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奋斗在大明 > 第三十五章 心急了

奋斗在大明 第三十五章 心急了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3:50:41

第三十五章 心急了

奋斗在大明

第三十五章心急了

就是自然环境的原因。太过薄弱的自然环境。一旦遇见旱情,很可能颗粒无收。这样的记载在大同历史上并不少见。残酷生态环境,与其他因素叠加在一起。也就形成了少量好地,最多不超过十万顷,被达官显贵占据。朝廷在这里占据的不过万顷。但是其他旱田劣地,没有完善的水利工程,百姓很难存活,自然各谋出路,逃入关内有之,逃出关外的有之,妻女成为享誉天下的大同婆娘,也有之。

周梦臣陷入沉思之中。

他不得不承认。如果真对大同百姓好。杨继盛的方案是对的。

大力增加水利工程。减少旱情对大同粮食生产的影响。这才保证大同成为塞上明珠的重要依靠。而这样做,其实对粮食生产增幅并不是太大。正如之前说的,屯田开垦其实已经走到了尽头。毕竟大同附近就那么多土地,大同在册百姓就那么多人。

所以杨继盛的办法,是增加了大同的底蕴,并不能直接增强大同的硬实力。

周梦臣看着周围劳作的百姓陷入沉思之中。心中暗道:“今后数年,我要提高大同的实力。那么大同的实力到底是什么?第一是粮。这是必然的。军事行动需要天量的粮草。再加上安堵青城百姓,我估计要有二三百万石粮食之多,几乎是大同一年的粮食产量的。我本来想紧衣节食。三年结余一年的粮食,而今看来未必了。第二就是银两。大兵一动,自然消耗非常多,没有一两百万两,是不可能的。其余就是各种其他资源,比如钢铁。比如火药,火器。比如水泥,等战略物资。而今看来,这粮食安全并不稳定。本来就要增加一些投入。只是如何做到两全其美,一分钱花出两分钱的作用。就不好说了。”

周梦臣说道:“杨兄,此事关系重大。你容我细细想想。”

杨继盛说道:“周兄,我觉得你太急了。”

周梦臣有些愣神说道:“我急了?”

杨继盛说道:“正是。复套一事,如果凭借朝廷之力,或许在二三年之内建功,但是如果想仅凭大同一镇之力,十年休息,十年生聚以不为过?甚至这才是根本。而你心中恐怕没有等那么长时间吧。”

“欲速则不达。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不可不察,你这样的心态。实在有点-”

周梦臣听了,正要开口反驳。

但是想来想去,周梦臣不得不承认杨继盛说的有道理。

杨继盛比周梦臣纯粹。

杨继盛作为周梦臣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下定决心要复套。他就一心一意想复套,从来没有在别的事情上分神,但是周梦臣却没有了。周梦臣与北京的政治-斗争牵连很多。很多事情周梦臣并不是棋手,但一定是重要的参与者。

而周梦臣人生理想,也不是为了区区复套。

复套只是他想要达成其他目的的一个手段而已。

周梦臣对复套是认真的。对大同百姓的感情也是真的。但是周梦臣很多事情要在复套成功之后做,甚至只有在复套成功的基础上,他才能做。所以。对于杨继盛来说,复套或许是他的终极目的,对周梦臣来说,这不过是面前一个关卡而已。

周梦臣看见后面,还不知道有多少关卡。但是时间不等人。

周梦臣一辈子有多少个十年。他如果真在大同来一个十年生聚,他将来那有时间做别的。别的不说,十年之后,估计张居正就已经攀到了入阁的门槛之上,他还在大同吗?

这就是翰林出身的好处。外臣如果没有大功劳,一任数年。是很正常的。甚至有人没有后台,三任,也就是九年熬满资历之后,才能升迁。但是翰林院出身,几乎按步就班。

号称坐满十年冷板凳。也仅仅十年而已。

正因如此。周梦臣自己没有感觉。其实他有一点点着急了。毕竟总体上来说,土默特部的实力要在大同一镇之上。土默特的统治范围有多大?也就是内蒙古中部,几乎占据整个漠南蒙古。后世与河北,山西,陕西,宁夏接壤的内蒙古地区都是土默特部。而除却这些地区之外,土默特部还有广泛的影响力。

当然了,辛爱屡败,将俺答的声望打落。而今这声望不在了。

但是即便这样。这么大地域,还有丰州滩,黄河沿岸的农业区。又有大量游牧部落。土默特部于大明自然完全不能比。但是大同镇却比过土默特部。大同百姓加起来不过百万。单单是人丁上都比不过。其余资源上,甚至即便比农业资源。丰州滩乃至其他地方,真正开发出来,也是完胜大同镇的。

即便是推动工业革命,也是需要时间与沉淀的。

这都是急不得的东西。因为着急也没有什么用处。

周梦臣心中暗道:“我常要别人沉得住气,耐得住寂寞。到了我自己反而有些受不住了。”

周梦臣向杨继盛行礼说

道:“杨兄的教诲,周某铭记心间,给我一点时间。”

周梦臣回到了巡抚衙门。将他准备文书一项一项铺了桌子上,靠在太师椅上,脚勾着桌子,让椅子腿一根落地。随着脚一勾一松,整个都晃晃悠悠的。

这就是当初他读书时候,遇见难题的做法。

周梦臣想了好一阵子。随即起身,将这些文书全部叠在一起,取来一个火盆。扔了进去。片刻之间。他数个月的思考都化为飞灰了。

周梦臣心中苦笑。暗道:“早知道有今日,我当初就该去旁听一下经济学。”周梦臣之前的所有计划,都建立在的粮食生产稳定上的。而今这个基础不在了,即便周梦臣不想将银子全部投入农业之中。这些计划也都要推倒重建了。

有些东西,就好像呼吸一样存在。大家都以为常的时候,就不觉得多宝贵。而一旦失去,才知道是多么宝贵。

周梦臣终究不敢去赌,未来数年没有一次大旱灾。

或者说今年的旱情会不会绵延整整一年。

周梦臣起身徘徊,心中暗道:“或许很多东西都是有联系,钢铁生产。水泥生产,乃至于火药生产,之前都是因为战争拉动。或许大同需要一项大工程。”

周梦臣之前的规划。是大举投入军器监。水泥作坊。将生产出来铁卖出去之后,收拢资金。将生产数来的水泥全部投入边墙的修缮。毕竟一个固若金汤的边墙,可以节省大量守边的兵力。

因为周梦臣也知道,大同的兵力已经到了极限了。

十四个卫所,五万骑兵。四万京营。其中京营是朝廷能够完全控制的。但是即便如此,这十几万大军。已经让朝廷对他有些敏感了。如果不是周梦臣让李儒当大同总兵,这个数目也未必有。

所以参与复套之战的,也只有这些了。

说起来,人数并不是太多的。这也是为什么,周梦臣想要用更多工事与火器来代替人员。就是为了能让复套的时候,大同留守的军队越少,能投入战事的军队也就越多。

只是而今看来,周梦臣的原计划不行。不过,未必没有办法,将水利工程与周梦臣之前计划结合起来。在此之前,周梦臣必须去考察一下,大同水利计划有什么预案。

周梦臣之前设想截断桑干河水的大水库。自然是不可能的。投入太大了。其他工程。周梦臣了解不多。但是他知道有一个地方知道。那就是大同书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