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奋斗在大明 > 第一百二十四章 出塞行

奋斗在大明 第一百二十四章 出塞行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3:50:41

第一百二十四章 出塞行

第一百二十四章出塞行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那是西北塞外的景色,特别是嘉峪关外,周梦臣从朝廷邸报上看到,甘肃镇上报过数次,黄沙掩关,门为之不开,请求迁徙嘉峪关。但是朝廷哪里有那个钱,最少而今是没有批准的。

而大同塞外,虽然有长城这一道人为的阻隔。但本质上,双方的气候差别并不是太大的。特别是靠近长城这一线。在明初,常常有百姓出边墙开垦土地。

那时候,大明骑兵几乎年年烧边,也就是将长城以北的草地烧上三百里。诚然这样举动,给蒙古人带来极其深重的灾难。毕竟因为维度,以及横隔漠南漠北之间的瀚海存在。漠南最好的草原,其实也就是临近边墙的草原。

这些地方种地其实是有一些勉强。但是如果用来放牧,却是再好不过的地方了。

一把火烧尽三百里,让胡儿无处放马。自然是凄惨之极。只是蒙古人再怎么强横,也不可能穿越三百里无人区,骚扰边境。毕竟鞑子骑兵高速机动的奥秘,其实是建立在蒙古马好养活的前提上。只需让这些蒙古马去吃草,就能解决大半的粮草问题。

但是蒙古马再怎么厉害,也不可能奔袭三百里,一口草都不吃。

那时候,对大明边关百姓士卒来说,边墙是什么?就是一道壕沟,那时候连城墙都没有怎么修建。不过是在几个要点修建了几座城堡,放上几个百户,或者千户而已。

只是可惜,土木堡之后,这些政策都不能维系下去了。到了而今大明的将士不能保护大明百姓。

如果再往北一点,在阴山余脉北麓,那就是不一样的情况。但是而今从大同右卫开拔,到玉林旧城之间,还感受不到四百毫米降雨线导致的气候变化。

周梦臣沿着兔毛川北岸行军。

这一次行军,让他感受到了很多。

不得不承认,周梦臣之前感受不到什么是逢山开道,遇水搭桥,那是因为周梦臣用兵的地方,大多都是境内。一些必要的基础措施,还是比较完善的。并不是说,大明的交通体系都很完善到,不需要一点点修整了。而是士卒都是本地人,对本地人一草一木都是非常熟悉的。所以,他们都可以选择周围约定俗成的交通线来走。根本不用费那么多事情。

但是而今却不一样。

大明小规模出塞一直都有。马芳就有越过边墙出击的经验

(本章未完,请翻页)

但问题是。马芳所部是骑兵,骑兵通行能力强。对道路的要求并不是太高。但是周梦臣这一次带了五万上下士卒,其中只有三千骑兵。由麻锦,麻禄,周大壮负责。每人各领一千。麻锦,麻贵一个在前开道,一个在后面殿后,周大壮则负责护卫中军。也就是周梦臣本部。

所谓一人得到鸡犬升天。

周大壮就是这样的。

周大壮虽然语迟。也不是太聪明的样子。但是似乎上天将他智力上的优势夺取之后,补偿了他身体上的优势,他长大膀大腰圆。运动神经极好。在大同一年多的事情,骑射练得极好,也上过阵杀过人。为人越发沉默少语,平日就好像是一根柱子一般跟着周梦臣。很多人下意思将他忽略了。

当然了。周梦臣也知道,周大壮的能力决计不可能胜任一个千户的。他充其量是一个斗将。独当一面的局面,是应付不来的。但是周梦臣放在身边做护卫却是很安心的。

这也算是惯例了。

大将身边的亲兵将领都是自己家出身。要么就是子侄,就是关键时刻,即便豁出自己的性命,也要保主将安危的那一种。在而今京营之中,表现得特别明显。特别是那些有爵位的将领,自己的亲兵,清一色府中家丁,经年老卒。在军中服役,领两份钱,一分是府里给的,一分是朝廷的给的。

其余的都是步卒。

不仅仅是步卒,还带了大量辎重。十万石粮食,数千石水泥。还有火炮火器弹药等等。

仅仅大车就有一万多辆,步卒之中,除却前后警戒大士卒之外,都去搞运输了。所以没有携带民夫。当然了,这也是大同人口底子太薄了,也没有太多民夫可带。

整个车队延绵数里之长。

这就对路面状况要求比较高了。而这里其实也是当初的官道,只是已经是一百多年的道路了。早已不成样子了。

所以一路上走走停停,一天还走不了三十里,看样子,从这里到玉林旧卫需要三日功夫。

索性,周梦臣也不急,甚至不派人去抢占玉林旧城。他甚至希望鞑子真留下一部分人马守城,与周梦臣打一场攻防战。

一路行军。周梦臣秉承了曾国藩的理念,就是结硬寨,打呆仗的。

周梦臣对路上临时的扎营地,很是看重。必须选地势开阔,又能扼守要津的地方。而且修建的营地也非常结实。甚至让士卒,下午就开始修建

(本章未完,请翻页)

规格非常高。周梦臣准备,今后在这两个扎营地进行加固之后,每一处放上一个千户。扼守后路。

而且兔毛川这一条河虽然不大。但是在千百年的冲刷之下,这河谷地也有很多是可以屯耕的,特别是邻近兔毛川的地方,周梦臣觉得,是能改造成水浇地的。虽然这因为地势的原因,这一片谷底狭长了一点。但让两个千户屯耕是足够的。更不要说,这一片山势,虽然是阴山余脉。但是余脉这两个字,其实就点出了这些山势的特征。并不是真的高不可攀。甚至附近好有几个开阔的谷口,是能容鞑子骑兵进出的。

毕竟,如果这一道河谷真的是一片完美的封闭地形。当初大明后撤,就不会将这一片河谷地给放弃了。

这些山坡地,种小麦谷子,大概只能产三四斗。但是玉米就要稍稍多一点了。毕竟玉米的耐旱性要好上太多了。

周梦臣一路走来,一直为这一片土地做规划。只要能真正占据这一片地方。对大同来说是一件大好事,并不是说新增的数千顷土地如何如何。而是这里成为新的前线,大同盆地西北角落,也就是杀胡口东南方向,那一片土地就没有了安全上的问题,就能够完全开垦了。当然了,这一片土地,比不上大同周围数水交汇的地理环境好,或许有很多都是旱田的。

但是不管怎么说,都是田。虽然产粮食可能少一点。但是好歹多啊。

周梦臣正在做这方面的规划。却听徐渭进来说道:“大人。前锋麻锦来报。”

周梦臣说道:“让他进来。”

麻贵进来行礼说道;“大人,末将在前面,与鞑子游骑交锋数次,鞑子游骑一直在窥视大军。请恕末将无能,不能完整隔绝鞑子的视线。”

周梦臣说道:“无妨。你手中有几个几匹马,我岂能不知道。只要不让他们骚扰到行军便是了。真要是顶不住也要保存实力,只要提前报告一声便是了。”

麻贵说道:“末将谢大人见谅。末将不忿,亲自出马,抓了一个舌头。就在外面。”

周梦臣说道:“你问过了?”

麻贵说道:“问过了。”

周梦臣问道:“鞑子有什么动静?”

麻贵说道:“我反复问过,似乎鞑子没有什么动静,要说有的话,只有一个动静,那就是伯颜本部西移了。他们就在红房子。距离玉林旧城只有一山之隔。大人我们是不是要早做准备?”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