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奋斗在大明 > 第七十章 一脉西传

奋斗在大明 第七十章 一脉西传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3:50:41

第七十章 一脉西传

第七十章一脉西传

周梦臣心中大喜过望,说道:“前辈,晚辈愚昧。前辈的意思是-”

周梦臣有些不敢相信,这才试探着问道。

冯理一笑,说道:“你装什么糊涂,我明说便是,这里可以算是气学祖庭。关学亦是气学一脉。而今,你的学问,大有新意,为气学另开一片天地,我等气学故老,想要将你的学问列入祖庭之中。”

周梦臣立即说道:“前辈如此说,晚辈岂能有什么不愿意的。能让晚辈所得一二,供张子飨食,乃是晚辈的幸运。”

冯理说道:“那就好,你就在今日众多弟子之中,选一二列为亲传吧。”

周梦臣先是一愣,随即明白了。

周梦臣觉得自己能想到,或者已经想清楚的东西,从来是毫无保留的写出来,或者传授出去。但是古人却未必这样想了。既然弟子,有及门,亲传,外门,记名等等分别。定然在传授上也是如此。

虽然周梦臣没有这个心思。但是别人未必这么想了。

不过,真要是说来。冯理的理解也未必不对。

或者说,他倒不是觉得周梦臣藏私。而是即便是到了后世,与导师关系好的,受到的指点也更多一点。既然是亲传弟子,弟子们固然对周梦臣承担很多义务。但是换过来说,也是周梦臣对弟子们承担责任。

如此一来,比起听周梦臣泛泛而论的教学,更能够得到周梦臣的真传。

周梦臣想明白这一点,也不好推托,他虽然而今事务繁忙,没有时间带学生了。但是他也从来不抗拒传授学问,别的不说,周梦臣将自己一切对标王阳明。王阳明有多少弟子,有名有姓的弟子有几十名之多,注意这里说的有名有姓的。是指要么在官场,要么在学术上,有所建树的。那种什么都没有的学生,根本不能称之为有名有姓的。

周梦臣既然想将气学压过心学,成为大明显学,在招收弟子上面,不敢说多出王阳明。最少不能比王阳明少太多。虽然真理有时候在少数人手中的。但是奈何,少数人的真理大多数时候是被践踏的。

周梦臣想了想,说道:“既然前辈这样说了,晚辈自然没有异议。只是我对横渠书院的弟子们,不大了解。能否推荐一二,而且我可能在陕西的时间不长了,新收的弟子,要跟在我身边调教一段时间。您看可以?”

冯理轻轻一笑,说道:“既然拜了师,只是说,不是师傅说了算。你既然不熟悉横渠书院的弟子,我就代劳,推荐一二了。杨节与冯从道,两个人怎么样?杨节就是杨爵之子。天资不错,而冯从道也算官宦人家出身,为学肯下苦功夫。也算是横渠书院最有天资的两个孩子了。我希望你能多带在身边教教。今后关学一脉,就要他们两个人撑住了。”

周梦臣这才明白冯理的想法。

冯理与韩邦奇都年纪大。说不好听的,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断气了。

而杨节与冯从道天资虽然好,但是年纪太轻了,他们已经没有时间细细调教了。

毕竟培养一个大儒,可不是寻常人才。固然有些人天资非常。但是真正来说,历史能称得上大儒的。都是在四五十岁。才能融会贯通。学问熔炼为一体。称得上一声大儒。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要求。别的不说,杨节与冯从道这两个人都是官宦人家出身。不敢说大富大贵。但也衣食无忧。这才能让人一心一意投在学问之上,才能有所成就。

即便周梦臣看似年轻,但是真要说起来,他前后两辈子加起来,而今也有四五十岁了。

本来是一代培养一代,从明初薛瑄传数代到他们两人手中,一直是这样的。而与薛瑄同时代大儒,吴与弼之后一代一代到了阳明先生手中发扬光大。这种鲜明的对比。怎么不能让两位老人心焦,引周梦臣入关学,未必在周梦臣,而是希望周梦臣能培养出两三个学士,维持关学门庭不衰。周梦臣或许只能算半个关学弟子,乃是张载气学之后。但是这两个人却是苗根正红的关学弟子。他们的希望所在。

只是他们是看不见这两个后辈成长起来了。

周梦臣说道:“既然前辈都说好,那自然是好的。等一会儿,就将他们两个人请过来,问问他们的意见便是了。”

韩邦奇微微一笑,说道:“应该的。”

虽然这样说说。但是韩邦奇一点也不觉得两个人会拒绝。

周梦臣微微一顿,说道:“既然两位如此看重我。我也不敢敝帚自珍。不过,在我看来,如果想得我真传,横渠书院或许力有不逮?”

冯理有些奇怪,说道:“此话怎讲?”

周梦臣看出来,其实冯理对周梦臣的学问并没有太深入地理解。或者说他们愿意理解其中一部分,而不是所有。周梦臣气学其实就是科学另外一个名字,其中数学的作用之大,简直就是科学的骨架。

但是奈何,在冯理看来,数学在周梦臣气学之中的地位,是工具化的。至于到底是怎样的工具,冯理不明白,也没有精力明白。数学本身就是很难的东西,让八十岁的老头去重新学习数学,也未免太过残忍了。

所以,在他眼中周梦臣的气学,是纯理论的,与其说是科学,不如说是科学哲学。其实去掉科学一些实用化的东西,科学本身也是一种哲学。这种东西,不敢说纯粹形而上的。但是如果教授学问的话,也是只需要老师与学生的。横渠书院虽然并不是太大。因为横渠书院虽然顶着张载的名字,早已开枝散叶了。陕西这块地方,有三原书院,以及其他数个书院。各方分流,限制了横渠书院的规模。但是承受这样的授课,却还是很简单的。

周梦臣不得不解释道:“我一项秉承世间所有学问,如果不能有助于世事,那么这学问就是空的。是有问题的。一个学说是正确的,那么他一定能将事情往正确的,对的方向推进。所以,一切学问都要通过实际,实践的检验。不能空谈。所以我在办大同书院的时候,做出了一些新的规定,数学作为一项最重要的工具。我认识是夫子六艺之中第一,夫子六艺,其他五艺,或许时过境迁,但是数学是多少年也不会过时的。而且我不希望弟子空读书。我在大同书院的时候。-”周梦臣将他在大同书院一些关于科研的规章制度。一五一十说了出来,还有一些科研模式,经费,与成果等等。

最后周梦臣说道:“我的真传,不在于几句空话,几句批注,而在于这整个体系。”

周梦臣这番话,将冯理给吓住了。

冯理觉得自己已经高估了周梦臣,他看出了周梦臣的学问的潜力,也看出了周梦臣开创之功。已经觉得,周梦臣非常厉害,这才三十多岁,就已经不弱于王阳明龙场悟道之前了。

不同学问是有不同的潜力的。也就是可供学者挖掘的地方。很多学说一出来,有的已经走到了尽头,而有的才刚刚开始,弄容纳后多学者跟随研究多少年。

而周梦臣的学问,就是那种另开一片天地,将儒学在宋儒之后,深入心性之学中拉了出来。投入了一个新的方向。

所以,冯理觉得潜力重大,这才对周梦臣如此之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