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奋斗在大明 > 第六十九章 鞑子的命门

奋斗在大明 第六十九章 鞑子的命门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3:50:41

第六十九章 鞑子的命门

第六十九章鞑子的命门

周梦臣听了,哈哈一笑。将罐头这个新生事物娓娓道来。

杨继盛听了微微吃惊,将一个陶瓷的罐头瓶拿在手上,细细看了。说道;“周兄,你的意思是?”

周梦臣也拿起一个罐头瓶,放在桌子上,说道:“复套,说不定就要全靠它了。”

杨继盛说道:“我不大明白。”

周梦臣用筷子敲着这个陶罐,说道:“你觉得这一个罐头,多少钱合适?”

杨继盛沉吟片刻,说道:“二三钱银子吧,再多我就不会要了。”

王素做实验的时候可没有做什么分装,这个罐子不小,之前装了整整一支鸡。

周梦臣说道:“比便宜坊的这鸭子稍稍便宜一点。”

杨继盛说道:“到底不是新鲜东西。而且味道远远比不上便宜坊。这个价格算可以了。”

周梦臣点点头说道:“不错,但是我告诉你,这个罐头价格,大概在五十个铜板与一百个铜板之间,你会不会要?”

杨继盛说道:“自然。”杨继盛可不是富人。他在北京留恋便宜坊,就是便宜坊够便宜。味道还在其次。杨继盛说道:“只是怎么可能这么低的?”

周梦臣说道:“大同一只鸡什么价格?”

杨继盛说道:“十几个铜钱,或者稍稍多一点。”在鸡蛋孵化技术大规模推广之后。鸡的价格就一直向下走。甚至可以说,大同鸡价格,在整个大明都是最低了。

周梦臣说道:“这个陶罐,一个铜板都嫌多。然后烧火等其他成本,三十个铜板都行了,剩下的二十个铜板,是到北京的路费。你觉得不行吗?”

杨继盛忽然觉得,这个价格似乎可行。说道:“如此为什么北京城中买的人那么贵?”

周梦臣说道:“一来是在北京城中什么都贵,二来,活着的东西,都是有耗损的,而且耗损估计不小,家财万贯,带毛不算。”

这些牲畜想要长途跋涉,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或许有人觉得,在草原上看牧民砖场,一下子赶着那么多牛羊,也不见出什么问题啊?

其实这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那就是现代的畜牧技术让很多非常正常耗损都减少了很多。大量牲畜聚集,最担心的就是生病,一生病,几乎要死一半以上,甚至死绝了,也不罕见。

第二个问题,在草原上,驱赶牲畜。其实牲畜是有食物的,就是青草。但是在内地,是绝对不能这样做的。驱赶牲畜的过程之中,如果牲畜吃了人家的庄稼。你看看,能一走了之不能?

所以一路都要准备好草料。

草料其实不贵,几两银子就能卖好几车。奈何牲口运输的话,绝非一天两天的,时间一场也是一个不小的成本。

活着变成死的,就要办多了。

最少不用担心掉膘了。

周梦臣见杨继盛还有几分将信将疑。微微一笑说道:“而且这是鸡肉,如何换成羊肉之后。又是一个什么价格?”

杨继盛这才轻轻一叹,说道:“周兄真是有点金手,如果不做官的,定然富比陶朱。”

周梦臣笑道:“我要那么多钱做什么?而今我也足够富贵一生了,再多的钱也不过是阿堵物了。用来做事,才是正途。有了这个进项。不出一年,我就能筹集百万军费。让鞑子好看。而且如果这样做的话,鞑子的生死也会掌握在我手中。”

杨继盛说道:“周兄你的意思?”

周梦臣轻轻一笑,说道:“鞑子从来知道,牛羊过冬,其实是很不划算的。因为掉膘的厉害。但是他们没有选择。而今却不一样了,我每年秋天都下大手笔收购这牛羊出购粮食。鞑子会怎么做?”

杨继盛一愣,说道:“鞑子会将除掉必须的牛羊都卖给你。留羊羔小崽子,等第二年长大。”

“对。而且丰州滩的粮食生产也会受到极大的影响。”周梦臣淡淡的说道。

杨继盛一听,立即明白。

就好像周梦臣来大同之前,大同外来的粮食压制了大同本地粮食生产的热情一样。大量外来的粮食,让丰州滩百姓种地变得不值钱了。

不敢说,让丰州滩的人都不种粮食,但是粮食也会很少种,会多放牛羊。而且鞑子卖出牛羊,收购粮食,虽然让他们生活变得稳定起来。但是丰州滩的粮食命脉就抓到了周梦臣手中了。

鞑子的命门有就抓到周梦臣手中了。如果真到那个时候,就看周梦臣准备怎么动手了。

或许有人会说了,辛爱就那么笨,眼睁睁的中计。

实在这是阳谋。

前文说过,蒙古族的生活很是残酷。特别是在冬天。即便不出购大量牛羊,也很容易出现牛羊大批量冻死的事情,毕竟有时候人都还会冻死的,更何况牛羊?

那个时候的牛羊什么价值都没有了。吃是吃不完的,一到春天就臭了。

周梦臣的计划解决了这个大难题。为蒙古人的生活带来大改善。没有人能抵挡更好生活的诱惑。即便明知道,这里或许有问题。他们也不愿意背弃。

甚至到了那个时候,真正想与大明和平下去的部落与蒙古贵族就会出现了。

这是大势。辛爱虽然是蒙古大汗,但有什么蒙古大汗也代表不了所有蒙古人。

杨继盛说道:“好一记绝杀。简直神机鬼谋,你说吧。要我做什么?”

周梦臣说道:“你还记得我给你说过的朔州工业区。”

杨继盛说道:“记得怎么不记得。而今正做。我准备上奏朝廷,以朔州监城为中心,再析出一县,为朔州管辖,然后寻找一个同年,放在这个位置上,新县,可以特事特办,你在找找阁老的门路,这事情说不定就成了。”

说到这里,杨继盛轻轻一叹,说道:“有些事情就是能做不能做,不过,我已经留了得力人手,不管新县什么时候通过,在此之前,都可以便宜行事。”

商税这一件事物,杨继盛也觉得重要。

但是正因为重要,却不能摆在明面上,不过,周梦臣做为巡抚,来大同之前,就已经向嘉靖讨要了便宜行事之权。而且巡抚做为封疆大吏,本来就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比如一条鞭法,很多人都觉得是张居正下手推行的,其实在张居正之前,已经有很多大臣尝试推行了。

无非是没有全国推行而已。

所以商税的事情,周梦臣在下面悄悄的做,即便露出一些风声,也没有什么。毕竟各地地方官也都过这样那样的举措。但是如果要高抬高打,弄得满朝皆知,这事情就不好做了。

杨继盛深明这一点,想要悄悄的尝试。只要周梦臣还大同,下面的一些举措就没有事情。

周梦臣说道:“那就多谢杨兄了,不过,还请杨兄在大同周边再见了一处工业区。”

“又来?”杨继盛说道。

周梦臣说道:“不是我想如此,实在是这些产业不能放朔州。相反放在大同周围最为便利。”

大同本来就是塞外联系的交通要道。而今牛羊都从塞外而来。靠近原材料产地。再者未来的羊毛作坊,还有其他别得产业集聚在一起,也好管理。

当然了,最重要的是收税。

毕竟大明根结所在,站在周梦臣这个角度看得也很清楚。如果大明朝廷不能从工业革命之中征收到赋税。那么从上到下对这一件事情都不会积极的。如果相反,工业革命一开始就给大明朝廷带来大量的赋税,不说别的,即便为了解决大明的财政危机,明眼人也会下手推行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