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奋斗在大明 > 第四十八章 书院的经费

奋斗在大明 第四十八章 书院的经费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3:50:41

第四十八章 书院的经费

奋斗在大明

第四十八章书院的经费

吴廷翰看见一个个学子见到了周梦臣,都远远的行礼。随即轻轻地离开。一个个年轻学子,虽然不知道学问如何,但是看精气神却是不错的。他心中更是高兴,觉得看见了气学的未来。随即问道:“而今书院之中,有多少学生?”

周梦臣说道:“大概有一千五百人上下。不过我估计,大同书院将来有四个年级。每一个年级五百人上下,再加上一些留校的学子,一共有两千多人。这也是极限了。”

而今大同书院是预科,加三个年纪。周梦臣将来就准备去掉预科。反正每年要考的科目,在大同书院门外的书店里,就成本价卖,甚至还可以借。预科就不用在学校里读了。

虽然有些不公平。周梦臣依然觉得,这年头教育资源短缺,应该向给聪慧的人倾斜。而且随着需要学的东西越来越多,三年时间,在周梦臣看来远远不够。

至于留校制度,其实在周梦臣看来,就是研究生制度。但是周梦臣很适应这个时代改为了亲传弟子制度。

比如王素与王朴而今已经是程大位的亲传弟子了。在学校做研究的同时,也为程大位分担一些课程。只是这种亲传弟子没有毕业的说法。而且招收不招收,也要看导师的心意。当然了,他们的前程导师也负责。

比如医科的老师,将自己的亲传弟子推荐了不知道多少去北京。

吴廷翰说道:“不错,但是两千人吃喝拉撒,你准备怎么处置?是官府拨款吗?”

吴廷翰心中已经有办书院的想法,但是奈何囊中羞涩。所以特别关注这个事情。

周梦臣说道:“不是官府拨款。一来大同财政紧张。二来我也担心我不在大同了,大同书院也要维系下去。这院子是代王捐赠的,是书院的。我每年捐三千两。另外李总兵等人一年捐赠数量不少。可以维持书院运行了。毕竟除却亲传弟子,每一个学子都要学费的。”

吴廷翰立即问道:“学费多少?”

周梦臣说道:“我没有记错的话,每一个一年一石谷子。其实学校管饭。这些谷子都是学生自己吃的。学校还补贴不少。”

一石粮食一年。说多不多,说少不少。但是如果管饭的话。也不为过。毕竟在家里也是要吃饭的。

吴廷翰说道:“这也不能只靠捐赠吧。如此一来,等你不在大同了怎么办?那

个李总兵,定然是看你的面才捐赠的。等你不在大同了,他还会捐赠的吗?”

周梦臣说道:“师兄多虑了,捐赠人中有一个人就是殷宗伊。”

吴廷翰缓缓地说道:“殷宗伊,不是你的弟子吗?”

周梦臣说道:“正是。他而今在朔州建立一个生产蒸汽机的作坊。前一段时间,来拐了几个弟子去跟着他干,捐赠的不多,只有二百两。但是我希望将来捐赠大同书院的人,都是书院的子弟。我气学从来讲究经世济用,如果气学门人出来,不要说富贵逼人,但却穷困潦倒,定然是他没有学到位。”

这一句话之中,也包含了周梦臣极大的野心与信心。

的确如果历史按照周梦臣规划前进,工业革命如期来临,工程师,科学家,等关于科学技术方面的职业,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红利期。能在这里面学到真东西的人,未来混口饭吃自然是很容易的。

但是一切前提,就是周梦臣能推动历史改变原来的航道,否则大同书院很多学子学到的不过是屠龙术?

世间无龙,此术何用?

虽然气学的传播,对鞑子的胜利,周梦臣内心之中自信与日俱增。他虽然知道未来依旧是行路难,但是他坚信,一定有长风破浪的一天。

吴廷翰不理解周梦臣的野心与信心。他只是觉得这一件事情,似乎不靠谱。即便是将来弟子有出息了,就一定会捐赠了吗?他说道:“你没有想过,别的办法?比如置办一些学田?产业?”

作为书院这个集体,是可以有产业的。也就是学田。而且在大明律中,学田,祭田。族田,不收赋税,抄家也不征收。这就是为什么红楼梦中,秦可卿梦中见王熙凤,要王熙凤在金陵老家置办祭田的原因,这种田产的出息是都要用在子弟上,即便贾家出事之后,子弟也能有活路。

周梦臣说道:“学田就不用,书院是有产业的。”

土地是最敏感不过了。周梦臣在大同又是大刀阔斧动了土地问题。几乎是将大同周围的土地关系全部清盘重来一次。不知道多少看周梦臣不顺眼。这个东西而今敏感之极。周梦臣不想给别人留下把柄。

谁都知道大同书院是周梦臣力挺的,周梦臣如果将的大量土地归为书院名下,别人怎么想?如果少量土地,更是没有必要。吃不着肉,还惹得一身腥。这些事情,周梦臣无疑与吴廷翰多

讲。只是话锋一转,说道:“我记得书院在大同城外,有两座养鸡场,一座育种场,还有一个钟表作坊,在城中又有三家书店,对了最近又增加了一个药房。”

养鸡场的来源就不用说了,一切的一切都来源于鸡蛋地孵化技术。而育种场来源于人工授精技术,钟表作坊其实学子的实行单位,而今还赔钱的。毕竟大部分学子对动手事情,有些看不起,只有少数几个根本不能参加科举的人,愿意深入了解。至于三家书店,是周家印刷坊的书籍分销渠道。其实赚钱也不多。至于药房,与其说是药房不如说是大同书院附属医院。

这也是医学生的实习地。

因为大同书院的医学院老师大多都是李时珍的师兄弟,医术特别是外科医术,还是过得去的。有他们坐诊,还是能赚钱的。不过赚得钱更多给这些郎中,书院反而没有赚多少。

真正赚钱的还是养鸡。

吴廷翰听了说道:“这书店也就罢了?养鸡是怎么回事?”

周梦臣轻轻一笑,说道:“其实,这也是学子们学以致用的结果。”随即将养鸡这一件事情的前因后果说了出来。最后说道:“而今我刚刚到大同的时候,为了给马唯精料。我连一口鸡蛋也舍不得吃。但是而今,每天给骑兵鸡蛋万枚,也不会多吃力了。甚至骑兵都囤了好些鸡蛋,一旦遇见打仗的时候,足够战马吃上好一阵子精料了。”

“师兄可能没有见过大同的乡村。而今大同与其他地方最大的不同,就是鸡多。”

“连我吃鸡肉时候都多了,看见此物虽小,但足以济民。我大同书院的学子研究这个。虽然早已将技术传播出去了。但是各地百姓总是不明白。好像搞不清楚怎么做的。于是,大同周围最喜欢在我们书院的两个鸡场买小鸡崽。大同各地官府也可以开路引,让百姓在养鸡场学习。”

“我其实还给过大同书院好几个课题,比如今日文莺湖工程,就有很多学子从一开始都参与一直到现在还在工地之上。”

吴廷翰沉默了好一阵子。

他不知道该怎么描述眼前的事情了。

他见过不知道多少读书人。聪慧的也好,愚笨的也好,贪婪的也好,无私的也好,为民请命的也好,黑白不分的也好。但是从来没有见过的大同书院培养出来的学子。

该怎么形容才好?

好像与儒门格格不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