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奋斗在大明 > 第四十二章 大同旱情

奋斗在大明 第四十二章 大同旱情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3:50:41

第四十二章 大同旱情

第四十二章大同旱情

大同城下,周梦臣看着大同城的城门。周梦臣内心之中有了几分沉甸甸的感觉。

顶着大太阳来一路没有怎么停歇,此刻来到大同城下,才算是松了一口气。

只看外面的麦田,已经长得很高了。只是周梦臣却也看出一些端倪。那就是麦田长势似乎不大好,在河道边的麦田还是能保持原来的长势,但是在远离河道的地方,麦子就长得很是矮小,甚至有一些枯黄之色。

周梦臣心中顿时多了几分担忧。

杨继盛知道周梦臣会来了,立即来到大同城外迎接。

周梦臣见了杨继盛,根本没有怎么寒暄,直接问道:“各地有没有组织抗旱了?”

杨继盛说道:“已经在办了。只是天时如此。无可奈何。今岁恐怕要减产。”

周梦臣听了,嘴巴开合几分,说道:“减产几分?”

杨继盛说道:“不知道,这要看情况了。如果再这样下去,很多旱田,能收七斗就不错了。如果继续旱下去,这情况就非常不乐观了。”

一时间,两人目光焦虑,相对无言。

粮食生产从来是古代的根本要事,今日这情况,在后世根本不算是旱情。甚至可以说,很多地方年年用井水浇地,已经习惯了。都不关注下雨不下雨了。但是而今却不行。

下雨不及时,收成就不够。

收成不够,很多方面都要受到影响。

而且这偏偏不是周梦臣能够控制的住了。

徐渭说道:“大人,杨大人,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还是回去再说吧。”

周梦臣深吸一口气,说道:“是我失态了,顶着大太阳也不是一回事,回去再说。”

在巡抚衙门之中。

杨继盛将地图铺开。说道:“而今可以确保收成的,最多三万顷土地,也就是御河,十里河,已经桑干河以北这一片地方。南边各府县受到的影响并不是太大,旱情主要集中在桑干河以北地区。当然了,我也打听了,宣府那边也旱。总之老天爷没有想让我过好日子。”

周梦臣看着说道:“可挖水渠了?”

杨继盛说道:“已经组织人办了。各地训练的民兵全部停止训练去挖水渠。只是有水渠又怎么样?没有水啊。御河与十里河水位下降的厉害,桑干河倒是有水,但是桑干河附近本来就不是太旱的,真正的旱情都在北边。特别是长城内外,旱情尤其严重。”

周梦臣说道:“组织打井了没有?”

杨继盛说道:“打了,只是大同地势太快高,最少在五丈以下,才能出水。这样的水井,实在是太费事了,根本快不起来。我也是没有办法了。”

周梦臣心中也很是无奈。

地下水在五丈以下,是什么概念,也就是十五米。

虽然并不是所有地方的地下水都这么深,一般来说,都是靠近河流的地下水比较浅,但问题是,靠近河流的地方,根本不需要掘井。

这十五米的深井,周梦臣当年在武昌搞打井机器排不上用场。因为太深了。

压水井的原理是用大气压将水给压上来,一个标准大气压在是十点三米,也就是说,在密封完好的情况下,也不过能压十点三米,更不要说这个时代的密封并不完好。连十点三米的这个极限都达不到。

所以,这种深井就不可能只打一个眼了。必须放开了挖掘。能容纳一个水桶打水。

这工程量就大多了。

而且做工面有限,也摆不开人手,非常危险。一旦遇见榻方,就等于活埋了。

周梦臣说道:“不管怎么说,而今多打一口井,将来再遇见这样的事情,百姓就多一分活路。这样吧,传令下去,还是如春耕时候一样,让马芳放出探马,戒备鞑子,其余人统统去给我抗旱去。”

“是。”下面人纷纷说道。

周梦臣对徐渭说道:“徐先生,立即写奏疏给朝廷报急,让他加大对大同粮食,即便不能加大,本年的粮食能不能提前运到,记住不要折银,只要粮食。另外,你让朔州监先停下打造兵器,给我打造一套东西?算了,不用朔州监了,就在大同打造。另外哪里李宽渊最近怎么样?你亲自去联系,问一问鞑子那边到底是一个什么情况?”

周梦臣有几分忧虑的说道:“秋天快要到了。”

秋天既是一个丰收的季节,也是一个杀戮的季节。

徐渭立即说道:“是。”

在这个一件事情,徐渭插不上什么手。

人才与人才是不一样的,徐渭虽然智计百出,不管是官场上的勾心斗角,还是战场上临阵设谋都有上佳的表现,但问题在这些政务问题上,任何奇谋妙计都没有什么作用。

徐渭毕竟没有当过地方官,很多事情都不知道从何下手。

也只能给周梦臣打下手,处理一些文字来往。

在这方面,杨继盛却比徐渭强多了。

杨继盛虽然没有当过地方官,他是真正的底层出身。自己下过田的,懂的种田是怎么一回事,在遇见旱情的时候,更需要什么。

就在周梦臣忙于抗旱的时候。

徐渭在李宽渊哪里得到了一个好消息。他二话不说将李宽渊拉来见周梦臣。周梦臣听到之后,立即大喜过望,说道:“此话当真,今年秋天,鞑子可能不会南下。”

“的确如此。”李宽渊说道:“刚刚得到消息,辛爱与把都儿闹翻了。已经到了兵戎相见的地步。此战不管是胜是败,鞑子都要休养生息。想来不会轻易动武。”

周梦臣长出一口气,说道:“谢天谢地。”

不是周梦臣仗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实在是周梦臣手中是一个烂摊子,什么事情都做不了,钱不够,粮不够,人丁不够,军队不够。后方该给的资源不够,周梦臣不休养生息一两年,不要说反攻鞑子了,自己内部不出乱子都不行。

周梦臣不求蒙古内战的规模有多大。只求拖住两三年时间,让大同镇喘口气。

只是,周梦臣并不知道,李宽渊的消息并不准确。

当然了,不能说不准确。应该说落后了一点。

就在李宽渊告诉周梦臣时候,蒙古的内战已经结束了。

毕竟这是蒙古,并不是大明。大明如果一方叛乱,到了最后都会有一个据城而守的阶段,这个阶段要拖上很长时间,但是蒙古却是没有的。

此刻在丰州滩上。

无数具尸体铺平草原。

人马枕籍。看上去一片慌乱,鲜血就好像是小河一般流淌。

辛爱骑着马,在卫士的簇拥之下走在刚刚厮杀过的战场之上,两侧有大量的降兵,密密麻麻的跪了一地。

萧芹从远处带着白莲教的将领飞奔而来,随即在马上行礼说道:“恭喜大汗,平定叛逆。”

辛爱看着萧芹,哈哈一笑,说道:“此战乃是先生之功,有本汗一日,萧先生就是本汗的国师,天下共享之。”

短短一年之内,辛爱变化非常之大。

已经不是当初对政治非常不成熟的台吉贝勒,而成为一个虽然稚嫩,但有几分成熟的大汗了。

很多时候,人就是这样的,不经历一些,永远不会成长。

萧芹自然不会在意辛爱的画饼,但是他从辛爱的身上,看出了几分俺答的影子,果然是亲父子。不过,萧芹也不是太在乎的。因为当初的白莲教,与而今的白莲教,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从北京城下回来的一年,是辛爱坐稳汗位的一年,也是白莲教大扩张的一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