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奋斗在大明 > 第八十二章 周梦臣画的大饼

奋斗在大明 第八十二章 周梦臣画的大饼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3:50:41

第八十二章 周梦臣画的大饼

第八十二章周梦臣画的大饼

周梦臣一愣,笑道:“圣明无过陛下,臣的一点小心思,是瞒不过陛下的。”

嘉靖说道:“说说吧,你准备怎么办?”

周梦臣说道:“在说这个之前,请陛下允许臣先讲一下蒸汽机。”

嘉靖说道:“不就是西山上的铁龙吗?又什么好讲的,难不成想要朕奖赏你不成?”

比起清代推广机器的种种阻碍,明代的思想却很开放了。特别是晚明。士大夫连春宫图都能堂而皇之的谈论。更不要说区区蒸汽机了。嘉靖也从来不拿这个时候当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当然了,他承认锅炉是很有用的。毕竟嘉靖自己都用锅炉的暖气取暖的。

周梦臣说道:“臣不是这个意思,臣只是想要解释一下蒸汽机带来的影响。”随即将蒸汽机的几个运用场景说了出来。最后说道:“陛下,人力畜力比起蒸汽机之力,不可同日而语,臣可以预言,将来蒸汽机必将大行于天下,不仅仅用与水泥研磨,吊船闸,抽水,驱动船只等地方。还要用在各种各样的地方,比如用蒸汽机织布,等等。而各种器物的生产,也会有大的变化。最大的变化就是扩大化。”

“蒸汽机的运用,让很多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就能生产的东西,会搬到专门的厂房之中生产。毕竟人的效率是比不上蒸汽机的。如此一来,各种厂房必须在水陆交通便利,而且非常显眼。”

而今的蒸汽机,根本不能与后世相比。这样说,要想安置这个时代的蒸汽机,必须专门为蒸汽机修建一座房子。就好像是后世的锅炉房一般,从规格上来说,还要比寻常房子要大要高。

运输这样的蒸汽机。一般道路根本无法运输,估计只能用船运输。再加上蒸汽机运作时候,冒出的滚滚浓烟,真是十几里之外,都能一眼看见,太显眼了。

“你的意思是。”嘉靖说道:“朕征收蒸汽机税?每一台蒸汽机都征税?就好像你的工业区一样?”

嘉靖语气平缓。但是周梦臣听了心中一动。他就知道,嘉靖对他的所作所为,不可能完全不知道了。果然是了然于心。

周梦臣也是有心理准备的。他没有想过瞒嘉靖。说道:“陛下英明。这其实也是臣的一点点想法。商税最难征收的地方就是小商户,这些小商户,本金不足百两,每年即便按三十税一,不过一二两而已。”

“但是为了征税,就要雇佣吏员。吏员要清廉,就要有人监督。这一系列都是要钱的。真要将大明所有该收的商税,铢锱必较的征收上来。大明必将如前宋与一般有冗官之弊。否则就是官逼-民反。陛下下面的吏员到底是什么样子,陛下或许不知道。民间有句话,车船店脚衙,无罪也该杀。陛下按这个办法征收上来商税,其实就是陛下征收一,下面征收十。征收上来这一,还有负担这么多额外的开支,最后能用的钱到底有多少,臣也不知道。这就是为什么太祖皇帝宁肯,挂一漏万,也不强力执行征收商税,甚至还多次下诏强调,如布匹粮食酱醋,这些百姓日常所需的物资,都免税。”

“所以,臣在商税征税,应该是抓大放小。抓大商家,大工厂。放弃那些小商贩。这才最有效率。朝廷能使用的赋税也就越多。”

“而蒸汽机让产业聚集的情况加剧了。”

“这也是臣为什么要搞工业区的原因。”

嘉靖说道:“这个办法有效吗?”

周梦臣说道:“就拿罐头一事而言,即便是三十税一,去年整个大同工业区仅仅交税,应该在十万两上下。而今朔州工业区,去年一年的赋税也有这个数目。”

“二十万两。”嘉靖暗暗念叨。

这个数目并不高。嘉靖修一座宫殿,就不是二十万两。但是如果与盐税相比。嘉靖立即感到一股讽刺之意,更不要说。大同是什么地方?大同在军事上重要无比,但是从来不是朝廷的钱粮重地,甚至可以说,大同在大明户部从来是消耗的无底洞。那一年不用给大同拨乱,当年的户部尚书就要阿弥陀佛了。哪里想到,在如果大同府,都能征收二十万两之多。大明共有一百六十二个府县,从经济上来说,最少有一百二十五个都在大同之上。特别是南方的府县,如果每一个府都能贡献二十万两的商税,就有两千多万两之多了。

当然了,嘉靖也知道,这个想法对大部分府来说,都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但是嘉靖依然觉得有可能。无他,江南不是一般的地方。松江棉布可是甲天下。数亿匹的产量。真要能全部征税。即便是三十税一,也是很大的数目。

毕竟大明豪商几十万两都不能算顶级。

大明完全有千万两乃至更多数量商税的潜力。

只是潜力是潜力,如何将潜力转化为实力,却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这需要极强的执行力。

嘉靖可不管这个。他完全被周梦臣画得这个大饼给迷住了。其实大明财政虽然有缺口,但是缺口一直在历代户部尚书的控制之下。并没有多大。如果大明多出二三百万两的赋税,难关也就容易过去了。

当然了,嘉靖或许不知道。以大明财政体系,以及大明某些官员的德行,就是将金山银山给搞过来,也未必能堵住大明的窟窿。

这事情周梦臣不会说的。反正他更想将他的想法,通过嘉靖上升到国家意志,这才是最重要的。只有其他的事情,将来再说吧。

嘉靖说道:“现在罐头产业是你直接控制下的吧。大同府库结余二百万两。听你的话音,你不想将这个生意留在手中。”

周梦臣说道:“陛下,臣毕竟是朝廷命官,有些东西可以做,有些东西不可以做的。”

嘉靖眉头一挑,说道:“不与民争利?”

周梦臣说道:“是也不是。”他微微一顿,说道:“陛下,臣并不是反对朝廷直接经营产业,而是臣担心朝廷没有足够的人选经营产业。臣说一句不怕得罪人的话,臣不能当一辈子大同巡抚。臣走之后,没有人能接住这一摊子事情。”

嘉靖说道:“杨继盛也不能吗?”

周梦臣说道:“不能,大明官员都是读圣贤书出身,道德文章做的很好,但是做生意却要考虑很多东西,如果仅仅是生产的话,杨继盛能做得很好。但是一直经营下去,要考虑的不仅仅是生产。而且罐头生产工艺简单,臣估计不出数年,大同周围罐头产业,就如雨后春笋一般。到时候,估计即便仅仅是征税也有数十万两,甚至百万两之多,朝廷又何必深入经营,而且一旦有事,比如与鞑子交战,牛羊断绝,到时候罐头生产难以为继,这么多工人如何安置?”

“如果朝廷不直接经营,总是隔了一层。让商人破财安置工人就行了。如果朝廷直接经营的话,估计就有麻烦了。”

“故而关键产业。朝廷当有所布局,比如钢铁生产,比如蒸汽机生产。水泥生产,等产业,而罐头并不是重要的。”

对于周梦臣的话,嘉靖仅仅赞懂一半。的确让大明那些读圣贤书的读书人去经营产业,不要说能不能办好。再嘉靖看来,这些读书人都要闹出事情来。毕竟此非待儒臣之道。

至于什么是待儒臣之道?大体是纳头便拜,恭恭敬敬的奉为帝王师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