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奋斗在大明 > 第三十二章 塞外兵备道

奋斗在大明 第三十二章 塞外兵备道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3:50:41

第三十二章 塞外兵备道

第三十二章塞外兵备道

之所以定下来宜粗不宜细。并不是鼓励偷税。而是执行力的问题。

周梦臣在大同固然大刀阔斧的一番砍杀。但是本质上,并没有对文官体系怎么整顿。主要针对的是军队体系。但是文官体系也被周梦臣弄得惊惧非常,一个个都收敛爪牙。毕竟大家都知道,眼前这位周大人,可是一位狠角色。一个不小心,说杀你全家,就杀你全家的主。

他们怎么敢乱伸爪子。

这种建立在恐怖上的超强执行力,才是周梦臣将文官经费压制到了极致,将更多的钱用在打仗上面。

只是周梦臣知道,这个是不能持久的。

更明白这些具体执行收税小吏们的品行如何?

周梦臣如果确定要一分一毫都不少。下面的商人都不用做生意了。他们绝对要交超过正常十抽一的赋税。即便周梦臣确定宜粗不宜细,粗细之间的钱,很可能被下面的小吏给吞了。

只是,想来想去。还是维持好商业氛围比较好,至于其他的。就当是存在这些小吏的家里,过一段时间,周梦臣再找人来取便是了。或许还能有不错的利息。

不过,周梦臣不希望做到走到这一步。

周梦臣对殷正茂说道:“今天一天就有七千两银子。不过今天是第一天,今后就不会有这么多了。但是我估计一年下来,这里的关税,大概有十几万到二十万两之间。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殷正茂说道:“这意味着这里是除却屯田之外,大同镇最大的进项。”

周梦臣说道:“对。屯田每年的数量或许有些增加。但是不会增加太多。最多三百万石到四百万石之间。但是这要养活整个大同镇的百姓。甚至随着分田数量的增加。巡抚衙门手中掌握的粮食,已经到了峰值。今后只能下降不可能增多了。除此之外,也就是数个县的赋税。不过银一万两上下,粮八万石。这其中自然是有猫腻的。不过,这些事情今后再说,这十几万二十万两银子,几乎是我手中能拿到的最多的银子了。事关整个大同镇的未来。这一件事情我交给别人不放心。只有交给你了。”

“你今后就专任塞外兵备道。主持玉林通关大小事宜,玉林守备也归你节制。”

在军饷上,周梦臣走得是分田代饷的路子,这才能极限压缩大同镇的军费,这也是为什么南兵最少一年要十二两银子,而大同士卒一年只要十二石月粮,甚至困难的话,这月粮还有下降空间。因为之前边军的月粮最少的时候,能压到三斗上下,这月粮就真是口粮,够一个人吃,但是一石粮食,如果人家人口少的话,可以够一家人吃的。

大同的土地是有限的。

极限耕种面积不过五十万顷。其中还有大量的旱地。周梦臣即便今后加以开垦,一方面受限于人手。一方面受限于土地。开垦面积一定有一个峰值的。再加上大明将士分田。一顷一百亩。八万卫所军加上骑兵,周梦臣就要分出去十万顷。如果今后外来人口多,可以持续的开垦土地,那还好,如果外来人口受到了限制。那么三百万石几乎就是周梦臣控制的屯田产量的峰值。

当然了,周梦臣控制的粮食产量,与大同粮食总产量是有差距的。

周梦臣在大同附近,也就是大同盆地北部,桑干河以北就能搞出这样的局面。而桑干河以南这些州县,总共缴纳了一万两银子,八万石粮食,这里没有问题才怪。

周梦臣之前也知道。毕竟虽然张居正上位置后,有了大规模清丈。但小规模清丈,从嘉靖年间就有了。周梦臣自然也要清丈一下大同下面的州县。虽然不想强力压榨地方,但是该交的赋税是绝对不能少的。

殷正茂有些发愣,说道:“塞外兵备道?这个”

周梦臣说道:“我已经奏请兵部了,新设的。包括玉林城。青城,东胜卫故地,嗯,说起来,节制归义王也是你的任何。你下面设一个经历官,驻地在青城。你要好好做事。”

道员,乃是巡抚的副手,或者挂着都察衔的官员总领的官职。在明代还不固定。兵备道就是诸多道的一种,设在要害之地。大同巡抚下辖四道。分领数县。或者总领卫所。

殷正茂本来在朔州分守一道。挂了道台衔。

不过,周梦臣觉得大同说到底只是一府之地,分设四道实在太多了。他准备将在前线的两个兵备道。阳和兵备道。与左卫兵备道保留。而大同南边的分巡道与分守道,合二为一。

而设塞外兵备道。

其实如果仅仅是玉林一地的话。塞外兵备道完全可以纳入左卫兵备道。

不过,周梦臣为了将来着想。这才如此做。当然了,周梦臣也知道,裁员不好办。特别是对文官来说,朝廷从来说官多缺少。你这里还要裁撤一个道。好几个实缺都没有了。

所以,经过周梦臣调整之后,大同下辖还是四道。只是很多人却不愿意来塞外兵备道上任,无他太危险了。

在玉林城还好,毕竟在大军护卫之下,算是大明的疆土。只是周梦臣说设在青城的经历官,却不是谁都有胆量上任的。

殷正茂就提出了这个问题,说道:“大人,别的都好说,就是青城经历一职。下官实在不知道该派谁过去?”

周梦臣听了。心中也犯难。

这个官不大,仅仅七品。但是责任重大。首先,他要在辛爱那里维护大明的利益,最主要的是维护大明商人在草原行商的权力。

其次,他要起到情报官的作用。不仅仅自己要在公开场合收集鞑子的情报,还要在关键时候,要为其他暗间的行动做掩护。

最最重要的,如果大明与鞑子决裂的话,他身陷敌手,能逃自己是好的。如果逃不掉,就要有取义成仁之心,上不辱国,下不辱身。

有气节有能力,官职又不高的官员。不要说殷正茂找不到,周梦臣也找不到。如果真有这样的人才,周梦臣觉得仅仅让他担任区区一个小小的经历实在是屈才了。

比如周梦臣觉得,海瑞就挺符合的。

而海瑞这个时候正在参加嘉靖三十二年的科举考试。最后落榜。海瑞决定不再科举。在明年正式担任延平教谕。从而步入仕途。

想来让海瑞当这个七品官,倒是合适。只需等海瑞落榜之后,周梦臣一纸文书,想来必能招致。

只可惜,海瑞如此大才。周梦臣却不忍心将海瑞陷入如此险地。

毕竟明史失一海瑞,青史都要黯淡几分。

周梦臣说道:“朝廷对于这种官职,都是特别待遇,今日我也破格,凡是合适的,只要有功名-。不,即便是白身,都可以行权。不过,此任非智勇双全。对朝廷忠心耿耿之人,不可任。你细细寻访便是了。”

殷正茂说道:“是。”

殷正茂心中暗道:“如此之人一时间哪里去找,好在科举日近,就在今年三月。看看放榜之后,落地举人之中,有没有一二得力之人。可以任用。毕竟富贵险中求。”

即便是进士,也未必能上来就授七品的。而且此官关系重大。一旦抵定青城。连升数级也是很有可能的。

而作为举人。即便授官连从七品都未必能任。就拿海瑞来说吧。他从教谕到知县,用了四年时间。而且这还是当地上级下级都受不了海瑞,全县官吏一起努力将海瑞给抬走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