭法清丈田亩等等,大部分都援引旧法,有所改易而已。

可以说,张居正的举动,根本称不上上变法,只是将之前大明地方工作一些先进经验推广到整个大明而已。

不过,这也是能够理解的。毕竟正如张居正刚刚说的,大明天下,亿万生民,不能用来当实验品。

周梦臣说道:“这里只有你我两人,我说一句真心话,自从汉之后,坐拥天下三百年王朝,少之又少。今年大明立国多少年了?”

张居正一算,说道:“一百九十二年,如果算上吴年号,就是一百九十四年。”

周梦臣说道:“大明到了而今这个地步,已经百病在身了。如果不进行一场大改革,那么你们孙辈,或许就能看见国家倾覆之日。”

张居正立即压低声音说道:“慎言。如此话,岂能乱说?”

周梦臣说道:“我可以慎言,但是历史不会说谎的。财政是国家血脉,而今朝廷的血枯症是何等的严重。你又不是不知道。而今尚且有办法,但是今后就会越来越没有办法。”

“就要房子大修,如果想要房子不倒塌,就需要托梁换柱。而这种办法就需要比平日更大的力气。在朝廷,要对下面动刀子,就需要比平日更多的钱财。”

“而今朝廷局面,尚可做一做,将来朝廷缺钱更厉害,该怎么做?什么也做不了了。”

“而今你的办法,本质上是修修补补的。”

“只是修修补补够吗?”

张居正一时间也陷入沉默之中。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修修补补够不够?张居正也是不知道的。周梦臣同样不知道,他不知道,如果历史上张居正改革的成果,被万历皇帝完全的继承与维护,大明会不会在几十年之后灭亡?

张居正叹息一声,说道:“有些事情当不得真的,毕竟两宋也四百多年吗?”

周梦臣冷笑一声,说道:“两宋可以算一个朝代吗?”

张居正听了不由苦笑,无他北宋与南宋算一个朝代吗?这个问题足够让历史学家争论很长一段时间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