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奋斗在大明 > 第四十七章 合流趋势

奋斗在大明 第四十七章 合流趋势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3:50:41

第四十七章 合流趋势

第四十七章合流趋势

犯忌讳的事情,能不做就不做。但如果一定要做的话,最好隐秘一点。最好不让上面知道,毕竟很多事情不知道就等于没有。第二即便上面知道了,隐秘的去做,还有挽救的可能,真要是大张旗鼓的去做,反而是对上面的挑衅。

而今杨博出征鄂尔多斯。而鄂尔多斯在什么地方?在河套之中,榆林以北,从陕西相距很近,甚至周梦臣还知道,杨博动用了一批榆林的粮草库存。

毕竟,从河朔省,其实也就是大同运输粮食到鄂尔多斯有些麻烦,还不如直接用当地的粮食,之后补上,或者用银子弥补。毕竟河朔省的建立,榆林镇的存在,已经到了倒计时的时候,一些库存未必有使用的一天了。

而今这一段时间,也是杨博距离陕西省最近的一段时间了。

周梦臣总督陕西,此刻过去与杨博私下见上一面,即便是被上面知道了,也是容易搪塞的,比如协调榆林镇的撤销等事。

如此错过了这个机会,这样的机会就不好找了。

于是,周梦臣当机立断,派亲近人写了一封书信给杨博。

这一封书信很快就到了杨博的手中。却只是杨博手中无数书信的一封。

杨博看了看北京来到书信,心中感叹一声,暗道:“我此刻丁忧,也不知道幸与不幸。”他之前就预感到严嵩的报复在即。毕竟上一次,徐阶弄掉严嵩一个吏部尚书,一个礼部尚书。严嵩如果能忍这一口气,如果不是上面有嘉靖压制,严嵩当时就报复了。而不是仅仅弄死一个张经。

而今严世蕃与严嵩筹备多年。前哨战已经打响了。无他,严嵩正式提议京察。

李默首当其在。

无他,京察是吏部尚书的权力范围,乃是吏部天官能够对抗内阁的关键所在,李默是绝对不会放弃的。而严嵩如此推动京察,绝对不是给李默做嫁衣的。

也就是说,在京察之前,严党一定会将吏部掌握在手中。而李默也不是好对付的。双方之间必然有一番争斗。杨博不是看不上李默,而是李默的根基太浅薄了。根本不能与深耕朝廷几十年的严党相比。

在杨博眼中,李默的胜算很少。

而他如果还在京师,他的兵部尚书也会是争斗筹码之一,也不知道会弄出什么样的场面,其实真要说起来,他杨博,与周梦臣,李默,方钝,这些人都差不多。看似依附一方,但是都有自己的小山头,他们这些山头不能与严党与徐党这两个大山头相比,但也是很有力量。

只是,在两个大山头战斗之中,很容易成为炮灰。甚至双方战斗之前,也要将他们先清场。

李默在严嵩面前,唯一的悬念,就是他能不能将徐阶拉下水。如果不能的话。就只有一个悬念了,就是李默该如何出局?

杨博越发想避一避,有时候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伏。严党与徐党之间一时间是分不出来胜负,嘉靖也不会让他们分出胜负的。他或许回家守孝一段时间,才能将局面看得更清楚,毕竟旁观者清。

只是,他即便回家丁忧,也必须有人在朝廷上护着他的势力,不然等他再出山,就是孤家寡人了。那可不行。

杨博想到这里,又拿起了周梦臣的书信。看到书信之中,周梦臣约他一会。杨博心中暗道:“再好不过,你不来找我,我还要找你的。”

杨博对黄河银行的种种,了如指掌。

可以说黄河银行本身就是晋商一系与气学一系联合的产物。这种联合不仅仅在资本与权力上,还有人员之上。银行有大量业务,不精通数学根本不可能的。而大明数学最好的人是谁?

现在不是周梦臣了,而是程大位。

唯有大同书院才能培养出大量精通数学的人才。所以在黄河银行组建之中,除却晋商出了很多掌柜,伙计,账房之外,还有不少大同书院的毕业生加入其中。毕竟银行的待遇,其实还不错,如果不说政治上的待遇,赚钱一方面,要比寻常官员强太多了,当然了,仅仅是明面上的收入,灰色收入不算在其中。

或许一些大同书院的毕业生自己没有感觉到。其实他们在什么地方身上都贴着周梦臣标签。如果没有周梦臣在,这些人是不可能迅速在黄河银行之中担任要职的。即便他能力再强也不可能。

毕竟这年头,很多地方用人都很闭塞的。后世很多企业都还有天花板了,不要以为晋商这里就没有了。

同样,晋商并没有什么学术上的追求。杨博也没有什么儒学上想法。如果真说有,杨博是主张实干的。或许能划为实学一脉。

所以,杨博对于学问上并没有什么追求。

其实,杨博这样的官员在大明才属于常态。在大明学术与政治之间的影响,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明初,当时官府拥有儒学的解释权,可以说,学在官府。当时三杨等人,不仅仅是内阁大佬,也是天下敬仰的大家,如大儒。弟子满天下。

而在此之后,很快就不能持续,再有各路学派兴起,但是总体上来说,学术与官府之间,是有些差距的。朝廷有时间也会请大儒入京为皇帝讲学。但是最后也不会让大儒进入朝堂之中。

到了第三个阶段,其实就是嘉靖开始的。那就是学术之争与政治之争在加速融合。大礼仪这一件事情就是很明显的,大礼仪之中,心学一脉迅速崛起,然后又被打压,到了徐阶以学术为纽带,以心学为根基,与严嵩掰手腕。学术与政治之间的距离迅速拉近。

当然了,这个过程并不是没有反复的。比如张居正,对于讲学就深恶痛绝。他觉得讲学就是一个幌子,其实就是在野大臣结党营私的勾当,所以才废除讲学。

但是很多事情的趋势,是不以个人想法为转移的。

东林党的出现,也就是徐阶手法大成者。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徐阶与周梦臣是同一类人。唯一不一样的是,徐阶虽然一直推广心学,但是他在心学之中并不占据主导地位。真正占据主导地位的,乃是王门各派,但是气学虽然远远不如心学,但是而今的气学乃是周梦臣一点点的改造出来的,气学核心是周梦臣,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杨博这种官员,其实慢慢不符合时代的了。

不管对与不对,学术之争慢慢成为政争的一部分。

此刻的杨博没有想那么多。他仅仅是明白一点,那就是他与周梦臣之间没有矛盾。杨博本能为父老乡亲谋求发展。对他来说,什么心学气学都不算什么。而周梦臣更多在乎气学的发展,在钱财上,并不是太在乎的。

而且杨博也知道,晋商之中已经有很多人将子弟送到大同书院了。毕竟对他们来说,钱财不是问题。大同书院引进了不少气学门人,在科举上,对江南很多书院或许差了一些,但是在北方已经很不错。如果子弟们,能够科举出仕,那是最好不过了。

如果不能,在大同书院学一些经营,发财的技术,也是不错的。再不能,就好好学一些数学,最少回来之后,不至于被下面的账房给欺负了。

这就不错了。

山西人的注重实际,与大同发展的影响,气学在山西省迅速发展,估计几年之内,就能成为山西显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